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发酵剩余物制造生态结皮的环境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295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83338.9

    申请日:2012-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厌氧发酵剩余物制造生态结皮的环境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是获取基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对厌氧发酵剩余物进行固液分离,获取沼渣;第二是基质调质:在沼渣中添加麦饭石、保水剂等辅助物料掺混均匀;第三是结皮成型:物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结皮;第四是野外铺设:将种子置入结皮的育苗穴内,可根据环境条件将结皮置于不同立地生境中,种子自行发芽生长,随着幼苗成长和结皮风化,植物、结皮和土壤成为一体。本方明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环境友好、节约资源,适于荒漠化防治和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和改良实践。

    转盘式多功能高效厌氧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5409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00993.9

    申请日:2011-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7/06 C12M27/22 C12M4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盘式多功能高效厌氧反应装置,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外壳(2)、旋转式双圆盘(6)、小型反应器(9)和变频电机(10),其特征在于旋转双圆盘(6)安装在反应装置的主轴(12)上,随着圆盘(6)缓慢地旋转,发酵物料在反应器中混合均匀,充分与厌氧微生物接触,提高了物料的降解率;外壳(2)为双层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加热元件(1)和变频电机(10)通过控制仪表(3)进行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准确调节反应装置内圆盘的转速、转动时间以及反应温度,有利于精确控制厌氧消化过程,提高厌氧消化产气量和消化率。本转盘式多功能高效厌氧反应装置有效解决了目前摇床、水浴锅等厌氧反应装置存在的控制条件不精确、物料混合不均匀、测量结果可靠性差等问题,具有试验周期短、效率高、测量准确等优点,并且能够适应于不同类型发酵物料,可同时进行大批量试验研究,为推动我国厌氧发酵的发展提供了试验装备技术支持。

    发散式冷光源立体微藻培养光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50756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110179987.4

    申请日:2011-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02 C12M31/08 C12M31/12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发散式冷光源立体微藻培养光反应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光生物反应器(1)、发散式冷光源(2)以及反光材料(3)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光生物反应器(1)为透明透光材料的椭球形容器,底部为圆弧形,用于培养微藻;发散式冷光源(2)为带动力驱动的蓄电式光源,可向四周均匀发光,放入光反应器(1)后,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不断与反应器壁碰撞而进行无规则运动,或者通过光源内部程序控制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反光材料(3)铺设在光反应器(1)底部,通过反射形成新的光源,提高光的利用率。该光生物反应器采用四周均匀发光的球形光源,光源可以运动至反应器内任何部位,保证了反应器各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一致,消除了光照死角;此外,球形光源在反应器内的运动,可实现微藻培养水体的搅拌,保证了反应器内培养液和菌体分布的均匀性,利于微藻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均衡性,降低了细胞的贴壁生长,大大提高了微藻培养效率;反应器底部铺设反光材料,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一种基于植物仿生学的高效微藻培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18434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036338.3

    申请日:2012-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58 C12M27/02

    Abstract: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植物仿生学的高效微藻培养装置宋成军,董保成,赵立欣,陈羚,罗娟,万小春,崔光淇摘要本发明属于微细胞藻类生产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光高效、占地面积小的微藻反应器,以满足微藻规模生产的需求。通过下列技术实现:反应器分为根、茎、叶反应器和导管等4个部分,根反应器位于底部,是藻液的汇集器,茎反应器是藻液的混合器,叶反应器交错排列在茎反应器上,是藻细胞光合作用场所,反应器系统通过导管连接。水泵将根反应器中的藻液吸入茎反应器,再注入叶反应器,待藻液蓄满叶反应器后,由导管注入茎反应器,最后汇入根反应器。叶反应器数目多,交错排列,角度可调,面积体积比大,藻细胞在此充分感光,提高了培养效率。本反应器藻液感光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工厂化程度高,适合各种环境使用,尤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微藻培养。

    一种水幕式曝光塔形微藻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335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6340.0

    申请日:2012-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34 C12M3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细胞藻类生产领域,特别涉及微藻培养液的曝光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光高效、占地面积少、简单易行且能够大规模培养单细胞藻类的方法,以满足微藻能源生产、环境保护、水产育苗等行业的要求。本方法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将反应器分为主反应器和辅反应器量两部分,主反应器位于底部,辅反应器位于顶部,主反应器中的藻液被水泵吸入辅反应器,待藻液蓄满辅反应器后,藻液溢出并流入主反应器,此时,藻液沿池壁形成“水幕”,藻液得以充分接受光照。再通过主辅反应器藻液循环设计保证藻液不断形成曝光层。本发明中的反应器藻液曝光效率高、反应器占地面积小、适合开放式和密闭式等多种光生物反应器。

