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电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作动电机的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80435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110124673.4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电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作动电机的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电路、逻辑控制电路、电流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控制器,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与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逻辑控制电路、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保护电路接在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性能、适用范围广、控制方便等优点。

    一种基于在线持续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31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88556.4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在线持续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每个任务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在每个任务训练完成后评估网络中的参数重要性,确定重要性系数;根据所述重要性系数在持续网络训练中进行实时梯度修改;利用双层重新初始化复制权重算法初始化下一任务训练时的深度神经网络权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持续在线学习,直至完成所有任务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将所需要验证的不同类别图像输入到训练完成的深度神经网络中,进行单头图像分类,得到图像分类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在面临任务转移时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高效等优点。

    一种基于修正模型的水下图像复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88842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120277.4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修正模型的水下图像复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衰减系数#imgabs0#与深度信息z的高相关性,建立修正简化后的水下成像模型;步骤S2:基于给定的RGB图像,采用单目深度估计算法估算获得场景目标的相对深度信息,并结合水下能见度进行缩放,得到深度信息z的估计;步骤S3:将图像上所有像素点按深度值划分为N个距离区间,筛选计算获得后向散射信号的估计值#imgabs1#步骤S4:采用局部光源估计算法估计直接信号衰减系数#imgabs2#并通过指数二项式建模与深度信息z对#imgabs3#进行拟合修正,从而得到复原后的图像Jc;步骤S5:对复原后的图像Jc进行白平衡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适用性高、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环视系统外参数在线修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88864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113437.2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视系统外参数在线修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环视系统采集图像数据;步骤S2:基于ORB特征匹配和像素梯度值阈值设置,对环视系统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帧选择和像素选择,确定用于后续优化的图像帧以及图像的像素;步骤S3:利用所选图像帧上相应的像素点,建立双相机模型,通过计算相邻相机共视区的像素均值比对共视区的像素值进行缩放,并基于各个像素对应的双相机损失项误差构建优化图结构;步骤S4:利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算法对优化图结构进行图优化以获得最优的相机位姿,从而完成对环视系统外参数的修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放宽了对地面车道线要求的限制,对地面纹理无特殊要求。

    一种面向海洋生物的轻量化混叠稠密网络分类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6234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0916982.9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赵生捷 汪昱 张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海洋生物的轻量化混叠稠密网络分类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海洋生物图像,并载入预先建立并训练好的混叠稠密网络模型中,获取分类结果;混叠稠密网络模型为卷积神经网络,该卷积神经网络中设有密集块,密集块包括多个混叠网络单元,多个混叠网络单元通过密集连接的方式连接,混叠网络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分组卷积层、批正则化层、通道混叠层、深度可分离卷积层、第二分组卷积层和串接层,串接层分别连接混叠网络单元的输入和第二分组卷积层的输出,串接层的输出连接有线性整流函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减少模型的参数,实现信息的融合,在提高网络分类精度的同时加快网络训练速度等优点。

    一种基于耦合腔激光器的腔内激光传能定位一体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0665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2015.X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耦合腔激光器的腔内激光传能定位一体化系统,包括发射器和集成到远程用户设备中的接收器,并由发射器与接收器中元件构成的主谐振腔以及与主谐振腔相互耦合的自由空间谐振腔;主谐振腔位于发射器中,用于产生腔内激光,由沿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一回复反射器、增益介质和第二回复反射器构成,增益介质与泵浦源连接;自由空间谐振腔由集成在发射器中的第三回复反射器和集成在接收器中用于提供有效光频电磁场反馈的第四回复反射器构成,第三回复反射器与第二回复反射器相互光束耦合;本发明通过双腔耦合原理和多反射器的设计,并基于固有的自对准功能实现了3维位置的感知,提高传能效率和视场角FoV,并实现移动定位。

    一种海洋水体颜色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634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0916856.3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水体颜色仿真方法,包括模拟日光并进行三原色分解;通过幅亮度转化获取日光三原色衰减后的亮度;根据衰减后的亮度通过不同的颜色空间转换得到具体的颜色信息,即得到海洋水体仿真颜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由杰洛夫海洋水体类型、水体深度控制的海洋水体颜色仿真过程,考虑了不同海洋水体、不同深度等条件变化而变化的颜色模拟,提高了仿真模拟的真实性。

    一种保持行人完整性的全景视频拼接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2256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38422.9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行人完整性的全景视频拼接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采用结构化的环视全景相机阵列采集多路视频;基于光束平差法对相机位姿进行联合标定;对不同相机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几何对齐,映射到统一的圆柱标准曲面上;使用两步最小二乘法对不同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光度对齐,消除亮度差异;基于语义分割定位图像中的行人目标,得到语义蒙版;基于语义蒙版,构建视频图像的缝合线代价函数,使用动态规划求解最佳缝合线,将对齐图像的重叠部分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得到的全景拼接结果拥有更好的视觉一致性,对语义信息的考虑大大增强了该系统在监控领域的实用性,同时该方法拥有良好的计算效率,能够实现对视频图像的实时处理。

    一种面向室内泊车环境的定位和建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16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9280.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室内泊车环境的定位和建图方法,步骤包括:对车辆上前视相机、环视相机系统和惯性测量单元分别进行标定;获取前视相机、环视相机系统和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紧耦合优化,包括构建视觉约束项、环视约束项和惯导约束项;根据建视觉约束项、环视约束项和惯导约束项创建联合优化模型,对模型求解获取车库地图信息和车辆的定位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定位精度高,而且提供适用于自主泊车任务的高精度语义地图等优点。

    融合激光雷达和IMU的同时定位建图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76354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53344.4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激光雷达和IMU的同时定位建图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对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IMU数据预处理后,初始化系统,并对预处理后的点云和现有地图采用直接法配准,并计算相关参数从而构建因子图,得到初始3D子地图,将3D子地图映射到2D子地图后提取特征点,计算2D刚体变换参数,从而计算出3D坐标初始值,迭代优化不断更新3D坐标的值,最终输出达到精确度要求的3D坐标以及3D地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直接法将点云与已有地图配准,并后续不断迭代得到最终输出,具有可适应多雷达系统、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