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39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96194.9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层状聚酰亚胺/氧化铝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氧化铝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聚酰亚胺难以在高温应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制备了上下分层的聚酰亚胺/氧化铝复合气凝胶,主要应用于高温环境的航空航天、空间建筑、汽车工业等领域的热防护,用做隔热保护。由于聚酰亚胺在高温时会发生热分解,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将氧化铝气凝胶直接接触高温环境,聚酰亚胺气凝胶在温度较低的一侧,通过调整二者的相对厚度,使温度传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时达到其稳定使用温度范围,从而实现氧化铝气凝胶高温隔热,聚酰亚胺气凝胶中低温隔热的效果,发挥彼此的隔热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51231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28533.1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米级氧化铝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氧化铝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粒子状氧化铝热处理后长径比较低的技术问题,通过高温烧结制备氧化铝纤维。本发明:一、制备氧化铝前驱体;二、水热;三、烧结。本发明先采用溶胶法进行氧化铝前驱体的制备,然后采用水热法进行勃姆石纳米棒制备,再将勃姆石纳米棒高温烧结进行氧化铝纤维制备的流程。其中,在制备过程中,合适的添加剂用量以及后续的热处理过程是氧化铝形成一维结构的最关键因素。本发明基于水热法制备出具有较高长径比的纳米级勃姆石棒,通过高温烧结制备出微米级氧化铝纤维,工艺简单,制品形貌可控,纯度高,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04672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24728.9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勃姆石纳米棒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以纳米颗粒堆积形式构成的纳米多孔结构使气凝胶本身脆性大、结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以勃姆石纳米棒为基础材料进行勃姆石纳米棒气凝胶的制备,在制备过程中为增强气凝胶的性能采用壳聚糖作为增强材料,实现与气凝胶的复合。为了使溶胶均匀凝胶,使获得的凝胶结构更为均匀,采用氨蒸气辅助凝胶,即将溶胶与氨的乙醇溶液一同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在氨的蒸发中实现溶胶的凝胶。本发明通过纳米棒彼此间的相互搭接和缠结构成气凝胶的骨架结构,进而改变传统的以颗粒堆积形式的气凝胶构成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024073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46502.4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纤维素改性CS-SiO2气凝胶的方法,涉及一种改性CS-SiO2气凝胶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CS-SiO2复合气凝胶的骨架较脆弱,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下成型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纳米纤维素的提取;二、纤维素改性CS-SiO2混合凝胶的制备;三、冷冻和干燥。本发明从木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加入到CS-SiO2气凝胶中对其进行改性,不仅较大幅度地增强了氧化硅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又保留了孔隙率高,隔热性能好等优点。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纤维素改性CS-SiO2复合气凝胶,可以在控制低密度、低导热系数、高比表面积的前提下显著提高CS-SiO2气凝胶的机械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9172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577435.0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5D3/10
Abstract: 一种对于凝胶与陶瓷浆料的定向冷冻装置,涉及一种定向冷冻装置。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定向冷冻过程液氮浪费、不能控温、不能制备定向层状孔结构多孔陶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由液氮容器、乙醇容器、加热装置、铜板、铜棒、模具、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系统组成;乙醇容器在液氮容器内部,第一铜板竖直固定在第二铜板上表面,铜棒固定在第二铜板下表面,铜棒插入乙醇容器中,第一铜板和第二铜板内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控温系统连接,两个模具固定在第二铜板的上端面且在第一铜板的两侧。本发明有效的减少了液氮因快速挥发导致的低温条件保持时间过短的弊端,且对于冷冻端温度进行控制,良好的保持了工艺中所需的恒定的低温条件与实验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61008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561951.4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8/00 , C04B35/80 , C04B35/14 , C04B35/622
Abstract: 一种三维网络状多孔纤维质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多孔纤维质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冷冻注模法制备多孔材料时无法控制生坯密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短切纤维的长度;二、制备浆料;三、静置与加压排水相结合制备不同密度的生坯;四、浆料的冷冻和干燥;五、生坯的热处理。本发明的步骤三中采用静置与压管加压排水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压管压入模具的深度即控制模具中生坯的体积进而得到不同密度的生坯,最终通过性能表征,建立制备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密度低、导热系数小的样品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70409.8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质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场辅助制备有序结构莫来石纤维质隔热材料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置浆料,将短切莫来石纤维分散到由去离子水、硅溶胶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形成浆料;步骤2、带电场制品池的搭建和施加电场:步骤2‑1确定施加电场参数,电源电压范围为50~90V,电场强度范围为5000~9000V/m;步骤2‑2、带电场制品池的搭建;步骤2‑3、施加电场,确保全部纤维均在电场中完成旋转;步骤3、压制成型,得到湿坯;步骤4、冷冻和冷冻干燥,得到固态生坯。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有序结构陶瓷纤维质材料制备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构建有序结构的莫来石纤维质隔热材料,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1725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0577435.0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5D3/10
Abstract: 一种对于凝胶与陶瓷浆料的定向冷冻装置,涉及一种定向冷冻装置。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定向冷冻过程液氮浪费、不能控温、不能制备定向层状孔结构多孔陶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由液氮容器、乙醇容器、加热装置、铜板、铜棒、模具、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系统组成;乙醇容器在液氮容器内部,第一铜板竖直固定在第二铜板上表面,铜棒固定在第二铜板下表面,铜棒插入乙醇容器中,第一铜板和第二铜板内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控温系统连接,两个模具固定在第二铜板的上端面且在第一铜板的两侧。本发明有效的减少了液氮因快速挥发导致的低温条件保持时间过短的弊端,且对于冷冻端温度进行控制,良好的保持了工艺中所需的恒定的低温条件与实验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6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8462.8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层的莫来石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莫来石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向纤维隔热材料体系中引入六钛酸钾晶须的方法中均质材料不利于六钛酸钾晶须集中分布,材料可设计性差以及需要额外制备涂层浆料,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向莫来石纤维分散液中引入六钛酸钾晶须形成混合浆料,使用逐层组装工艺,利用六钛酸钾晶须密度大于纤维分散液的特点,使晶须大多沉降至中间层的底部,进而形成晶须集中分布的红外反射层,纤维和晶须在沉降过程中实现了层状排布。本发明以简单的工艺、低廉的成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六钛酸钾晶须红外反射层的分布进行设计和优化,降低了莫来石多孔纤维质材料的高温热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26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2520.0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24 , B33Y70/10
Abstract: 一种基于3D打印陶瓷框架的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陶瓷框架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气凝胶隔热材料无法兼具高强度和低导热的技术问题。3D打印陶瓷框架相比于传统的陶瓷颗粒气凝胶在提供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重,原位生长莫来石晶须以及填充的莫来石纤维能填充陶瓷框架的孔隙,在不破坏陶瓷框架原本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莫来石晶须相互交叉形成的纳米级孔结构还赋予了框架优异的高温隔热特点,从而兼具高强度和低导热;填充的莫来石纤维提供高效的防火和隔热,实现对高强度和高隔热的应急热失控防护隔热片的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