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19694C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00804334.5
申请日:2000-11-0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1B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86 , B01J8/0242 , B01J8/025 , B01J8/0257 , B01J8/0446 , B01J2208/00212 , B01J2208/00221 , B01J2208/00398 , B01J2208/00415 , B01J2208/00495 , B01J2208/0053 , B01J2219/1923 , B01J2219/1943 , C01B3/38 , C01B3/382 , C01B2203/0261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05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16 , C01B2203/0844 , C01B2203/085 , C01B2203/1023 , C01B2203/1064 , C01B2203/1082 , C01B2203/1223 , C01B2203/1241 , C01B2203/1276 , C01B2203/1604 , C01B2203/80 , H01M8/0631
Abstract: 为了在通过包含部分氧化的反应由转化反应部(6)从原料气体生成富氢转化气体的场合减小转化反应部(6)内的温度不均,提高其热效率,同时,使转化装置为简单而紧凑的构造,本发明由外壳(1)和其内部的分隔壁(2、2)将转化装置(A)构成为双层壁构造,在该分隔壁(2、2)之间收容转化反应部(6),使外壳(1)与分隔壁(2)间的空间为原料气体通道(3),从而在转化反应部(6)的周围设置原料气体通道(3)。由原料气体通道(3)将转化反应部(6)绝热,降低转化反应部(6)内的温度不均,由转化反应部(6)中的反应热对原料气体通道(3)的原料气体进行预热,通过自身热回收提高转化装置(A)的热效率,在原料气体通道(3)与转化反应部(6)之间一体形成用于原料气体预热的预热器,使转化装置的构造紧凑化。
-
公开(公告)号:CN1321136A
公开(公告)日:2001-11-07
申请号:CN00801930.4
申请日:2000-09-0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0453 , B01J8/0285 , B01J19/2485 , B01J2208/00415 , B01J2208/00628 , C01B3/48 , C01B3/583 , C01B2203/0261 , C01B2203/0288 , C01B2203/044 , C01B2203/047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11 , C01B2203/0822 , C01B2203/0827 , C01B2203/085 , C01B2203/0883 , C01B2203/1011 , C01B2203/1023 , C01B2203/1041 , C01B2203/1047 , C01B2203/1052 , C01B2203/1064 , C01B2203/1076 , C01B2203/1082 , C01B2203/1241 , C01B2203/1247 , C01B2203/127 , C01B2203/1604 , C01B2203/1614 , C01B2203/1685 , C01B2203/169 , C01B2203/82 , H01M8/0612 , Y02P20/128
Abstract: 在燃料改质器(5)中设置对原始燃料的部分氧化反应显示活性的催化剂(27),向此燃料改质器(5)供给原始燃料、氧和水蒸汽,使该催化剂上产生所说的部分氧化反应,使氧摩尔数与原始燃料中碳原子摩尔数之比O2/C,处于所说的部分氧化反应中化学计量O2/C比的0.9倍以上;并使水蒸汽摩尔数与原始燃料中碳原子摩尔数之比H2O/C达到0.5以上,通过以该部分氧化反应生成的CO为反应物产生水煤气转移反应以生成氢。
-
公开(公告)号:CN11347459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80016455.6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4F3/153 , F24F5/00 , F24F11/46 , F24F11/62 , F24F11/83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40/20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热量的移动最优化的机器学习装置,其在具有热供给侧的机器、热利用侧的机器、以及用于自该热供给侧的机器向该热利用侧的机器输送热介质的热输送装置的空调系统中,对上述热输送装置输送热介质时的温度和流量的至少一者进行学习,该机器学习装置包括:状态变量取得部,其取得状态变量,该状态变量包括上述热供给侧的机器的运转条件和上述热利用侧的机器的运转条件、以及与上述热利用侧的机器所需的热量相关的值;学习部,其将上述状态变量与上述温度和流量的至少一者关联起来进行学习;以及奖励计算部,其基于上述热供给侧的机器的耗费电力、上述热利用侧的机器的耗费电力以及上述热输送装置的耗费电力的合计值对奖励进行计算,上述学习部使用上述奖励进行学习。
-
公开(公告)号:CN10382758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280045514.8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大金应用系统
IPC: F24F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1423 , F24F3/1405 , F24F3/1429 , F24F5/001 , F24F5/0014 , F24F2203/021 , F24F2203/026 , F24F2203/1016 , F24F2203/1032 , F24F2203/108
Abstract: 由具有室外空气冷却热交换器(61)的第一除湿单元(60)、切换空气通路来使用两个吸附热交换器(22、24)的第二除湿单元(20)、和具有吸附转子(31)的第三除湿单元(30)构成系统,通过将在第二除湿单元(20)冷却除湿后的低温而低湿的空气供给于第三除湿单元(30),从而减少第三除湿单元(30)的再生能源,使得除湿系统能够节能化和低成本化。
-
公开(公告)号:CN1260844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00803776.0
申请日:2000-12-1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4119 , H01M8/04156 , H01M8/0612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65
