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34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54639.X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人员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其中,包括:获取进入到基建现场区域内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其中进入基建现场区域内的人员均佩戴定位穿戴设备,所述定位穿戴设备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根据基建现场区域进行实景建模,得到与基建现场区域对应的实景模型;根据所述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在所述实景模型中进行展示;实时比对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与所述实景模型中的活动区域的关系,并在人员超出活动区域时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北斗定位的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实现了对基建现场作业任意的位置管控,且能够在发现人员超出活动区域时发出报警信号,可以有效避免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生产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557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53757.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国网思极位置服务有限公司
Inventor: 俞家融 , 白晨阳 , 费彬 , 董金华 , 杨静泊 , 周鑫阳 , 万杰枫 , 吴俊锋 , 王嘉瑜 , 於慧敏 , 苏磊 , 顾登科 , 丁知见 , 陆炜晟 , 邵宇 , 吴裕锋 , 陈静静 , 李凌霄 , 陈文 , 吴尘 , 傅宁 , 马珂
IPC: G01S19/21 , G01S19/37 , G01C21/00 , G01S19/01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8/2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速运动物体欺骗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出的导航信号,并对导航信号进行预处理;采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接收信号数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多普勒雷达、视觉传感器和磁场传感器,并对接收信号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混合高斯模型算法提取预处理后的导航信号以及数据融合后的传感器接收信号数据中的信号特征;预设信号特征动态阈值,通过信号特征动态阈值判断当前信号特征对应的导航信号是否为欺骗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782457.2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无锡广盈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纤传能的远程气体监测预警方法及装置,涉及气体预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多个气体监测装置的多个监测点坐标、多个设备负载、多个初始采样频率和多个环境参数,并确定与分光器的多个光纤传输距离;获取光纤线路的光能损耗特征,进行光能需求分析,确定多个气体监测装置的初始光能分配比例;控制分光器按照初始光能分配比例进行光能配置,并通过电源管理模块、电压转换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执行气体监测预警。解决了传统气体监测设备在复杂环境中供能不足导致监测数据传输不稳定的技术问题,通过优化光纤传能分配以满足远程气体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需求,达到了提高供电稳定性和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4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40415.0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无锡广盈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高功率激光器的远程供电与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损耗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构建气象关联能量损耗预测模型;能量损耗分析单元,用于生成传输能量损耗指标;后端供电时长预测单元,用于获取预测供电时长信息;气象监测分析单元,用于生成预测能量损耗指标序列;损耗回归分析单元,用于定位气象损耗回归节点;能量管理单元,用于进行供电管理。通过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缺乏对激光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分析,导致能量损耗较大,进而影响供电效率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通过分析能量损耗进行供电管理,实现远程供电模组的能量管理,达到降低能量损耗,提升供电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065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02660.X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BDS星基B2b‑PPP与RTK定位的融合与切换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PPP‑B2b原始电文数据、卫星广播星历数据和观测数据;建立GPS/BDS‑3双系统双频非差非组合PPP模型,基于PPP‑B2b原始电文数据、卫星广播星历数据和观测数据,通过所述非差非组合PPP模型获得PPP定位结果;实时获取RTK定位数据,根据所述RTK定位数据确定网络RTK正常运行时,基于所述RTK定位数据得到RTK定位结果,将所述RTK定位结果作为最终定位结果,并使用RTK定位结果作为先验信息对PPP定位结果进行实时位置约束;根据所述RTK定位数据确定网络RTK非正常运行时,使用所述PPP定位结果作为最终定位结果。本发明在远海、沙漠等RTK通讯信号容易中断场景下,能有效为用户提供持续的高精度位置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799714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89149.7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无锡广盈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涉及电能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电源模块,用于提供多路稳压;数据检测模块,用于数据采集;智能控制模块,用于信号接收和模块控制;通信模块,用于通信;电源检测模块,用于对电源模块进行供电检测;储能控制模块,用于电压调节、储能和放电;双向调节模块,用于双向电能调节和传输;供电控制模块,用于改变供电通路并选择性为电源模块供电;直流母线模块,用于与通信节点的电源连接并进行电能汇总和分配;供电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电源模块是否掉电和直流母线模块是否供电。本发明高效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提高供电稳定性和供电效率,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在电量不足时,合理分配电能,延长供电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7768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62227.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nventor: 俞家融 , 沈超 , 叶俊 , 史春旻 , 林俊杰 , 董可为 , 许鹏飞 , 王天序 , 刘玢岑 , 华越 , 华梁 , 杨静泊 , 陈亦寒 , 郭燕娜 , 华东平 , 张林 , 陈锦豫 , 宋亚欣 , 谢琳琳 , 汪奕彤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5G授时与卫星授时的切换系统,涉及通信系统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5G信号接收器、卫星信号接收器以及控制器;5G信号接收器,用于向控制器发送5G网络信号;卫星授时接收器,用于向控制器发送卫星信号;控制器,用于接收5G网络信号以及卫星信号;获取5G时间信息和卫星时间信息;将5G时间信息与卫星时间信息进行偏差比对,得到偏差比对结果;基于偏差比对结果生成授时选择指令,基于授时选择指令生成授时切换指令,授时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进行授时设备的切换。通过控制器对于5G网络信号和卫星信号中包括的时间信息进行偏差比对,优化切换策略,提高时间同步的准确度,同时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6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41024.3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施工中的电子围栏预警方法,其中,包括:根据变电站实际施工区域构建对应的变电站施工区域模型;获取人员和/或车辆的实时定位数据;根据所述人员和/或车辆的实时定位数据与所述变电站施工区域模型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人员和/或车辆是否进入所述变电站实际施工区域;当判定所述人员和/或车辆进入所述变电站实际施工区域,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变电站施工中的电子围栏预警方法能够有效为人员等安全进行预警,并为施工过程工作提升决策层和管理层对施工现场的掌控能力,提高基建工程的建设效率,实现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加强电力物联网感知层建设与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6039.1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线路异常位移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所述电力线路的指定位置设置的定位终端在当前时隙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时隙之前电力线路运行正常状态下的多个时隙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多个时隙的位置平均值和位置方差;使用预设的位置概率函数计算所述定位终端在所述当前时隙的位置概率;判断所述电力线路在所述当前时隙是否存在异常位移。本公开通过自动定时采集安装在电力线路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信息对该电力线路进行异常位移检测,可自适应不同地区、电力线路所处的环境对电力线路偏移的影响和各类电力线路可承受的不同线路偏移量,相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实时性、自适应性和泛用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