    一种液压补偿式固体发酵气密技术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926140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20578167.2

    申请日:2012-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补偿式固体发酵气密技术及装置。技术方案包括气密门(1)、液压驱动杆(2)、带式钢条(6)和常温硅橡胶层(9),其特征在于气密门(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并布置有四根斜向加强筋(2);通过液压驱动杆(3)开启和关闭气密门(1),并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对对压力进行调节和补偿,保证接触点的压力适度且稳定;气密门(1)上布置有一圈带式钢条(6),钢条的顶端覆盖常温硅橡胶(9),门框上半圆型凹槽(10),常温硅橡胶(9)和半圆型凹槽(10)挤压形成良好密封,同时避免钢钢接触产生火花。本液压补偿式固体发酵气密技术及装置具有强度高、启闭简单、不易损毁的优点,并能够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进行压力补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固液两相分离式厌氧消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089962U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20001463.1

    申请日:2011-01-05

    Abstract: 一种可以实现固体产酸和液体产甲烷两相分离的固液两相分离式厌氧消化装置。固相反应器由若干个相同的发酵罐组成,每个发酵罐为设有物料进口、回流液进口、喷淋器、沼气收集口、渗滤板、酸化液出口、沼渣出口的立式发酵罐;液相反应器由酸化液进口、回流液溢流口、搅拌器、沼气收集口组成;酸化液收集罐由酸化液收集口、搅拌器、酸化液出口组成,酸化液收集口通过阀门和管道分别与若干个固体发酵罐的酸化液出口连接,酸化液出口通过泵和管道与液相反应器的酸化液进口连接。回流液收集罐由回流液收集口、回流液出口组成,收集口与液相反应器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接,回流液出口通过泵与固相发酵罐的回流液进口连接。本装置通过将若干个固体发酵罐并联,并与液体反应器串联的形式,实现产酸和产甲烷两相分离,达到防止酸败和稳定产气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发酵速度快,无废液产生的优点,可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

    一种内热式车库固态厌氧发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487151U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20531315.X

    申请日:2013-08-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热式车库固态厌氧发酵装置。技术方案包括车库式发酵装置主体(1)、气密门(2)、喷淋管(3)、渗滤液收集管(11)、渗滤液储存与调质设施(12)、换热装置(15)、曝气管(18)等部分,利用曝气管(18)和排气管(5)实现发酵初期的好氧升温,大大降低了发酵过程所需热能;利用渗滤液收集管(11)和渗滤液储存与调质设施(12)将收集的渗滤液调质后回流到固态物料顶部进行喷淋,实现传质传热,有效解决传统高固含量物料厌氧发酵工艺酸抑制难题,整个系统无沼液外排;利用加热盘管(14)和换热装置(15)来提供发酵中后期所需的热量,保证厌氧发酵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适合封闭式跑道池微藻反应器的布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322801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359791.9

    申请日:2011-09-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3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细胞微藻养殖设备,尤其是该设备的光源布设装置。为了提高封闭式跑道池反应器的光能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跑道池反应器,尤其是微藻培养的光源布设装置,主要包括灯源支架、滑轨、聚光膜、水封等四部分。灯源支架呈“T”型,支架等间隔打孔以安装固定光源。光源数量可根据需要添加或者拆卸,达到节能。滑轨安装在池壁顶面,支架在滑轨上作水平移动从而实现光源移动,光源移动速率及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调整,从而节省了能量,间接提高了反应器的表面/体积比;聚光膜通过水封使反应池构成封闭式环境,聚光膜内壁贴有反光膜,未被反应器吸收的光线落到集光膜表面,经集光膜表面反射后,再次由反应器吸收,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这种反应器兼具开放式和密闭式培养器的优点,其移动式布光装置明显节约了培养过程中的电耗,光能利用效率高,适合培养不同成分的微藻。

    增压式秸秆自动进出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193454U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20225975.6

    申请日:2011-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式秸秆自动进出料系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密闭式进料室、气泵和螺旋输送机,在厌氧消化器和调节池之间设置有密闭式进料室,密闭式进料室上设有泄压阀,气泵通过电磁阀与密闭式进料室连接,密闭式进料室和调节池中分别设置有液位计,通过液位信号和压力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厌氧消化器秸秆物料的自动进出料。本增压式秸秆进出料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秸秆厌氧消化器进出料困难的问题,具有生产率高、故障率低、单位能耗低等优点,并且能够适应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不同类型的原料,可实现工业化稳定连续生产,为推动我国厌氧消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