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碎石桩抗液化效果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9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98428.5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碎石桩抗液化效果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碎石桩加固结构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S2:提取变量作为输入变量;S3:依次改变输入变量的大小,通过碎石桩加固结构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最大位移作为输出变量并建立数据库;S4: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MDA算法得到优化后的特征参数;S5:将优化后的特征参数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6:得到预测碎石桩加固体系的最大位移。本发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经反复训练得到成熟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此模型,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得任意场地倾斜角度、土体渗透系数、碎石桩的加固面积比条件下,土体最大位移。

    桩-土-结构体系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12808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249042.9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nventor: 张效禹 欧思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土‑结构体系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桩‑土‑结构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第一地震波数据输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输出得到第一峰值地震反应数据;根据第一地震波数据计算第一地震动参数;根据第一峰值地震反应数据和第一地震动参数建立第一决策树,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第一决策树进行训练,得到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模型;获取待预测的第二地震波数据,根据第二地震波数据计算第二地震动参数,并将第二地震动参数输入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第二峰值地震反应数据。本发明在确保峰值地震反应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地震反应预测的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地震反应预测技术领域。

    一种多功能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结构灾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51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33916.9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多功能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结构灾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模型试验箱、模型隧道、海底高压模拟装置、盾构施工掘进装置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模型试验箱,用于将相似材料侵泡至饱和,使模型箱内的渗流场和应力场达到初始的静态平衡状态;海底高压模拟装置,用于使模型试验箱内部渗流场和应力场达到动态稳定平衡状态;模型隧道安装在模型试验箱内;盾构施工掘进装置用于进行模型隧道开挖;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三轴压缩试验测试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基本物理参数,并记录灾变试验数据。本发明可模拟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施工阶段受海底高水压影响引起的管片裂纹扩展导致“围岩‑衬砌”结构灾变。

    一种地震动强度指标定量优选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27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5369.5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动强度指标定量优选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地震动库,获取地震动强度指标;将地震动库输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提取结构响应,获得工程需求参数;使用各个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工程需求参数分别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建立包括四个准则的第一因素集,并计算四个准则对应的量化参数;计算第二因素集中各量化参数的隶属度,建立模糊矩阵;计算各个准则和各个量化参数对应的因素权重,获得综合评估结果;对综合评估结果的最大隶属度进行排序,排序后获取最优地震动强度指标。本发明提高了有效性和实用性,可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预测的技术领域。

    可液化场地嵌岩桩临界轴向荷载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779809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111126571.6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液化场地嵌岩桩临界轴向荷载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嵌岩桩的初始几何缺陷构建第一几何模型;确定液化后土体的初始土反力、初始位移、极限土反力以及极限位移,进而确定液化后土体的P‑Y曲线;根据第一几何模型和P‑Y曲线确定不同埋置比下嵌岩桩的临界轴向荷载,对不同埋置比下嵌岩桩的临界轴向荷载进行拟合,得到临界轴向荷载与液化土残余强度比的第一映射关系;获取待预测嵌岩桩的第一埋置比,并根据可液化场地的等效纯砂标准贯击数确定可液化场地的第一液化土残余强度比,预测得到待预测嵌岩桩的第一临界轴向荷载。本发明提高了可液化场地嵌岩桩临界轴向荷载预测的准确度,可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桩-土-结构体系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12808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249042.9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nventor: 张效禹 欧思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土‑结构体系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桩‑土‑结构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第一地震波数据输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输出得到第一峰值地震反应数据;根据第一地震波数据计算第一地震动参数;根据第一峰值地震反应数据和第一地震动参数建立第一决策树,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第一决策树进行训练,得到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模型;获取待预测的第二地震波数据,根据第二地震波数据计算第二地震动参数,并将第二地震动参数输入峰值地震反应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第二峰值地震反应数据。本发明在确保峰值地震反应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地震反应预测的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地震反应预测技术领域。

    一种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的智能保护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19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1970.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的智能保护系统及方法,止水墙由两个以上的挡水板首尾拼接围成,桩体位于止水墙的中心,止水墙内均匀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排水孔,套筒插接于排水孔内,套筒外侧开设有两个以上的通孔,套筒内填充有吸水层,套筒内壁固设有孔压检测装置,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抽水管底端插接于套筒内,孔压检测装置与抽水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止水墙,当地震造成砂土孔隙水压上升后,止水墙可以防止远场液化后的水体和土体向近场流动,同时抽水装置能够将近场内水由套筒抽出,进而防止孔隙水压力升高,造成土体发生液化,从而保证了近场桩体周边土壤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的保护桩体。

    一种桥梁桩基抗震减灾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052890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493321.5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nventor: 张效禹 朱海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桩基抗震减灾结构,包括:第一钢板桩、第二钢板桩和设置在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之间的填充材料;其中第一钢板桩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用于面向地势高的一侧。此桥梁桩基抗震减灾结构采用带通孔的第一钢板桩、无孔的第二钢板桩和填充材料,并将第一钢板桩设置于地势高的一侧,第一钢板桩的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施工简单,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土体侧向流动,钢板桩上的孔可以有效的排水,减小地震作用下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减轻土体液化的危害。在地震时,能够有效的阻止土体侧向流动,减小桩基受到的土压力,避免桩基发生破坏。

    一种新型隔震桩基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51767U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20415038.3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隔震桩基,包括隔震桩和隔震圈梁,隔震桩包括混凝土芯体、橡胶颗粒夹层和钢管,钢管同轴套设在混凝土芯体的外围,橡胶颗粒夹层设于混凝土芯体和钢管之间;隔震圈梁包括圈梁和合成垫,合成垫铺设在圈梁的上方;隔震圈梁垂直于隔震桩水平连接在隔震桩上方。隔震桩由于钢管与混凝土芯体的共同作用,混凝土芯体增强了钢管壁的稳定性,同时钢管壁对混凝土芯体具有约束效应,使混凝土芯体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隔震桩的抗压强度,因而也提高了隔震桩基的承载力,保证了自身强度要求。通过橡胶颗粒夹层和合成垫结构增强隔震桩基的抗震性能,能够实现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具有隔震防灾功能。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