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78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00531.6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插拔式激光倾角控制模块及激光扫描加工装置,其中,插拔式激光倾角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可偏摆反射镜和第二可偏摆反射镜,用于调节出射激光束的离轴方向和离轴距离。该模块可以插入二维激光扫描加工装置,搭建激光扫描加工装置,用于四轴联动控制激光进行扫描加工,该装置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激光扩束模块、激光入射方向调节模块、插拔式激光倾角控制模块、XY二维扫描模块、激光聚焦模块和移动加工台,此外还有与插拔式激光倾角控制模块、XY二维扫描模块和移动加工台电连接的控制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不具备四维加工能力、重新更换整套系统成本过大、组成结构复杂、使用难度的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7257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698503.6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8 ,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公开一种细长管材自动化激光切割方法与装置,属于激光加工领域。针对目前常规激光管材切割加工方式中出现的切口挂渣、严重热影响区以及热变形等加工缺陷,该方法将以一定间隔上料的多根管材聚拢,再利用连续/脉冲激光以多次扫描刻蚀的方法进行单面切割,完成后对管材实施并行翻转,并再次进行切割作业,最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切割完成。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含管材上/下料系统、管材对齐系统、激光扫描切割系统、一个或多个管材并行分离、聚拢、翻转单元,以及相关控制系统。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可利用激光扫描刻蚀或短脉冲激光“冷切割”的方式实现细长管材的自动化、高效、无挂渣、免吹气、低/无热影响区、高精度切割。
-
公开(公告)号:CN11191015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45418.0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态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结构由被动式频率选择表面基体以及位于该基体上的导电性能调节组件组成,其中导电性能调节组件位于单个被动式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结构的内部,或者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被动式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导电性能调节组件会在改变温度或光照强度等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转变,从而使频率选择表面导电阵子的单元结构发生动态变化。本发明通过对动态频率选择表面的单元结构组成及它们的设置方式、连接关系等进行改进,能够有效解决主动式频率选择表面使用集成电路元件带来的性能恶化等问题,从而有效实现选择性透过频率的动态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42122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70160.3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跨尺度双光子聚合加工的样品精密夹具及调平方法,夹具包括:固定连接的XY轴移动平台、Z轴位移台和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微调组件,过渡组件,以及载物台;过渡组件一端固定于微调组件上、另一端固定载物台;XY轴移动平台用于驱动Z轴位移台和基板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Z轴位移台用于驱动基板以带动微调组件、过渡组件和载物台沿Z轴方向移动;微调组件用于通过驱动过渡组件带动载物台实现水平度和平面度调整。本发明使得双光子聚合加工系统实时三维调平精度控制在100纳米以内,有效保证双光子聚合加工系统在进行加工时准确聚焦和加工产物成型精度,将加工尺度从微纳尺度拓宽至毫米和厘米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5799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84287.3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表面全息器件、超表面动态全息显示装置和方法,属于光学全息领域。包括:空间光编码模块用于将激光光束编码为结构光束;超表面全息器件用于根据结构光束开启超表面全息器件的不同空间信道,进行动态全息显示。本发明由多个独立空间信道组合构成静态超表面器件,利用DMD装置产生结构光场选择性开启不同空间信道,帧率和帧数都得到提高。利用空间信道的设计、不同空间信道重构的全息图形不同,将所处相对空间位置考虑进去,最终重构出的图形与开启的信道组合有关,N个信道可以产生2^N种变化。采用DMD对入射光的编码及4F系统对编码光束的缩束,产生照明结构光场,解决了结构光束与超表面器件空间信道严格对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136027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283921.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在线测量加工检测方法及装置,将激光测量、加工和检测集于一体,可实现激光加工前在线测量待加工工件的平面或曲面几何尺寸形貌,获得真实平面或空间结构尺寸和特征,消除待加工工件因在前期加工处理流程中产生的变形或时效变形所引起与理论数模之间的误差,提高了激光加工精度和质量。装置包括依次位于同一光路上的加工激光器、光路系统和激光加工头;还包括激光测距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移动组件和工作台;激光测距系统用于获取工件加工前、后的测量数据,包括工件每点的空间坐标值和法线角度,并提供给计算机控制系统。本发明装置可以两维平台及三维曲面测量和检测尺寸精度和质量,并且可以提高激光加工精度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2895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05314.6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分离加工光学晶体的方法与装置,先在光学晶体的凸凹不平表面上沿激光分离加工的轨迹进行简单粗磨擦抛光,将表层的水解雾化层和杂质清除干净,形成了一条宽度大于激光入射光斑直径的透明轨迹;再将相同光学晶体材料的饱和溶液均匀涂抹到擦拭过的光学晶体表面,将光学晶体表面凸凹不平填平;最后采用激光沿着光学晶体饱和溶液的轨迹进行扫描分离加工。装置包括激光加工系统和涂液系统,激光聚焦装置、涂液装置、擦拭装置、抛光装置和打磨装置沿X轴方向依次安装在直线移动机构上。可获得无碎裂、分离精度高、分离加工口陡峭、分离面平滑切割且分离质量高的光学晶体薄片,并能有效抑制激光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负面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035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3963.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激光束二维扫描的运动装置和方法。运动装置包括底座、电机支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镜架以及反射镜片,通过第一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实现镜架以第三方向为轴偏摆,通过第二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实现镜架以第一方向为轴进行偏摆;当激光束照射至镜架上的反射镜片时,通过镜架在两个方向的偏摆运动,能够改变激光束的传播方向,使得激光束沿第二方向或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激光束在二维平面内的高速扫描加工。通过调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动的圈数,即可实现激光加工范围的在线调节;通过调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动的速度,即可实现激光加工速度的在线调节,实现激光扫描加工的高精度数字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035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35867.7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激光降低修复合金腐蚀敏感性的设备及方法,激光降低修复合金腐蚀敏感性的设备包括加工单元、运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加工单元包括激光器和透镜模组,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能通过透镜模组到达合金材料表面,以使合金材料表面的瞬态加热温度达到固溶温度和熔化温度之间;运动单元连接于透镜模组,以带动透镜模组运动;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于移动单元和激光器,控制单元用于调节激光器的参数,以及控制运动单元进行作业。激光降低修复合金腐蚀敏感性的方法包括:开启加工单元、运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使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通过透镜模组到达合金材料表面,以使合金材料表面的瞬态加热温度达到固溶温度和熔化温度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5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51529.3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库德式机载激光通信光学系统,其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光学子系统以及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激光发射光学子系统包括沿激光发射方向顺次设置的激光发射处理模块、收发分光镜、控制快反镜及激光传输方向对准模块;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包括沿激光接收方向顺次设置的激光传输方向对准模块、控制快反镜、收发分光镜及激光接收处理模块;激光发射处理模块发射激光;激光传输方向对准模块对激光方向对准后进行发射激光或接收激光;激光接收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激光进行信号分析。本发明能在任何一个机载通信平台中都能集成一个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以同时实现信息接收和信息发送,提升信息传输能力,满足信息实时性通信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