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4738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86317.8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E04B1/348 , E04F11/02 , E04F11/022 , E04D13/18
Abstract: 插入式共享盒子,涉及建筑领域,包括盒子单体、钢结构框架、交通构件和附属设施;所述盒子单体插入钢结构框架中,所述交通构件固定于钢结构框架上,所述附属设施固定于钢结构框架的顶部或底部,所述钢结构框架以螺栓连接的方式在三维空间进行框架数量的增减。为装配式生产,可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多线程作业,大大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可随时拆卸、分解、运输,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可根据需求随时更换承载不同功能的盒子。盒子单体采用标准集装箱,可利用集装箱规整协调、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同时可以整体移动运输,满足了通用标准化、环保节能化、快捷高效化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4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431381.9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空气质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采集当前室外空气质量、当前客厅空气质量和当前厨房空气质量;根据当前室外空气质量、当前客厅空气质量和当前厨房空气质量得到当前室内外空气质量状态,并将当前室内外空气质量状态输入至预先训练的空气质量控制模型,得到多个待控制设备终端的目标执行动作;根据目标执行动作确定每个待控制设备终端的控制参数,并根据每个待控制设备终端的控制参数对对应的待控制设备终端进行控制,以调节室内空气质量。由此,通过人工智能DQN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生成控制策略,兼顾全屋各居室空气质量的动态调节,实现能耗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平衡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3415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56165.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4B1/401 , H04B17/336
Abstract: 一种用于信号采集的处理电路,包括:天线、射频前端模块、模拟数字转换器、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一射频开关、第二信号调理电路和第二射频开关,所述天线接收无线信号并输出到所述射频前端模块,所述射频前端模块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端口,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射频开关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调理电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射频开关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调理电路。根据信噪比及输出摆幅的需求可切换两种信号调理电路,并设置反相器的尺寸,使得在低电源电压下,实现对信号调理电路的灵活控制并获得较大的输出摆幅。
-
公开(公告)号:CN11259481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55081.3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24F5/00 , F24F7/00 , F24F11/64 , F24F11/81 , F24S20/66 , F21S11/00 , F21V7/05 , H02J7/35 , E04B2/88 , F24F110/10 , F24F130/20
Abstract: 智能调控式建筑表皮循环系统,涉及建筑幕墙建造领域;内外层高透玻璃幕墙之间设有空气夹层,调控式遮阳百叶安装于空气夹层中;反光板设于内外层高透玻璃幕墙的顶端;外层调控式百叶栏扇设于内外层高透玻璃幕墙的底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MCU处理中心以及与MCU处理中心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和风传感器;MCU处理中心与外层调控式百叶栏扇、调控式遮阳百叶和各风口的机械传动装置连接,根据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调控各机械传动装置启闭或调节相应设备。根据室外气候环境的变化,改变其功能模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可控遮阳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对室内环境进行合理的调节,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同时也能降低建筑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6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38741.2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控交互式复合生态隔网系统,包括基座箱、设备箱和设备框架,基座箱和设备箱一同嵌入式安装在设备框架的外侧下部;设备箱正面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和传感器,基座箱前侧设有雨水回收装置;设备框架前侧设有立式绿植隔网,且顶部设有雾化喷头,基座箱内安装有智能电子装置和喷雾设备;设备框架中部设有伸缩薄板,伸缩薄板与立式绿植隔网之间形成空气夹层;伸缩薄板与设备框架后侧之间安装有吸声薄膜。本发明具有隔声降噪模式、通风采光模式和喷雾除尘模式三种工作模式,采用立式绿植隔网,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满足实时监测、城市荧幕、智能遥控的功能,实现发电、智能调控、雨水回收、采光通风、照明、除尘降噪等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214941792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904672.0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E04F10/08 , E05F15/603
