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酰氯类小分子优化钽铌酸钾/聚偏氟乙烯薄膜介电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2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85167.1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酰氯类小分子优化钽铌酸钾/聚偏氟乙烯复合薄膜介电性能的方法。首先,借助界面亲和反应利用不同官能团的酰氯类小分子对钽铌酸钾(KTN)表面进行改性。随后,将改性后的KTN粒子加入聚偏氟乙烯(PVDF)中,制备出相应的复合薄膜。由于修饰后KTN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加强,所得的复合薄膜介电损耗和击穿场强得到明显的改善。本发明所制备的2‑丙烯‑1‑磺酰氯改性的复合薄膜(KTN‑SC/PVDF)、苄磺酰氯改性的复合薄膜(KTN‑ATC/PVDF)、甲基丙烯酰氯改性的复合薄膜(KTN‑MAC)的介电损耗都低于与未改性KTN/PVDF薄膜。三种改性剂改性的复合薄膜在击穿场强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提升,其中掺杂体积分数为百分之3的KTN‑SC/PVDF薄膜的击穿场强提升最高,相比相同浓度未改性的KTN/PVDF薄膜提高了2.87倍。

    一种高击穿、低介损的KTN/PI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354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170486.X

    申请日:2021-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击穿、低介损的KTN/PI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使用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钽铌酸钾(KTN)表面进行改性。之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I基复合薄膜前驱体,并在80‑330摄氏度温度下加热,进行热亚胺化,制备出具有质量分数为百分之3‑11的KTN‑NH2/PI复合薄膜。与KTN/PI相比,KTN‑NH2/PI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可达242.12千伏/毫米,是KTN/PI的1.49倍。在测试频率为1.0×105赫兹时,含质量分数为百分之3的KTN‑NH2/PI复合薄膜的损耗角正切值均低于0.007。

    一种制备小尺寸CuBr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4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59632.X

    申请日:202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小尺寸CuBr纳米颗粒的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制备过程包括:配置铜的前驱物,并与溴的前驱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搅拌;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搅拌均匀;加入氯铂酸恒温反应;离心清洗烘干,获得样品。在CuBr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少量的氯铂酸引入可有效抑制CuBr纳米晶的熟化,从而达到小尺寸CuBr纳米颗粒的获得;反应温度的提升可降低动力学对成核速率的影响,实现产物尺寸的均一性;随着溴化钾浓度的增加,所得CuBr颗粒尺寸逐渐降低。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产量较高,所得的CuBr纳米颗粒尺寸均匀,可控制在70‑100纳米之间。

    一种直径可控Cu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350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332181.6

    申请日:2018-0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径可控Cu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过程包括:配置前驱物氯化铜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胺100‑95摄氏度环境均匀搅拌;加入盐酸溶液降低反应环境的PH值;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恒温反应,离心清洗烘干获得样品。在Cu纳米线的生长中:盐酸溶液的加入可有效抑制还原中纳米颗粒的生成,获得高产率的Cu纳米线;长链烷基胺通过对Cu纳米晶表面的吸附,辅助其沿[100]方向生长;无毒害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降低环境的污染。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所得的Cu纳米线直径可控,且不需要进一步提纯,为非贵金属的开发提供发了必要的前提。

    一种鱼骨形CuBr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7396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0664055.1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鱼骨形CuBr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包括:室温下将CuCl2溶液与盐酸溶液按比例混合;按照一定剂量比加入KBr粉末和抗坏血酸溶液;超声反应10‑20分钟;所得白色沉淀经过固液分离,清洗烘干后即为鱼骨形CuBr纳米晶。相比于其他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不需要加热,合成时间短,仅10‑20分钟可快速获得目标产物,整个制备不需要充入气体保护。相比于同类CuBr,本发明提供的鱼骨形CuBr抗氧化性高,存储与运动壶成本低。此外,鱼骨形结构不易团聚具,比表面积较高,有助于CuBr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一种利用Cu修饰C纳米球增效有机染料催化降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5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46512.7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Cu修饰C纳米球增效有机染料催化降解的方法,Cu修饰C纳米球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利用抗坏血酸在酸性及高温条件下的分解特性,成功制备出C纳米球;我们采用NaBH4的乙醇溶液作为强还原剂,将CuCl2原位还原,并将其修饰在C纳米球表面。研究表明:由Cu界面修饰C纳米晶(C@Cu)可用于增效染料以及对硝基苯酚的催化降解。C纳米球与Cu纳米晶的协同作用可优化催化界面的吸脱附平衡,加快反应进。较之于单质C纳米球与Cu纳米晶,本发明提供的C@Cu具有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

    一种利用原位-溶胶掺杂制备PI/SiO2复合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95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288659.6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原位‑溶胶掺杂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的方法。利用正硅酸乙酯在PI前驱体中易于均匀分散的特点,提高了SiO2在PI中分散性。首先,将纳米SiO2与4,4’‑二氨基二苯醚分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加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正硅酸乙酯后得到成膜液。然后,成膜液通过流延工艺加工成膜并加热处理,得到PI/SiO2复合薄膜。与未添加正硅酸乙酯所得PI/SiO2复合薄膜相比,本方法获得PI/SiO2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为114兆帕,提高了21%,击穿场强可达208千伏/毫米,提高了6%。通过本方法制备的PI/SiO2复合薄膜的耐电晕寿命可达101分钟,是纯PI的20倍。

    一种CuPd合金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组分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144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71249.5

    申请日:2021-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Pd合金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组分调控方法,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配置可溶性铜盐,加入氯化钾粉末,在高温环境下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1;将氯化钯粉末溶于盐酸溶液,高温溶解后加入到混合液1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高温搅拌反应5‑6小时。组分调控方法为:调节反应液中盐酸与氯化钯粉末的用量控制合金中Cu与Pd的原子百分比。本方法以水为溶剂,无气体保护下进行,操作方案简单,合成中未添加有机表面活性剂。组分调控的方法将为CuPd合金纳米晶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种高纯度六边形Cu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020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94485.6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六边形Cu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配置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向硫酸铜溶液加入络合剂,得到混合液;用分液漏斗以0.5毫升/分钟的速率向混合溶液中滴加还原剂;在40~45摄氏度下搅拌反应6‑8小时。本发明利用Cu纳米晶在特定反应温度下的自发熟化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结构,未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确保了所得六边形Cu纳米晶具有“清洁的表面”。整合制备过程在无氮气保护下即可实现,且不需实施较高的温度,操作简单。所得产物纯度高,不含氧化物等杂质。

    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492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16026.4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相制备Pt-Cu纳米片状合金的方法,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制备过程包括:配置氯化铜溶液为铜源的前驱体,常温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搅拌至均匀,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加入铂源氯铂酸,水热120摄氏度下发生共还原得到合金产物。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铜源是产生纳米片状结构合金的原因。当提升铜离子浓度提升后,还原剂相对前驱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成核速率受到抑制,纳米晶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用下,辅助(111)晶面沿[211]方向生长,最终形成二维片状的合金纳米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制备环境较容易实现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