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142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94515.5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西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新型配电系统的源‑网‑荷多主体协调互动规划方法,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输入原始数据与算法参数;构建配电网博弈层模型,确定分布式发电商、配电网运营商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构建配电网模拟层模型,确定电力用户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迭代搜索法对源‑网‑荷多主体协调互动规划模型求解,得到配电网规划方案。本发明建立了源‑网‑荷协调互动规划模型,能在保证电力市场种各主体间利益均衡的同时达到减缓线路以及分布式电源投资的目的,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110197.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资源协同调控的配电系统紧急频率控制方法,属于配电系统频率控制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多资源协同调控的配电系统紧急频率控制方法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构建包括同步机、风机、电储能、温控负荷、常规负荷的多资源频率响应模型;推导频率最低点、最低点时间、准稳态频率的解析式;建立以控制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频率最低约束、资源控制量约束、潮流断面约束的紧急频率控制决策模型;基于紧急频率控制决策模型对配电系统的紧急频率进行调整控制;本发明应用于配电系统的频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5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542343.1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H02J3/06 , H02J3/46 , H02J3/48 , H02J3/5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依次构建最优潮流计算中与各类型电源运行相关的约束条件、与交流潮流网络传输相关的约束条件、与统一潮流控制器运行相关的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执行冷启动模式下的最优潮流计算获取更为精确的节点电压幅值与相角的初值信息,最后执行热启动模式下的最优潮流计算获取完整的最优潮流解,为电力系统发电计划的编制提供参考;本发明不需要进行迭代,在线性规划求解器的支持下即可快速完成最优潮流的计算,对于大规模的含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电力系统发电计划的编制具有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54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295670.7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规划方法,包括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规划模型,优化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设计约束条件,实现电源电网协同规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深入研究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规划技术,建立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规划模型,以电源电网建设综合经济收益为目标,考虑了新能源弃电量约束、电源规划约束、电网规划负荷水平、电网安全运行边界条件、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等约束条件,实现了电源电网协同规划。规划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规划模型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重复或低效的投资,提升了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48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44478.8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空间耦合性建模评估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新能源的地理空间耦合性,并进行定量分析;对于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足够风电场站和光伏场站,利用风速和光照强度数据完成部分分析,为初期建设提供依据;充分考虑了风电出力与光伏出力天然具有的互补性,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新能源波动对电网冲击最小为目标,给出了最佳风电光伏装机比值,为电力系统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互补性,弥补单一风电和光伏发电系统的不足,增加供电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866780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0992385.7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选择输配电类型的方法,包括:计算各电压等级输配电网边际成本值;计算不同电压等级输配电网之间的边际成本传导值;计算各电压等级工商业用户的一部制输配电价值;计算各电压等级工商业用户的两部制输配电价值。本发明方法有效解决了多元化输配电价的设计难题,同时有利于保障电网公司合理回收输配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9903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811618.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场群联合共享的储能协同鲁棒调度优化方法,属于储能协同鲁棒调度优化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场群联合共享的储能协同鲁棒调度优化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用新能源场群联合共享储能模式进行电力交易;采用韦伯分布和Beta分布来描述自然风速和太阳辐射强度的概率密度,通过改进拉丁超立方抽样生成和K‑means削减生成风光在日内的预测出力场景集合;建立日前市场阶段和实时市场阶段的两阶段交易框架规则;建立日前市场阶段和实时市场阶段的交易优化模型,并建立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本发明用于对新能源与储能合作参与电力市场进行最优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7909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13199.3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西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30/0283 , H04L12/10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过网费设计方法,涉及电力市场的费用设计领域。具体为:设置供电保障系数,规定不同场景下的费用收取情况;获取共用网络数据,基于顺价正推法计算理论输配电价,得出过网费费用;对比分布式电源发电量与协议电量,确定用户所需承担费用;根据各时点电量平衡程度,计算分布式电源供电可靠性,得出分布式电源缴纳的供电保障费用,确定分布式电源所需承担费用。本发明可以保证电网成本的回收,分布式电源和电力用户将公平承担电力稳定责任,有利于促进分布式电源发电,提高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同时可以改善电力用户用电行为,提高其参与新能源消纳的积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16108.8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Q50/06 , G06Q3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集群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聚合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通信基站的耗电问题;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聚合优化函数:(1)构建通信基站集群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目标函数,以电力现货市场条件下整体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2)构建通信基站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约束条件,上述约束条件包括通信基站储能资源运行约束、通信基站集群的需求响应相关约束和通信基站用电情况相关约束;求解聚合优化函数,得到通信基站集群提供的需求响应能力和每个通信基站的调度方法;本发明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5108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02667.7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11/10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单风场风电出力模拟方法,包括获取原始数据;缺失值填充与异常值修复;建立风电出力转为风速的处理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取切入风速、切出风速、额定功率等信息;基于风速的Weibull分布特征和随机差分方程建立初步模型,运算得到Weibull分布的K、C值和随机差分方程中的参数θ值;基于步骤五中的K、C、θ值,利用随机差分方程模型,时序生成未来的风速数据;将生成风速数据转为风电出力数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仅根据单风场的历史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风场的出力特征及风机估计参数,从而进行未来风场出力的模拟,同时考虑了风速的时序性和分布特征,不需要用户配置过多的额外参数,适合实际工程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