Abstract: 为了将供给到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1)的氢极的改性气体和供给到氧极的空气大体加湿成为水蒸气饱和行状态时不需要为获得该水蒸气而加热,且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热效率,使包含于从燃料电池(1)的氢极排出的氢极排气中的水蒸气透过水蒸气透过膜(34),供给到导入至部分氧化改性部(6)的空气中,而使包含于从氧极排出的氧极排气中的水蒸气透过水蒸气透过膜(34),供给到送往电池(1)的氧极的空气中。
-
公开(公告)号:CN1341076A
公开(公告)日:2002-03-20
申请号:CN00804333.7
申请日:2000-11-0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31 , B01J8/0214 , B01J8/0228 , B01J8/025 , B01J8/0403 , B01J8/0446 , B01J8/0453 , B01J8/0496 , B01J19/2485 , B01J19/249 , B01J23/40 , B01J35/04 , B01J2208/00185 , B01J2208/00221 , B01J2208/00309 , B01J2208/00495 , B01J2208/0053 , B01J2208/00716 , B01J2219/00006 , B01J2219/2453 , B01J2219/2455 , B01J2219/2465 , B01J2219/2479 , B01J2219/2485 , C01B3/16 , C01B3/386 , C01B3/48 , C01B2203/0261 , C01B2203/0283 , C01B2203/044 , C01B2203/047 , C01B2203/066 , C01B2203/0805 , C01B2203/0844 , C01B2203/0883 , C01B2203/1023 , C01B2203/1035 , C01B2203/1064 , C01B2203/1082 , C01B2203/1241 , C01B2203/146 , C01B2203/1604 , C01B2203/82 , H01M8/0662 , Y02P20/52
Abstract: 为了降低在改性反应部(6)中通过含有部分氧化的反应从燃料气体中生成的富含氢气的改性气体中的CO并且提高氢气收获率,其目的是在移位反应部(10)中由变换催化剂使其改性气体水煤气移位反应进行变换时,在移位反应部(10)中可以将来自改性反应部(6)的高温的改性气体原样地进行移位反应,使变换装置成为简单的构造,将来自改性反应部(6)的改性气体直接导入移位反应部(10)的改性气体通路(11)一边与原料气体热交换一边使其进行移位反应。在从反应速度快的高温状态到反应速度平衡性好的低温状态的宽的温度范围中变换从改性反应部(6)出来的改性气体,谋求变换温度范围的扩大的同时、谋求不需要改性气体的温度控制而使变换装置的构成简单化。
-
公开(公告)号:CN1340222A
公开(公告)日:2002-03-13
申请号:CN00803776.0
申请日:2000-12-1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4119 , H01M8/04156 , H01M8/0612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65
Abstract: 为了将供给到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1)的氢极的改性气体和供给到氧极的空气大体加湿成为水蒸气饱和行状态时不需要为获得该水蒸气而加热,且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热效率,使包含于从燃料电池(1)的氢极排出的氢极排气中的水蒸气透过水蒸气透过膜(34),供给到导入至部分氧化改性部(6)的空气中,而使包含于从氧极排出的氧极排气中的水蒸气透过水蒸气透过膜(34),供给到送往电池(1)的氧极的空气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0263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80046574.6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当外部空气处理装置(10)进行制热加湿运转且空调装置(20)进行制冷运转时,控制装置(30)对外部空气处理装置(10)的供气温度、其供气流量、其供水流量以及空调装置(20)的空气热交换器(22a)的温度即冷却温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节。控制装置(30)根据除湿信息、运转信息、温度信息以及湿度信息进行供气温度和冷却温度的调节。运转信息是与空调装置(20)的运转状态相关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02636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80046574.6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当外部空气处理装置(10)进行制热加湿运转且空调装置(20)进行制冷运转时,控制装置(30)对外部空气处理装置(10)的供气温度、其供气流量、其供水流量以及空调装置(20)的空气热交换器(22a)的温度即冷却温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节。控制装置(30)根据除湿信息、运转信息、温度信息以及湿度信息进行供气温度和冷却温度的调节。运转信息是与空调装置(20)的运转状态相关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4024749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80065121.3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0012 , F24F3/153 , F24F11/0015 , F24F11/0076 , F24F11/0079 , F24F11/008 , F24F11/30 , F24F11/70 , F24F11/77 , F24F11/83 , F24F2011/0047 , F24F2110/10 , F24F2110/20 , F24F2140/60 , G05D23/1917 , Y02B30/746
Abstract: 在进行温度和湿度调整的空调系统中,将再次加热量抑制得较小,从而减少能耗。空调系统具有:进行空气的冷却和除湿的冷却热交换器(22);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24);送风风扇(28);以及控制器(80)。控制器(80)具有冷热量调整部(82)、加热量调整部(84)和送风量调整部(88),在能够处理必要量的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的冷热量、加热量和送风量的组合中,当存在第1组合、和送风量比该第1组合小的第2组合时,选择第2组合来调整冷热量、加热量和送风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