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管材内高压成形极限的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8058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65603.3

    申请日:2011-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管材内高压成形极限的工艺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相对较低压力下在管坯端部施加轴向补料,使管坯顺利送入胀形区,形成微小有益皱纹,然后停止轴向补料。随后升高压力,对胀形区管坯进行整形,至有益皱纹消失,然后降低压力。重复上述过程,直至零件贴模成形。卸掉内压,端部冲头后退至与模具型腔完全分开为止,打开模具,从模具中取出零件。该方法避免了轴向补料和内压整形同时进行情况下因摩擦力过大管坯端部易发生失稳起皱,而胀形区因补料不足易发生破裂和有益皱不能重复利用的缺陷,可大大提高管材的成形极限,减少预成型和热处理工序,同时大大降低模具型腔的磨损,延长模具寿命。

    半固态挤压成型薄壁构件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3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96357.0

    申请日:2023-12-25

    Inventor: 王晓峰 初冠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固态挤压成型薄壁构件的装置及方法,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半固态挤压成型薄壁构件的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挤压单元以及热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梯度加热控温装置和预处理模具,挤压单元包括第二梯度加热控温装置和挤压模具,热处理单元包括第三梯度加热控温装置和热处理承载体,本发明公开的半固态挤压成型薄壁构件的方法包括得到圆柱状半固态坯料、预热、喷涂润滑剂、重熔加热、挤出薄壁构件以及热处理;本发明公开的半固态挤压成型薄壁构件的装置及方法降低了挤压力需求,具有较好地成型效果。

    一种激光熔覆用高熵合金粉末及覆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037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770465.0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熔覆用高熵合金粉末及覆层制备方法,该高熵合金粉末由铁、钴、铬、镍、硅、硼、碳化钨、三氧化二铝组成;覆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激光熔覆用高熵合金粉末混合后置入球磨机中球磨后,利用预置粉末熔覆或同步送粉熔覆的方式,用1~2KW的红宝石激光器或CO2激光器进行多道激光熔覆,进行覆层制备。本发明能够实现覆层与基体的良好冶金结合,可用于制备固溶体相结构的细晶高熵合金覆层,可用于高抗裂、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覆层的高精度制造和再制造。使用本发明制备合金覆层,可以大大降低使用稀土金属制备合金覆层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

    一种内压成形与热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24769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003467.6

    申请日:201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压成形与热处理一体化装置,密封冲头分为下密封冲头和上密封冲头;合模推板分为右推板和左推板两部分;模具分为左模和右模两部分,模具位于合模推板的右推板和左推板之间;模具的右模与右推板相连接,模具的左模与左推板相连接;模具的左模和右模上均设置有弹性器件;加热器件分别嵌在左模和右模内;下密封冲头和上密封冲头上均开有介质通道;下密封冲头通过单向阀和介质通道开关与液体介质源相连通;加热器件通过导线和电源相连接;导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方法分为十个步骤。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性能稳定、工艺简单、做业效率高且成品精度及个格率高,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一种复杂截面中空构件低压镦胀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185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999744.3

    申请日:2015-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截面中空构件低压镦胀成形方法,以解决内高压成形受限于超高压发生系统,并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步骤如下:选择截面周长大于零件的最小周长而不大于零件的最大截面周长的管坯作为初始管坯。将初始管坯放入模具D中,腔内充满流体介质并密封。模具C向模具D移动,至与初始管坯接触时调整初始管坯的内部压力至p1。模具C继续向模具D移动,至截面A处初始管坯的贴模度达到90%-100%时,将初始管坯的内部压力调整至p2。模具C继续向模具D移动,至截面B处初始管坯完全贴模。密封冲头后退,模具C后退,取出零件,清理内部传力介质。成形结束。该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高精度空心构件的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1781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162317.5

    申请日:201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矩形截面空心构件的成形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方法如下:步骤一模具准备,并在模具上加设反变形结构,冲头安装单向阀;步骤二将初始管坯放入模具型腔,合模,端部密封;步骤三向管坯内部充填流体介质;步骤四反变形机构对向移动至形成微型花瓣形状;步骤五反变形结构回退至初始位置,花瓣形状凹陷部位展平;重复步骤四、五至成形出所需形状;卸掉内部流体压力,打开模具,取出零件。通过在模具中设置反变形机构,实现花瓣形状的重复和累积利用,在消除摩擦的定轧作用同时,降低了成形压力,避免了破裂缺陷的发生,提高了壁厚均匀性,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该类构件在维型精度和壁厚均匀性上的高精度要求。

    一种内压成形与热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2476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03467.6

    申请日:201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压成形与热处理一体化装置,密封冲头分为下密封冲头和上密封冲头;合模推板分为右推板和左推板两部分;模具分为左模和右模两部分,模具位于合模推板的右推板和左推板之间;模具的右模与右推板相连接,模具的左模与左推板相连接;模具的左模和右模上均设置有弹性器件;加热器件分别嵌在左模和右模内;下密封冲头和上密封冲头上均开有介质通道;下密封冲头通过单向阀和介质通道开关与液体介质源相连通;加热器件通过导线和电源相连接;导线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方法分为十个步骤。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性能稳定、工艺简单、做业效率高且成品精度及个格率高,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一种实现中空金属构件高温气压胀形的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5040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03466.1

    申请日:201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中空金属构件高温气压胀形的装置,包括模具,模具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均分为内层和外层,外层为下模主体和上模主体;下模主体和上模主体对应布置;内层为内膜;下模主体固定在下模架上,下模主体和下模架之间设置有垫板;下模主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主挡板、侧面各设置有一个侧挡板;主挡板的底板和侧板之间有一95°~110°的夹角;下模主体或上模主体上设置有凹形通道,凹形通道内嵌置有感应线圈;凹形通道之间的间距与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1~10mm。其工艺步骤分为四步。本发明不仅能降低成型设备投资、减小成形力,并且能够在高温下成形包括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高强钢在内的相关金属材料中空件。

    一种极薄壁金属管压弯成形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84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3549.4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薄壁金属管压弯成形装置与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制造极薄壁弯管时,易出现管内侧起皱,外侧过度减薄的技术问题;其对拉夹持机构设一对牵拉夹持装置,对推夹持机构设一对顶推夹持装置,均设在上下模板两侧;牵拉夹持装置设第一夹具,第一夹具与第一连杆组件铰接,第一连杆组件与第一支撑架铰接,第一连杆组件为伸直状态;顶推夹持装置设第二夹具,第二夹具与第二连杆组件铰接,第二连杆组件与第二支撑架铰接,第二连杆组件为弯折状态;下模机构设一对左右间隔的下模板,下模板设弧形直通槽;下模板安装铰接转轴,下模板外侧连接连接杆,连接杆与限位弹簧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压弯成形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管成形技术领域。

    带筋构件整体挤压成型模具和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63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21439.7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带筋构件整体挤压成型模具和基于该模具的成型方法涉及塑性加工领域,包括挤压筒、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导流本体和芯轴,导流本体一端与芯轴一端固连,上模具设有沿上模具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导流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通道,芯轴的外壁上设有沿上模具长度方向延伸的筋条成型槽,各第一导流通道能够贯穿导流本体,各第一导流通道的出口位于芯轴的外侧,各筋条成型槽与一个第二导流通道连通;芯轴能够伸入至通孔内,芯轴的部分外壁与下模具的部分内壁之间形成有构件成型腔,各第一导流通道与构件成型腔连通,各筋条成型槽与构件成型腔连通。成型效果好;具有高效、节能、轻质、低成本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