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233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50619.1
申请日:2018-0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G7/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力放大驱动装置,它涉及可变形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飞行器的力驱动装置结构复杂,阻力过大,应用范围过于局限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力放大机构和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机构,力放大机构包括顶部支架、螺杆、螺纹孔销轴、底座、光孔销轴、花键轴、两个上支撑臂和两个下支撑臂,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机构包括平带、外带轮和两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包括外壳体、形状记忆合金带和内带轮。本发明用于可变形飞行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985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844650.X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桩基础地震失效模式的判别方法,属于基础抗震技术领域。确定监测的目标桩体,沿所确定的目标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传感器,设置传感器的采集频率,采集并记录桩体的响应,根据采集的桩体响应,分别计算桩体的弯矩、剪力以及位移速率,将弯矩、剪力以及位移速率分别带入弯曲破坏、剪切破坏以及屈曲失稳破坏判别公式,进行桩体实时状态判别,直至目标桩体破坏或监测结束,并给出桩体状态的判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同时考虑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屈曲失稳破坏的桩基失稳模式判别方法,基于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可以有效的判断出桩基的破坏模式,对后续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及宝贵的经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8558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1613481.5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9/18 , F16F9/30 , F16F9/32 , F16F9/53 , F16F15/023
Abstract: 一种高桩码头的减震阻尼器,属于港口工程减震技术领域。所述磁流变阻尼器设置在粘滞阻尼器的主活塞杆内,且所述主活塞杆的外端部与磁流变阻尼器之间设有频率触发开关。本发明减轻了地震对高桩码头叉桩和上部结构的破坏,可抵抗静力泊船荷载,抵抗不同大小的荷载,减轻叉桩和上部结构的破坏,通过限位橡胶体与主缸体端盖接触的压缩起限位作用,克服了传统粘滞阻尼器工作频率单一,无法对不同激励频率都能有效控制的缺陷;适用于多种荷载作用下的港口、水运等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3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613473.0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桩码头的组合减隔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港口工程减震技术领域。管桩的上端与桩帽连接,桩帽与管桩的连接处的外端套装有环状多向弹簧,桩帽的上端通过隔震支座与甲板连接,桩帽的边侧通过油阻尼器与甲板连接。其施工方法如下:安装管桩,将环状多向弹簧安装在对应的管桩的环向加劲肋上,将桩帽与对应的管桩进行连接安装,将桩帽通过油阻尼器与甲板连接,将隔震支座与桩帽连接,进行甲板的施工,将隔震支座与甲板连接。本发明减轻了地震荷载对高桩码头的损害,可补偿安装和设计的误差,可减弱管桩与桩帽连接处的动荷载效应,给施工、维修和更换带来了极大便利;适用于强震荷载作用下的港口工程防灾减灾。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06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340199.1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桩码头的抗震复合型高度可调钢支座,属于建筑抗震技术领域。顶部支座、标准模块支座及底部支座上下叠放,底部支座下端与桩帽固定,顶部支座与标准模块支座之间及标准模块支座与底部支座之间均有纤维增强高阻尼弹性环且均弹性连接。本发明可以很好抵抗各个方向的地震荷载,具备一定的变形‑恢复能力,可调支座高度可以弥补由于设计桩长不满足实际情况或者由于施工原因导致桩标高未达到规定值的情况,避免了地震作用下支座发生较大位移,具有高度可调节、可全方位消耗地震能量和适用于港口工程结构受力变形要求高等优点,安装工艺简单,造价低,可实现支座的模式化生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8503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4650.X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桩基础地震失效模式的判别方法,属于基础抗震技术领域。确定监测的目标桩体,沿所确定的目标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传感器,设置传感器的采集频率,采集并记录桩体的响应,根据采集的桩体响应,分别计算桩体的弯矩、剪力以及位移速率,将弯矩、剪力以及位移速率分别带入弯曲破坏、剪切破坏以及屈曲失稳破坏判别公式,进行桩体实时状态判别,直至目标桩体破坏或监测结束,并给出桩体状态的判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同时考虑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屈曲失稳破坏的桩基失稳模式判别方法,基于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可以有效的判断出桩基的破坏模式,对后续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及宝贵的经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