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5996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27768.4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力机变桨控制器积分饱和的自适应桨距角控制方法,针对风力机采取桨距角调节方式实现限功率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积分饱和作用导致PI变桨控制器性能下降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抗积分饱和的自适应桨距角控制方法,在考虑变桨执行机构的惯性、速率限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桨距角参考指令和实际指令的差值对PI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进行自适应调整,实现风力机PI变桨控制器的抗积分饱和运行,有效避免了风速剧烈波动时控制器性能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风力机变桨系统的抗积分饱和方法,改进了风速剧烈波动时风力机PI变桨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可以减弱风轮转速的波动程度,能够减小变桨机构的动作幅度,缓解变桨系统的机械疲劳。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04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53635.8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频率响应最值点时刻对应的风机一次调频方法,包括:检测频率事件是否发生,并记录发生时刻;计算阶跃负荷功率激励下电网频率响应最小值点时刻;分析TLIC风电功率激励下电网频率响应最大值点时刻与阶跃负荷功率激励下电网频率响应最小值点时刻之间的关系;估计TLIC风电功率激励下电网频率响应最大值点时刻,并基于最值点时刻对应原则计算风机TLIC方法的延迟启动时间;根据延迟启动时间实现基于最值点时刻对应的风机一次调频控制。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TLIC风电功率激励下频率响应最大值点和负荷突增下最小值点的对应,进一步提升电网频率最低点,改善风机参与电网的调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4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02178.0
申请日:2022-08-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动惯量补偿策略的风电机组试验台失稳辨识方法,首先测量风电机组试验台通信时延及其转动惯量大小,其次获取风电机组试验台内部计算的气动转矩指令、电磁转矩指令及拟模拟的风电机组转动惯量,进而实时估算每一时刻风电机组试验台稳定时的补偿转矩理论极限值,在此基础上,考虑噪声和阻尼补偿不准确等影响,对极限值进一步放大得到补偿转矩失稳判定边界,最后通过实时比较风电机组试验台真实采集的补偿转矩与补偿转矩失稳判定边界大小来监测风电机组试验台失稳与否。该方法能在风电机组试验台失稳发生的初期,在转速失稳振荡/飙升现象还未明显发生时,及时检测失稳状况,确保风电机组试验台在复杂应用环境下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52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13511.5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48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04 , G06F113/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湍流风速波动的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方法,针对现有分配方式因忽视实际湍流风速的波动特性从而导致部分时段风机出力难以维持功率指令而出现跌落的问题,该方法首先刻画湍流风速下风机能够持续响应的功率指令变化范围,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湍流风速特征和功率指令变化范围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风电场出力偏差最小和指令变化幅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功率指令变化范围为约束,设计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策略。本发明在分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并量化湍流风速波动的影响,使得风电场能够准确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282142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11701.X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时过载控制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方法,通过在不保留功率备用运行的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过程中,在频率事件前,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在频率事件发生后,若检测到频率偏差超过调频死区,则采用短时过载控制,通过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转子中储存的动能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功率支撑,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建立新型过载曲线以及转速恢复曲线,在缓解频率偏移问题的同时,减轻一次调频过程中二次跌落,并且避免常规减载预留备用带来的电能浪费,调节裕度不足等问题,从而整体提升风机控制性能和调频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158893.2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F03D17/00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失稳特征提取的风电机组试验台时延辨识方法及系统。针对风电机组试验台存在时延难以非侵入、低成本测量的问题,该方法在试验台传动链模型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以补偿转矩为输出的传递函数模型,进一步通过z逆变换求解得到补偿转矩的时域响应表达式,提取得到试验台失稳时补偿转矩的振荡周期与其时延的确定关系,从而通过失稳实验辨识得到试验台的时延大小。与一般的时延测量或者辨识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不借助任何测量设备,不介入试验台通信回路,低成本地实现试验台时延的准确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7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87678.9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执行依赖启发式动态规划的风电机组变下垂控制方法。针对湍流风速导致风轮转速和气动功率不断变化,影响风电机组对电网频率的支撑能力,导致固定的下垂系数难以适应变化的工况的问题。该方法首先建立了风电机组下垂控制模型;然后建立根据风机转速的变化的下垂系数动态调整模型;进一步建立基于ADHDP方法的下垂系数修正模型;最后结合以上模型合成智能变下垂控制模型,输出电磁功率参考值。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应对湍流风速变化的随机性和风机频率支撑过程的非线性,动态修正下垂系数,使风电机组在维持自身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风轮动能为电网提供功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51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61780.7
申请日:2021-05-2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延迟支撑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针对风机在频率响应初期过早释放调频动能导致后续对频率最低点改善效果不佳的问题,该方法基于次优功率曲线法,通过调整风机对电网提供有功支撑的起始时间,发现令风机适当延时参与一次调频能改善频率最低点,并基于线性系统的可叠加性和“令风机出力最大程度地对频率最低点进行功率补偿”的原则,提出了一种风机最优延迟时间的估计方法,进而设计出一种考虑延迟支撑的风机一次调频控制策略。本发明在不改变系统调频控制结构的前提下加强了风机和同步机的出力配合,改善了对频率最低点的提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6280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04391.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湍流风速对转速恢复影响的风机惯性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单一电磁功率设定在湍流风速下难以兼顾转速可靠恢复和电网频率支撑的问题,本发明充分考虑湍流风速的渐强/渐弱阵风交替变化特性,在惯性响应控制的转速恢复阶段根据风速变化切换设定风机电磁功率指令,在渐强阵风时利用强劲的气动功率加速风轮,在渐弱阵风时中断转速恢复并切换至次优功率曲线运行以镇定风机。本发明在湍流风速下能够可靠实现转速恢复,同时避免电网频率出现二次跌落。
-
公开(公告)号:CN11121929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99978.3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F03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变桨控制器设计方法,当风机参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时,除风速外,电网的功率指令也会影响风机的运行稳定性,针对传统变桨策略无法应对这两种运行工况的复杂变化而可能出现转速振荡的问题,该方法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多运行工况的变桨控制器,充分考虑了不同运行工况对桨距角调节气动功率灵敏度的影响,能够根据运行工况的变化快速调整桨距角的调节速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均具备较优的转速调节性能,有效提高了风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