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1260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742533.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清平 , 周宝青 , 叶青华 , 柏建玲 , 李凡 , 尚玉婷 , 相欣然 , 王楚芳 , 张菊梅 , 丁郁 , 陈谋通 , 薛亮 , 王涓 , 吴诗 , 曾海燕 , 蔡淑珍 , 万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筛查变形杆菌属的分子靶标,所述分子靶标为4段核苷酸片段,所述核苷酸片段的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还提供了用于检测所述分子靶标的引物组,以及对应的PCR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检测到更多的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属覆盖率更大,增强了实用性;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针对变形杆菌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判定易、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成本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90030.0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CC87和CC88型菌株的引物组和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菌CC87和CC88型菌株的特异性靶标序列,以及包括所述引物组的检测试剂盒。可同时检测CC87和CC88型菌株的多个特异性靶标,不仅可以节约试剂使用量和降低检测成本,而且具有高通量特点,具有灵敏度高、经济快速、操作简单和准确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80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09093.6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药菌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鼠伤寒沙门菌同时携带四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四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3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7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parC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parE基因编码产物的第416位的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这是首次发现四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同时存在于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中,该菌株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些突变位点导致沙门菌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为高水平耐药。本发明的沙门菌可作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46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639071.2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1/20 , C12P7/6409 , A23L3/3508 , A23L3/3571 , C12R1/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本发明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81。本发明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代谢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尤其对耐药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7404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44321.8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β‑半乳糖苷酶,所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编辑如SEQ ID NO:1所示的基酸序列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β‑半乳糖苷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5.5,在35~50℃都能具有良好的酶活性,良好的pH(4~9)耐受性。水解oNPG,比活力为3826.28±137.56U/mg,Km为1.75±0.2mmol/L,kcat为5127±183s‑1,kcat/Km为2928mM·s‑1。本发明的β‑半乳糖苷酶B17_2在牛乳中降解乳糖的比活力为2.34±0.19U/mg,在酸性乳清的比活力为4.84±0.78U/mg。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80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309093.6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药菌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鼠伤寒沙门菌同时携带四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四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3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7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parC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parE基因编码产物的第416位的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这是首次发现四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同时存在于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中,该菌株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些突变位点导致沙门菌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为高水平耐药。本发明的沙门菌可作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8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09262.6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药菌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gyrA和parE同时发生突变的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鼠伤寒沙门菌,同时携带二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所述二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3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parE基因编码产物的第333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这些突变位点导致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为耐药或中介耐药。鉴于此,本发明的沙门菌可做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62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428626.1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7/00 , A23C3/08 , A61K35/76 , A61P31/04 , A01N63/40 , A01P1/00 , C12N15/34 , C12Q1/70 , C12N15/11 , C12R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株具有特征分子靶标的蜡样芽孢杆菌广谱肌尾噬菌体DC1、DC2及其应用。噬菌体DC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30‑B1,噬菌体DC2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31‑B1。本发明提供的烈性噬菌体DC1、DC2宿主谱广,以裂解致呕型蜡样芽孢杆菌为主,且具有特征分子靶标。同时,噬菌体DC1、DC2对高温和酸碱具有耐受性,不易在应用过程中失活,在生菜和牛奶中对目标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综上所述,噬菌体DC1、DC2具有防控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潜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28626.1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7/00 , A23C3/08 , A61K35/76 , A61P31/04 , A01N63/40 , A01P1/00 , C12N15/34 , C12Q1/70 , C12N15/11 , C12R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株具有特征分子靶标的蜡样芽胞杆菌广谱肌尾噬菌体DC1、DC2及其应用。噬菌体DC1保藏编号为:GDMCCNo:62930‑B1,噬菌体DC2保藏编号为:GDMCCNo:62931‑B1。本发明提供的烈性噬菌体DC1、DC2宿主谱广,以裂解致呕型蜡样芽胞杆菌为主,且具有特征分子靶标。同时,噬菌体DC1、DC2对高温和酸碱具有耐受性,不易在应用过程中失活,在生菜和牛奶中对目标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综上所述,噬菌体DC1、DC2具有防控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潜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46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39071.2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1/20 , C12P7/6409 , A23L3/3508 , A23L3/3571 , C12R1/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及应用。本发明抑制耐药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活性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活性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81。本发明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代谢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尤其对耐药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