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太阳能无人机结构设计

    公开(公告)号:CN1198729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29560.2

    申请日:2025-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太阳能无人机结构设计,属于模块化设计与太阳能航空技术领域;其包括:机翼;尾翼与机翼间隔预定距离;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于机翼和尾翼之间,用于为无人机加装不同长度的机翼和尾翼以及运载各功能模块;其中,机翼包括:相互拼接的主翼中段和机翼外段;尾翼包括:相互拼接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机翼、尾翼和固定架的表面均安装有太阳能板。本发明中机翼和尾翼各自通过凹部和凸部的交错拼接,可以允许使用者根据实际任务需求为无人机加装不同长度的机翼和尾翼,实现机翼结构的快速调整与优化配置,确保无人机能够适应各种复杂任务场景。

    一种基于HFM信号的适配水声OFDM信号帧同步与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5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54057.X

    申请日:2025-0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声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HFM信号的适配水声OFDM信号帧同步与补偿方法。本发明提出“粗同步大概区间,细同步精确优化”的双阶段同步策略。在粗同步阶段,通过识别同步头所在的大致时间窗口,快速完成初步帧同步,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处理效率。在细同步阶段,基于精确优化算法对同步头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从而实现信号的高精度帧同步。并引入补偿机制,针对水声信道中的多径干扰和信号畸变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改善了同步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基于HFM信号的适配水声OFDM信号帧同步与补偿方法,降低了水声信道多径效应、路径衰减差异对通信的影响,提升通信质量,满足水声系统对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应用于平流层太阳能通信无人机的效能适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10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96813.2

    申请日:2025-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平流层太阳能通信无人机的效能适配方法,属于通信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建立及更新太阳辐射强度数据库;形成太阳辐射强度地理信息图;无人机按照规划路线航行;实时收集太阳辐射强度数据;设定阈值与更新数据;优化调整无人机的飞行状况。本发明通过实时收集的平流层环境中的太阳辐射强度等数据,实时更新平流层太阳辐射强度数据库,数据库根据地理信息图,在飞行任务规定的范围内优化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路径、姿态以及电量管理,以提升无人机在平流层的续航能力,并确保无人机能够完成飞行任务。

    SDN空海跨域通信网关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5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30504.5

    申请日:2025-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DN空海跨域通信网关,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包括:多模通信单元、SDN控制单元和供电装置;多模通信单元与SDN控制单元线连接;供电装置与多模通信单元、SDN控制单元线连接;多模通信单元包括水下通信模块、水上通信模块与异构协议转换模块;圆柱壳体以及覆盖于圆柱壳体外部的浮体;水上通信模块、异构协议转换模块、SDN控制单元与供电装置均固定连接在圆柱壳体内,水下通信模块固定连接于圆柱壳体下方。本发明通过实时协议转换与资源调度,实现了跨介质链路带宽、时延、可靠性的精准优化,满足了海洋监测、无人系统协同等场景下高实时视频传输、低时延控制指令、高可靠数据回传等多样化QoS需求。

    一种仿生吸附式跨域通信网关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22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6671.2

    申请日:2025-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吸附式跨域通信网关系统,属于空海跨介质通信技术领域;其包括:主控制器、遥控接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出水检测模块、双模通信模块和吸附模块,遥控接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出水检测模块、双模通信模块和吸附模块均与主控制器控制连接;主控制器用于对数据信息和指令信息进行存储、转发及应用;出水检测模块用于判断网关系统是否暴露于水面;双模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水上水下数据传输;吸附模块用于吸附目标动物表皮。本发明通过吸附模块实现高可靠性吸附,延长续航时间,同时融合双模通信模块技术,出水后自动切换高效通信模式,低功耗设计延长续航时间。

    一种基于单水听器的OFDM声源距离深度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5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0758.3

    申请日:2025-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声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单水听器的OFDM声源距离深度估计方法,旨在实现通信定位任务的并行处理与水下时频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适配水下无人小平台的轻量化、低能耗设备开发。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单水听器的OFDM声源距离深度估计方法,结合多径信道下通信系统的频域输入输出关系,利用梳状导频构建用于目标定位的观测模型,通过空域平滑手段构建多快拍量测矩阵,基于旋转不变子空间算法实现多径时延估计,随后采用信道时延特征匹配方法实现目标定位。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单水听器的OFDM声源距离深度估计方法适用于单水听器的一体化信息处理,具有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的优势,适用于水下无人小平台。

    清洁能量供能与监测的自漂流式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17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8854.7

    申请日:2025-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能量供能与监测的自漂流式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系统,属于空海跨介质通信及能量采集技术领域;其包括:通信子系统、能量采集子系统、环境感知子系统、自适应发电控制子系统、电子舱段和浮体;通信子系统包括:通信设备模块、主控单元模块和通信天线;通信设备模块与主控单元模块线连接;通信天线与通信设备模块线连接;通信子系统、能量采集子系统、环境感知子系统均与自适应发电控制子系统线连接。本发明通过分级转换,将太阳能与风能转换为电能供给网关系统使用,浮体与发电模组的特殊设计使得该网关系统能够在海洋使用过程中获取稳定的能量,提高了整个网关系统的能量使用效率,延长了网关系统的工作时间。

    一种空海跨域通信网络单节点失效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961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1824.7

    申请日:2025-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和拓扑优化技术领域,主要针对空海跨域通信网络,涉及一种空海跨域通信网络单节点失效恢复方法。针对信息跨域传输介质突变带来的限制、信息传输环境复杂等问题导致的网络内单个节点失效使得通信中断的问题,该方法通过对链路质量的预测和对网络中节点类型的分辨,实现网络内单节点失效网络的恢复。结合不同类型节点对网络整体的重要性,适应的提出不同的恢复策略,快速恢复网络的通信功能,确保网络的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空海跨域通信网络单节点失效恢复方法显著提升了空海跨域通信网络的可靠性,适应于需要利用空海跨域通信网络下的海洋资源开发、探测等应用场景。

    一种自发电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2204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8507.5

    申请日:2025-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发电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系统及工作方法,属于波浪发电及通信技术领域;其包括:发电组件浮在海面上,与海底之间为锚固连接;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系统固定连接在发电组件上;换能器设置于水下,换能器与发电组件之间为导线连接;其中,发电组件用于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供给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系统和换能器。本发明通过浮框波浪板式波浪发电机与空海跨域网关结合,采用稳压装置及输电协议实现电能的稳定供给,高效低成本地解决了跨域通信网关的续航问题,在实现跨地域、跨网络高速通信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射线声场重构的浅海水声目标径向速度高精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63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1129.1

    申请日:2025-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射线声场重构的浅海水声目标径向速度高精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针对浅海复杂传播环境导致的目标速度测量精度受限问题,创新性地构建了多径信道联合解算体系。本发明系统建立了浅海多径声传播的复合射线模型,通过解析直达波、水面反射波和水底反射波三类典型路径的时延‑多普勒耦合机制,构建了包含信道冲激响应与目标运动参数的联合表征方程。特别针对浅海波导环境中的多径干涉效应,推导了各路径信号的时频域分离准则,为特征信息提取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方法为水下目标跟踪定位、水声通信多普勒补偿以及海洋环境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水下无人集群协同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