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64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78816.9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淹装置的检修装置及方法,包括防淹闸门以及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设置于所述防淹闸门前端,所述移动箱体内部安装有检修结构,所述检修结构包含有:顶盖、检测组件、两个,本发明涉及防淹装置检修技术领域,采用检修结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位于移动箱体后端的检测组件对垂直式防淹门的闭合度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判断出防淹门的整体状态是否良好,在检测出防淹门闭合效果不佳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箱体内部零件对防淹门进行维修等一系列操作,本技术方案采用一体化结构,具有便于移动、操作简单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2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95718.1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防火防淹卷帘门,用于地下建筑通道,包括箱体、卷帘组件、监测组件、升降电机和控制器,卷帘组件包括转轴和金属卷帘,转轴可绕其轴线相对箱体活动,金属卷帘的第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其第二端在转轴转动时可靠近或远离转轴,以使得金属卷帘具有收卷状态和伸展状态;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水位和火情并生成监测信号;升降电机与转轴驱动连接;控制器用以根据监测信号控制升降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以使得金属卷帘在收卷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在监测到发生水灾或火灾时,控制器及时控制升降电机驱动转轴转动,金属卷帘处于伸展状态,实现有效挡水、防火、防烟,并具有响应及时、运行可靠、安装便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18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44132.4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F24F1/00 , F24F13/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弧形柱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盘管、风管、弧形静压箱,弧形静压箱布置在建筑物的弧形柱上部;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包括平动调节装置和转动调节装置,平动调节装置安装于弧形静压箱的壳体底部、并可沿壳体底部表面平移滑动;转动调节装置连接于平动调节装置的一端,并绕连接端可旋转;平动调节装置的平动和/或转动调节装置的转动可控制弧形可调条缝型出风口的风速大小及方向,以实现贴附射流送风。该送风装置通过送风口结构的创新设计,自身内部的配合即可实现0°~180°范围内的风向风速调节以及多种贴附射流送风方式变换,应用场景广泛、自适应能力强、经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4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42934.9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5 ,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站火灾分级预警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地铁火灾风险数据实时动态评估体系,包括一级预警指标和二级预警指标,对各二级指标进行无量纲赋值,并成立三人以上的专家组;分别对所述一级预警指标和二级预警指标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按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根据赋值结果构建专家判断矩阵,基于所述专家判断矩阵求解各个指标的主观权重;依据各一级预警指标和二级预警指标间的耦合及交互影响关系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确定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基于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计算组合权重:基于TOPSIS法确定火灾预警等级。本发明提出了地铁站火灾分级响应策略,为火灾应急救援处置过程提供决策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88511.4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玉远 , 刘健 , 车轮飞 , 付维纲 , 林昶隆 , 蔡崇庆 , 夏继豪 , 李森生 , 李国栋 , 杨礼桢 , 杨周周 , 甘甜 , 刘俊 , 王小飞 , 陈慧 , 冯腾 , 梅方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升降式高密闭型排烟口,其传动装置采用剪式双交叉臂传动方式,驱动整体式活动叶片竖向升降,实现排烟口的开启和关闭。由于活动叶片采用整体式结构,不存在叶片缝隙,且叶片四周和烟道板预埋的角铁设有防火密封胶条,双重措施下改善了排烟口关闭情况下的漏风现象。当隧道火灾时,烟气集中在顶部,活动叶片下降打开,迫使烟气从活动叶片与烟道板之间的空间吸入,起到防止吸穿的作用,有效保证排烟效率。通过调节活动叶片与烟道板的距离L,还可以达到调节排烟口风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008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45639.2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采用制导维护的地铁隧道通风系统RAMS指标分配方法及系统,通过采用制导维护方法,预测所需的维护措施和进行维护的时间点,减少人工误判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该方法可根据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分析预测所需的维护措施和进行维护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实现RMAS指标分配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达到从计划的预防维护转向主动、智能维护的目标,动态更新运维数据,实现系统RAMS指标分配的优化提高,同时还具有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维护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工误判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054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36754.X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地下浮力式多阶段升降挡水结构,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顶部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墙体,两个墙体之间的底板顶面设置有等腰梯形结构的凸块,且凸块两侧斜面的底部侧边与底板顶面齐平,所述凸块顶面等距并列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深度阶梯性降低。本发明通过浮力架和支撑架配合阻挡积水,当积水的水平面高于第一凹槽顶部支撑架顶面时,第二凹槽内部的浮力架在积水中的浮力使得浮力架上移,利用第二凹槽内部的支撑架对积水进行阻挡,通过阶段性的积水阻挡,不需要将全部挡水部件全部打开,提高了整个挡水结构的挡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333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56855.9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5F15/627 , E06B5/10 , E06B7/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防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固定机构的下翻式防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固定架、防淹门和绞盘,固定架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防淹门,防淹门一侧的固定架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活动块,防淹门另一侧的固定架内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绞盘。本申请通过设置有收纳槽、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防淹门进行固定,使防淹门固定更加稳定,避免发生脱落的情况,通过设置有活动架,密封垫与限位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防淹门防淹时的密封性,可以对防淹门进行夹持固定,避免防淹门在进行防淹时发生松动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8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05885.7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区段式重点排烟系统,包括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的排烟道,所述排烟道通过烟道板与隧道隔开;设于所述排烟道首尾两端的端部排烟机房以及间隔布置在所述排烟道下方的多组常闭式排烟单元;两个所述端部排烟机房与所述排烟道相连通;其中,每组所述排烟单元中排烟口的数量为3‑5个,所述排烟口的面积为5‑10m2;相邻两组所述排烟单元之间的间距为200‑1000m。本发明提供的公路隧道区段式重点排烟系统,具备纵向排烟系统控制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具有重点排烟系统效果好的优点,可克服现有超长隧道重点排烟系统漏风量大、在活塞风作用下烟气蔓延距离过长导致排烟系统效果不佳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03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66729.X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F24F1/0011 , F24F13/02 , F24F13/10 , F24F13/20 , F24F1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柱/壁的贴附射流末端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导流孔板和隔板,导流孔板水平布置,隔板位于导流孔板下方且竖直布置,导流孔板和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成稳流区域、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的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区域的底部向下垂直延伸有导流段,导流段上安装有送风口。该发明加长了空气在壳体内的流动距离,使得动压转化为静压的比例增加,提升了出风的均匀性;同时由于靠近柱体或壁面处送风射流的流速大静压小,而远离柱体或壁面处静压大,在压差作用下送风在侧墙上形成贴附效应,延长了出风的射程,从而减弱出风气流与室内热空气混合程度,并且提高送风射流距离,降低送风气流对人员的吹风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