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及镁合金丝材挤压Y型拉拔复合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335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0717074.6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镁及镁合金丝材挤压Y型拉拔复合成形方法,将镁合金铸锭固溶处理,水淬后防止第二相析出。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卧式挤压机中进行热挤压,挤压成直径3mm的丝材;然后将挤压丝材继续加热,保温一定时间,转移到Y型拉拔模具中,进行拉拔。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丝材挤压‑Y型拉拔复合成形方法,使镁合金棒材首先在高温下发生剧烈塑性变形,得到3mm细晶镁合金丝材,然后对3mm丝材进行降温多道次Y型拉拔,解决了镁合金丝材的成形技术难题,实现不同成分的镁合金丝材的精密成形。

    一种铜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4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38442.5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涉及管材制备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制备大长径比及复杂结构的铜合金管材,且制备的铜合金管材作为高温超导复合电缆的铜骨架,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电学性能,能够满足高载流量、低交流损耗的铜骨架高温超导复合电缆的服役要求。本发明所采用的均为常规设备,成本低,工艺简单,成分可以准确控制,且产品的价格降低,产品相对密度为99.5~99.9%,能够采用大挤压比制备大长径比及复杂结构粉末形变铜合金管材,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6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65992.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钨粉、镍粉和铁粉进行第一机械球磨,得到均质改性混合粉体;将所述均质改性混合粉体进行冷等静压,得到冷压坯料;将所述冷压坯料进行液相烧结,得到烧结坯料;将石墨粉和低温玻璃粉进行第二机械球磨,将所得复合粉体进行压制,压制坯经加工,得到传力润滑介质包套;将所述烧结坯料置于所述传力润滑介质包套中加热至400~900℃保温40~70min,然后进行热静液挤压,得到挤压坯料;将所述挤压坯料进行热处理,得到高密度钨合金材料。本发明制得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在强度大幅提高时仍能保持较高的伸长率和冲击韧性。

    一种镁及镁合金无缝管材螺旋挤压装置及挤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94161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1155892.9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及镁合金无缝管材螺旋挤压装置及挤压工艺,属于镁及镁合金塑性加工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及镁合金无缝管螺旋挤压装置,包括螺旋挤压模具、螺旋内芯、挤压冲头、模具定位销、盛料筒、模具模套;所述螺旋挤压模具锥形型腔内及螺旋内芯头部外侧均设有螺旋流线槽;在螺旋挤压模具和螺旋内芯间形成坯料非均匀切变区,从而实现坯料在挤压过程中的螺旋流动,进而对镁及镁合金织构进行连续弱化,达到织构调控的目的;制备的管材具有高塑性、低拉压异性。加压时无需通过挤压设备外部提供剪切应力,不用牵引,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够(56)对比文件于洋等.大长细比镁合金细管复合塑性变形工艺研究《.粉末冶金技术》.2015,第33卷(第3期),第208-212页.徐宝池;杨晨;樊黎霞;扶云峰;任青松;董雪花.变形量对冷径向锻造身管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0,(第05期),第87-91页.卢立伟;陈胜泉;张晨晨;赵俊;刘龙飞.镁合金正挤压-扭转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热加工工艺.2016,(第11期),第143-146+150页.刚建伟;陈晓霞;唐伟能;陈荣石.高塑性Mg-Gd-Zn镁合金管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第03期),第92-99页.

    一种镁合金丝材电磁拉拔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038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397534.1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丝材电磁拉拔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将镁合金铸锭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水冷;对固溶后的镁合金铸锭进行挤压,挤压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将丝材两端分别绕在盘丝机上,垂直穿过往复运动的磁场;靠近磁场位置,设置水系金属离子电解液,使得丝材在穿过磁场后,能够再穿过该电解液,此时电解液粘附在丝材的表面;将镁合金丝材放入拉拔模具中进行拉拔,每道次变形量控制在4%‑12%之间,每道次直径最大减小量为0.2mm;重复步骤S1‑S5,直至丝材直径下降至2.0mm以下。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丝材电磁拉拔方法及其装置,避免了镁合金丝材拉拔容易断裂的问题,实现了镁合金丝材的高效率生产。