Abstract: 一种自动控制建筑外遮阳装置,包括骨骼框架、遮阳板、从动控制杆、主动控制杆、连接杆、电机、光阻传感器、中心轴、中心控制器;骨骼框架与墙体或窗体连接;中心轴的一端插入骨骼框架内固定,另一端与从动控制杆铰接;从动控制杆通过连接杆与主动控制杆铰接;主动控制杆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于骨骼框架上并与中心控制器连接;遮阳板与从动控制杆固定连接,光阻传感器安装于从动控制杆上并与中心控制器连接,中心控制器通过对比传感器数据,判断当前光线方向,传输信号给电机,控制从动控制杆旋转,使遮阳板被带动形成不同的遮阳角度,从而改善室内光环境和温度的效果。多个建筑外遮阳装置可以拼接在一起,实现对较大面积窗口的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213872994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3145843.0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24F5/00 , F24F7/00 , F24F11/64 , F24F11/81 , F24S20/66 , F21S11/00 , F21V7/05 , H02J7/35 , E04B2/88 , F24F110/10 , F24F130/20
Abstract: 一种智能调控式建筑表皮循环系统,涉及建筑幕墙建造领域;内外层高透玻璃幕墙之间设有空气夹层,调控式遮阳百叶安装于空气夹层中;反光板设于内外层高透玻璃幕墙的顶端;外层调控式百叶栏扇设于内外层高透玻璃幕墙的底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MCU处理中心以及与MCU处理中心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光度传感器和风传感器;MCU处理中心与外层调控式百叶栏扇、调控式遮阳百叶和各风口的机械传动装置连接,根据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调控各机械传动装置启闭或调节相应设备。根据室外气候环境的变化,改变其功能模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可控遮阳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对室内环境进行合理的调节,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同时也能降低建筑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212563028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632892.8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E06B9/264 , E06B9/28 , E06B9/38 , E05F15/616 , E05F15/7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区智能百叶外遮阳采光系统。该采光系统包括照度传感器、控制模块、遮阳采光模组、电源模块、总线和导线。所述照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遮阳采光模组分别连接在总线上,并通过总线传输信号;所述总线为1‑wire结构,包括2根电源线、1根数据线和1根地线;所述遮阳采光模组包括并联的N级采光模块,并连接在总线上;所述的采光模块设计为模块化结构,能够任意增减和互相替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采光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根据不同建筑的形体设计和采光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提高自然采光和建筑节能效果,满足用户智能化、灵活化、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建筑遮阳采光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691777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165054.4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控交互式复合生态隔网系统,包括基座箱、设备箱和设备框架,基座箱和设备箱一同嵌入式安装在设备框架的外侧下部;设备箱正面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和传感器,基座箱前侧设有雨水回收装置;设备框架前侧设有立式绿植隔网,且顶部设有雾化喷头,基座箱内安装有智能电子装置和喷雾设备;设备框架中部设有伸缩薄板,伸缩薄板与立式绿植隔网之间形成空气夹层;伸缩薄板与设备框架后侧之间安装有吸声薄膜。本实用新型具有隔声降噪模式、通风采光模式和喷雾除尘模式三种工作模式,采用立式绿植隔网,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满足实时监测、城市荧幕、智能遥控的功能,实现发电、智能调控、雨水回收、采光通风、照明、除尘降噪等目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312854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2082918.6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E04B1/348 , E04F11/02 , E04F11/022 , E04D13/18
Abstract: 一种插入式共享盒子,涉及建筑领域,包括盒子单体、钢结构框架、交通构件和附属设施;所述盒子单体插入钢结构框架中,所述交通构件固定于钢结构框架上,所述附属设施固定于钢结构框架的顶部或底部,所述钢结构框架以螺栓连接的方式在三维空间进行框架数量的增减。为装配式生产,可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多线程作业,大大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可随时拆卸、分解、运输,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可根据需求随时更换承载不同功能的盒子。盒子单体采用标准集装箱,可利用集装箱规整协调、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同时可以整体移动运输,满足了通用标准化、环保节能化、快捷高效化的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