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979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094462.5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设计及波长自动反馈的宽带波分解复用器,包括:光芯片:依次连接的输入波导和一个逆向设计的波分解复用器;第一波导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道波导、n行m列串联并联微环组(m≥4,n≥2)和第一下载区,其中第一信道波导的输入端与逆向设计的波分解复用器的一个输出端相连接,每行的微环半径相同,每列微环有n个不同的微环半径;以及同样结构的第二波导模块。电芯片:包括DAC、微处理器和ADC等器件,调节微环器件的谐振波长,时间在ms量级。该系统可用在光模块中的光接收芯片或三端口波分解复用器中,在很小器件尺寸下实现双波段光信号解复用及波长自动调节,解决解复用器对工艺和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897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1094462.5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设计及波长自动反馈的宽带波分解复用器,包括:光芯片:依次连接的输入波导和一个逆向设计的波分解复用器;第一波导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道波导、n行m列串联并联微环组(m≥4,n≥2)和第一下载区,其中第一信道波导的输入端与逆向设计的波分解复用器的一个输出端相连接,每行的微环半径相同,每列微环有n个不同的微环半径;以及同样结构的第二波导模块。电芯片:包括DAC、微处理器和ADC等器件,调节微环器件的谐振波长,时间在ms量级。该系统可用在光模块中的光接收芯片或三端口波分解复用器中,在很小器件尺寸下实现双波段光信号解复用及波长自动调节,解决解复用器对工艺和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79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696520.5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设计的粗波分复用硅光发射芯片,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垂直耦合光栅、多模干涉器和串联推挽型调制器、逆向设计的粗波分复用器和光发射芯片输出端。该芯片可用在光模块中的光发射芯片,在较小器件尺寸下能够对高速电信号调制,解决了器件插入损耗较大、尺寸较大和调制带宽较低等问题。逆向设计的垂直耦合光栅减小耦合损耗且适当的减小尺寸,耦合损耗约‑1.8 dB,耦合区长度仅为10‑15μm;串联推挽调制器有效增大器件的调制带宽,电光带宽可超过35 GHz;逆向设计的粗波分复用器明显减小器件的尺寸,器件尺寸小于15×15μm2,信道间串扰较小,小于‑16 dB。提出的器件具有尺寸小、耦合效率高、电光带宽高和低串扰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44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94389.X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电探测的宽频太赫兹电磁结构,包括基底结构,所述基底结构上表面设置有电磁能量辐射结构和探测器直流供电结构,所述电磁能量辐射结构采用共面波导形式,所述电磁能量辐射结构包括共面波导和主辐射结构,所述共面波导包括中间矩形和两个旁侧矩形,所述主辐射结构为圆形连接结构,本发明一种用于光电探测的宽频太赫兹电磁结构,首先设计并优化了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宽频电磁能量辐射结构,其次设计并优化了光电探测器直流供电结构,并将直流供电结构与电磁能量辐射结构进行一体化融合,布置于介质基底上。通过不断优化结构参数,最终获得了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宽频电磁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46732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1414872.4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H01P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矩形波导‑微带转换器,包括矩形波导、波导法兰盘、PCB四层板和基片集成波导,所述波导法兰盘含有四个安装孔,用来将矩形波导固定在PCB四层板上,所述PCB四层板包括四层金属地板、三块微波介质基板和微带电路,第一金属地板和第二金属地板开有大小相同的开窗,开窗中各有一块大小不一的金属贴片,所述开窗对应矩形波导口的位置且开窗周围有一圈金属化过孔,第三金属地板开有两条大小不一的缝隙,所述基片集成波导位于第三微波介质基板上,用于矩形波导和微带电路信号传输之间的一个过渡部分,所设计的矩形波导‑微带转换器具有宽频带、损耗小的优点,在毫米波雷达、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89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10681.9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1R2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基于自适应原理,设定天线方向图主瓣方向和主旁瓣抑制比(主瓣增益和最大旁瓣增益的比值),开展二维单一波束的控制形成,获得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同理形成其他方向二维波束,采用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二维多波束。在二维波束控制基础上,通过波束的E/H面分解和旋转,开展三维波束的控制,获得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并最终形成多个三维波束,且具有较好的主旁瓣抑制比。本发明可以快速控制形成多种形式的波束天线方向图,对任意排列的平面阵列适用,可开展动态波束控制的空间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1121648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26579.0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轴比带宽的毫米波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该微带阵列天线包括八个天线辐射单元、一分八的馈电网络、微波介质基板和地板。所述八个天线辐射单元尺寸相同并呈线性排列,间距相等。第一天线辐射单元到第四天线辐射单元中后一单元为前一单元按顺时针旋转90°,第五天线辐射单元到第八天线辐射单元与第一天线辐射单元到第四天线辐射单元关于第四天线辐射单元和第五天线辐射单元的中心旋转对称。天线阵列采用顺序旋转馈电,馈电网络设计紧凑,充分利用阵元间的空间进行设计,相邻辐射单元馈电端口相位相差90°。所设计天线具有低剖面、高增益,宽轴比且易组面阵的优点,在毫米波雷达、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6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1346811.3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宽频带全向可穿戴天线及其制备方法。基于石墨的高导电特性、可弯折性、物理化学稳定性等,本发明提供了一款工作在工业科学医疗频段(ISM频段)的石墨天线。所述天线具有低剖面、宽频带、辐射全向性,以及可与人体表面贴合等特点,采用共面波导结构,具备石墨辐射顶层结构与编织物衬底结构,采用SMA馈电。石墨辐射结构采用多个等边三角形组合形式,结构简单且易于设计制作;编织物衬底结构采用常见的布料,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天线可用于室内定位应用、运动数据监测等场景,是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64328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81577.5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域真延时的微波光子相控阵雷达探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光延时模块实现对不同波长激光信号进行光域真延时,结合波分复用技术与发射/接收天线阵列实现对波束发射角的控制,将目标回波信号调制到另一路作为载波的不同波长的激光信号上得到接收光信号,并再次通过光延时模块使得不同波长分量同时到达相干接收模块,与参考光信号在光域实现相干融合,并通过算法处理得到目标信息。本发明基于光域真延时技术,实现相控阵雷达的宽带扫描和信号实时处理,避免产生波束倾斜问题,系统紧凑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可有效降低复杂度及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7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703089.7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混合的深度神经网络运算装置,通过利用二维系数加载单元将系数矩阵信号的各行系数信号分别加载到对应的子调制光信号上得到多路系数信号,并通过间隔延时的方法将多路系数光信号进行延时使得获得的多路延时信号能够汇合,从而完成了将系数矩阵信号加载到初始节点信号上,进而达到了在初始节点数据上简单、高效的与系数矩阵数据相乘的目的,实现了单层二维神经网络的系数加权。本发明还通过节点数据源将过程节点信号再次输入电光调制器进行循环运算,使得过程节点数据能够与系数矩阵数据相乘,通过多次循环实现了多层二维神经网络的系数加权。本发明还公开光电混合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运算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