    一种可时效强化镁合金强韧化处理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87412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83847.8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时效强化镁合金强韧化处理及制备工艺,准备镁合金材料(如:WE43/WE54/ZM6等)、普通高温炉、时效炉、高倍光学显微镜;对镁合金材料进行室温冷变形;对镁合金材料进行均匀化固溶处理;对均匀化固溶处理后的镁合金材料,水淬至室温;对室温冷变形处理后的镁合金材料,进行大变形量的热塑性变形;热变形后,将镁合金材料水淬至室温循环水中;最后将镁合金材料进行双阶调控热处理。本发明提供的高强韧镁合金制备工艺,适用于各种尺寸的镁合金产品,将细晶强化与弥散强化结合,提高了镁合金综合力学性能。以WE43稀土镁合金为例:采用此发明不仅提高了其强度,又能增加其塑性,获得了抗拉强度430‑470MPa,延伸率10%‑15%的优良性能。

    一种钛基复合材料控制晶须特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895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402565.5

    申请日:2019-05-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钛基复合材料控制晶须特征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钛基复合材料控制晶须特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锻造:1)初步混合粉体的制备,2)复合坯料的制备,3)单向锻造或多向锻造,得具有不同晶须特征的钛基复合材料;所得钛基复合材料:基体为纯钛或钛合金,其锻后晶粒尺寸细化至20μm以下,晶须增强体为TiB或TiC,其形态为细长棒状,直径约0.2~4μm,长径比4~20,抗拉强度为1100~1450MPa;晶须分布特征为沿锻后基体颗粒边缘的空间非均匀分布,随基体形态的改变而变,且晶须自身长轴方向与变形过程有关。

    一种镁合金表面韧化处理工艺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1910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640294.X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表面韧化处理工艺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好镁合金棒/管材,并将其水平固定放置;利用外力使镁合金棒/管材做水平运动;利用旋转摩擦机的模具与镁合金棒/管材的表面接触,模具的内表面凹凸不平,旋转摩擦机驱动旋转摩擦模具做旋转运动,这样镁合金棒/管材的整个外表面都能够受到极大的剪切变形;当镁合金棒/管材的外表面被剪切完毕,关闭旋转摩擦机,使得模具停止运动,停止镁合金棒/管材的移动。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表面韧化处理工艺方法及其装置,提高了镁合金棒材表面的韧性,在镁合金受碰撞或压迫时,不易破损和掉渣,经处理后极大改善镁合金表面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一种镁合金表面韧化处理工艺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1910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640294.X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表面韧化处理工艺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好镁合金棒/管材,并将其水平固定放置;利用外力使镁合金棒/管材做水平运动;利用旋转摩擦机的模具与镁合金棒/管材的表面接触,模具的内表面凹凸不平,旋转摩擦机驱动旋转摩擦模具做旋转运动,这样镁合金棒/管材的整个外表面都能够受到极大的剪切变形;当镁合金棒/管材的外表面被剪切完毕,关闭旋转摩擦机,使得模具停止运动,停止镁合金棒/管材的移动。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表面韧化处理工艺方法及其装置,提高了镁合金棒材表面的韧性,在镁合金受碰撞或压迫时,不易破损和掉渣,经处理后极大改善镁合金表面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热处理管式炉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87889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519109.0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热处理管式炉,包括加热件、炉管、第一支撑、驱动装置、载物容器、第二支撑、轴承、第一组磁铁和第二组磁铁;炉管与加热件连接;第一支撑固定在安装基础上,且与轴承外圈固定相连;轴承内圈套设在炉管上,且与炉管外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一组磁铁分布内圈的周向上;驱动装置与内圈相连以驱动内圈绕炉管转动;载物容器通过第二支撑设在炉管内,且载物容器的内腔与炉管内腔相通;第二支撑与炉管内壁相连的部位设有滚轮;第二组磁铁与第二支撑相连,且沿着炉管内壁的周向分布;第二组磁铁与第一组磁铁相对分布,且极性相异。上述方案能解决由于操作人员翻炒导致待处理物与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热处理无法在设定环境进行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