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839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48634.4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曲面加筋壳网格模型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工程结构优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复杂曲面加筋壳网格模型确定蒙皮节点集合和待检验点集合;待检验点集合包括所有与蒙皮表面接触的筋条有限元节点;蒙皮节点集合包括所有位于蒙皮表面上的蒙皮有限元节点;计算待检验点分别与每个蒙皮有限元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而构建相应的蒙皮平面;根据待检验点所在的筋条四边形单元中剩余的三个筋条有限元节点构建相应的筋条平面;根据蒙皮平面法向量和筋条平面法向量,确定每个待检验点与蒙皮表面的偏转角;偏转角用于表示复杂曲面加筋壳网格模型的精准度。本发明解决了复杂曲面加筋壳网格模型的建模精度难以评估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39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47566.X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由变形方法的曲面加筋壳建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简单曲面加筋壳的有限元模型的有限元节点的坐标位置信息;确定控制体并设置控制点;基于基函数,建立有限元节点的坐标位置信息与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根据目标曲面的几何特征建立实体模型;并对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确定目标曲面有限元模型;根据目标曲面有限元模型的有限元节点的坐标位置信息,利用自由变形方法将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根据映射关系和移动后的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信息,生成目标曲面加筋壳有限元模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复杂曲面加筋壳建模的布局优化,进而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0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65207.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8/23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灰类任务场景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性聚类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性的验证要求划分验证评价灰类数S;S2、确定每个验证评价指标的聚类权值;S3、依据装备体系作战使命分析生成多灰类任务场景;S4、选择所有待验证评价指标体系集合的一个进行灰色聚类验证算法计算;S5、判断所有待验证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计算完成,如完成转S6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分析,否则转入S4;S6、针对得到的所有灰类任务场景下所有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验证矩阵进行分析。本发明为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了一个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8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14079.8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面向加筋薄壁结构热变形抑制的热力耦合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属于热薄壁结构的加筋优化技术领域。首先,进行热薄壁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然后,建立可加筋区域层单元的弹性模量与设计变量间的数学表达。随后,建立以热薄壁结构蒙皮区域的应变能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热力耦合拓扑优化列式,更新热薄壁结构在优化中的等效温度载荷,进行热力耦合平衡方程求解,得到力学性能响应并以此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设计阈值,对优化结束后低于阈值的单元进行删除,保留高于阈值的单元,获得热薄壁结构的加筋创新构型。本发明可获得清晰的加强筋布局拓扑构型,抑制温度所引起的灰度问题,充分利用单元刚度来提高热薄壁结构整体的刚度,实现热薄壁结构在高温下的承载并减少热变形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1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83609.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16C60/00 , G06N3/0442 , G06F119/04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面向结构寿命评估的裂纹扩展孪生预示方法,包括:首先,构建三维仿真模型开展疲劳试验,获取裂纹扩展历史阶段样本数据和未来时程数据,更新仿真所需材料常数;其次,开展裂纹扩展数值仿真获取裂纹扩展历史阶段仿真样本数据和未来时程仿真数据;再次,建立多源数据差值时序预测模型;最后,根据未来时程仿真数据的循环加载次数计算对应的未来时程多源数据差值,将其与未来时程裂纹扩展长度仿真数据一一对应叠加,构建裂纹扩展孪生预示模型,实现未来时程裂纹扩展长度高精度孪生预示。本发明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孪生,提升未来时程裂纹扩展长度预示精度,以较少的载荷循环次数达到全寿命周期疲劳试验的效果,对缩短结构疲劳试验周期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098056.6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4B4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场热场协同调控原位制备三明治结构超高温陶瓷涂层的方法,按需要选取Si‑Zr合金块体,Si‑Zr合金块体的成分中,Si的质量百分比为25wt.%~90wt.%;将C/C复合材料块体表面与Si‑Zr合金块体表面接触后放置于高频感应加热炉中升温,加热至Si‑Zr合金块体处于熔融状态后保温,在升温或保温时,向C/C复合材料块体与Si‑Zr合金块体通入电流并保持一段时间,通电时长满足预先设定的反应时间后停止通电并冷却降温至室温,通过电流在C/C复合材料块体与熔融状态的Si‑Zr合金固液界面处的热电效应和热场条件调节温度梯度,在C/C复合材料块体表面制备得到SiC/SiC‑ZrC‑ZrSi2/ZrSi2三明治结构超高温陶瓷涂层。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反应熔渗工艺调控手段单一、很难精准控制涂层各部分的成分和厚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9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95563.4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Abstract: 一种几何‑网格孪生驱动的仿真模型自动更新方法,属于数字孪生领域,步骤:首先,对基准几何模型进行处理获得基准仿真模型和修改后的几何模型;其次,基于基准几何模型和修改后的几何模型建立对应的两个曲面网格模型,进行映射获得两个平面网格模型;第三,根据节点编号对应关系获得两个曲面网格模型的控制点集合;第四,训练两个控制点集的坐标关系,获得二者之间映射关系;最后,基于映射关系对基准仿真模型中的有限元节点的坐标进行变换,实现修改后的网格模型的孪生,完成仿真模型自动更新。本发明解决了仿真模型中由于部分几何发生修改,仿真模型进行更新时步骤繁琐、迭代速度慢的缺点,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便于开展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127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0489451.6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考虑形位公差的薄壁筒壳结构折减因子预测方法,步骤:1)获取结构构型参数与结构缺陷敏感性特征信息;2)结合结构缺陷特征信息,采用非完全折减刚度法针对此结构确定膜刚度折减策略;3)基于膜刚度折减策略,建立不完全折减刚度线性屈曲系统;4)利用完成的不完善刚度折减模型,对不同缺陷幅值下的最不利缺陷分布与对应的折减因子进行分析,获得一条缺陷幅值‑最不利折减因子曲线。本方法通过搜索不同几何缺陷幅值约束下的最不利缺陷分布形式,获得给定形位公差下的折减因子下限,采用基于不完全刚度折减刚度模型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加速;为航天领域薄壁结构提供考虑行为偏差指标的折减因子设计准则,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安全裕度,实现航天结构的进一步减重。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31305.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振动快速分析方法及拓扑优化方法,属于结构随机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领域。所述随机振动快速分析方法包括:第一步,建立振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二步,建立激励响应关系:第三步,获得虚拟谐响应。利用本发明能够高效高精度地获得虚拟谐响应;本发明能在非比例阻尼系统中快速精准地预测随机动响应,且不局限于求解规模;利用本发明能够设计得到材料布局清晰有效、动力性能大幅提升的优化构型,进而为随机振动分析和优化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创造了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5379.7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15 , G06F18/20 , G06F18/2433 , G06F18/25 , G06F18/27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85 , G06N2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参数据驱动的飞行器结构寿命预测方法,属于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及管理领域,步骤:1)采集飞行器飞参数据和结构关键部位应变数据构建数据集;2)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3)自动提取关键部位应变的相关飞参及特征;4)基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建立相关飞参及特征到关键部位应变的高精度映射模型;5)将实时采集的飞参输入映射模型预测关键部位应变历程,利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和损伤累积理论,预测结构剩余寿命。本发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以飞参数据作为原始输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飞行器结构剩余寿命的实时预测,解决缺乏面向实际飞行状态的飞行器结构关键部位的高精度寿命损耗评估手段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