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99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111563378.9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围岩三维采动应力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多组模型构建参数,以压应力‑体积应变基准变化信息为标准,构建单一单元单轴压缩模型,其中,所述压应力‑体积应变基准变化信息是基于采空区冒落岩体压应力‑体积应变基准曲线确定的;基于所述单一单元单轴压缩模型和煤矿巷道围岩三维信息,构建垮落带范围内岩体本构模型,以根据所述垮落带范围内岩体本构模型测试巷道围岩三维应力动态演化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757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74974.9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裂装置。该压裂装置包括压裂开启器、第一封隔器、第二封隔器、导向结构及单向阀。其中,压裂开启器的前端与第一封隔器连接,压裂开启器的后端与第二封隔器连接;导向结构与第一封隔器远离压裂开启器的一端连接;导向结构远离第一封隔器的一端开设有回流孔;导流腔的一端与回流孔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封隔器连通。单向阀设置于导流腔,用于将从回流孔渗漏入导流腔内的液体回流至第一封隔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压裂装置无法将压裂液导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3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89763.X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层采空区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层回采地表塌陷坑的治理方法,是一种依次经测试、压裂、爆破、充填、监测的矿层回采地表塌陷坑的治理方法,通过深部区域压裂钻孔和浅部水力压裂结合的方式,对工作面上部目标岩层进行大范围预裂和破坏,同时利用爆破进一步破坏目标岩层的完整性,使坚硬难跨的目标岩层能够及时逐级垮塌,再利用水力压裂钻孔及时对特厚矿层开采造成的井下空间进行注浆回填,使工作面上部回采的空间能够进行回填补充,防止后期出现巨型塌陷坑,最后,采用综合监测方法,综合评估特厚矿层和坚硬顶板影响下塌陷坑变形控制效果,有效控制工作面回采地表塌陷坑变形形成巨型塌陷坑的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56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1424511.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墩柱滑移紧箍方法、装置及墩柱组件。该方法包括:S1、确定墩柱的膨胀位移部位以及对应的膨胀位移程度;S2、依据墩柱的不同位置发生膨胀位移程度的不同,设计不同缓冲级别的缓冲滑移紧箍装置,利用缓冲滑移紧箍装置对墩柱进行横向约束。利用本发明的墩柱滑移紧箍方法、装置及墩柱组件,当墩柱受力产生横向变形,缓冲滑移紧箍装置不会瞬间破坏,且根据墩柱不同位置的不同膨胀程度相应设置不同级别的缓冲滑移紧箍装置,使得缓冲效果更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墩柱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有效阻止墩柱受轴向压力后横向碎胀失稳,提高墩柱的抗压强度,持续
-
公开(公告)号:CN116399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68839.8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固结构抗冲击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冲击装置、上部固定套筒、冲击感应装置和接收装置;冲击装置可以对锚固结构施加冲击力;锚固结构包括管体和尾部预紧结构;管体设置有中空区域,用于锚固体成型;尾部预紧结构对锚固体施加预紧力;管体的管壁上预留有开孔;冲击感应装置的感应端与锚固体连接,冲击感应装置的数据传输端通过开孔与接收装置连接,用于将监测的锚固结构抗冲击性能测试数据传递至接收装置,以便接收装置根据测试数据确定锚固结构的抗冲击性能。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可实现对锚固结构在抗冲击性能方面的匹配性研究,从而为冲击地压巷道支护匹配设计提供依据,为预应力转换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086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84196.6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固体轴向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锚固体轴向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冲击件、锚固体轴向固定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测设备;锚固体轴向固定装置包括悬吊杆体、悬吊壳体和限位件;冲击件位于悬吊壳体的上方,用于对锚固体施加冲击力;悬吊杆体位于悬吊壳体的上方且与悬吊壳体固定连接,限位件位于悬吊壳体的下方且与悬吊壳体固定连接,悬吊壳体设置有中空区域,用于放置锚固体;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锚固体轴向力学性能测试数据;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锚固体的冲击情况。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可实现锚固体轴向冲击过程的研究,为煤矿巷道支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还为土木建筑类等其他行业支护优化提供理论试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5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34344.X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巷道底板的冲击地压防护结构、方法、装置及设备,结构设置于巷道底板下方区域,结构包括:深部锚索锚固层,能量反射层,吸能缓冲层,浅部锚杆锚固层,深部锚索锚固层位于巷道底板预设超挖区域下方,深部锚索锚固层是通过在底板岩层中设置锚索得到;能量反射层设置在深部锚索锚固层上方,能量反射层包括:多个平行于巷道底板的第一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墩柱,其中,每个混凝土墩柱之间间隔有第一预设距离;吸能缓冲层设置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吸能缓冲层是通过在能量反射层上方填充第二预设高度的多孔超轻吸能材料得到;浅部锚杆锚固层设置在吸能缓冲层上方,浅部锚杆锚固层是通过在吸能缓冲层上方填充第三预设高度的混凝土得到。
-
公开(公告)号:CN119354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0091.2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E21F17/18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预警方法及装置,涉及巷道安全监测技术领域。获取巷道的多个连续测站分别在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的每个监测指标分别对应的多个监测值;基于每个监测指标的多个监测值,以及每个测站的历史监测数据,确定每个测站的每个监测指标分别对应的多种参量值;确定每个监测指标的每种参量值的参量阈值;基于每个监测指标的每种参量值的参量阈值,以及每个测站的对应监测指标的每种参量值,确定每个测站的每个监测指标对应的风险等级;基于每个测站的每个监测指标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巷道的风险等级分布。由此,实现了对巷道围岩失稳的科学监测预警,提高了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预警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6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09190.9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位预防及处理巷道顶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工作面推进阶段,采用钻孔窥视仪对上覆岩层进行钻孔窥视,采用强度测试仪,对不同层位岩层的强度进行检测;S2:对高位的坚硬岩层进行水力压裂的方式进行预先压裂;S3:在支护锚固作用区域所在的层位岩石的承载力大于上方岩层重量及自身容重时,采用开设顶板预裂孔和/或开设破碎剂膨胀孔的方式进行顶板预裂。本发明的高低位预防及处理巷道顶板的方法可以根据巷道顶板岩性及浅部岩层承载特性,及时预判顶板难以垮落位置,采用高低位卸压方式提前进行卸压,确保回采工作面巷道侧顶板及时垮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594986.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工作面地表回采塌陷坑的监测方法及系统,煤矿工作面地表回采塌陷坑的监测方法包括:对目标坚硬难跨岩层进行改造,以降低目标坚硬难跨岩层的强度、完整性和整体性;对工作面初采阶段的顶板岩层进行围岩结构探测,确定工作面初采阶段顶板的目标坚硬难跨岩层的破坏范围、强度和节理裂隙分布情况;对工作面初采阶段顶板岩层进行预裂,破坏目标坚硬难跨岩层的完整性和强度;对工作面回采预计塌陷坑的位置进行注浆充填;监测工作面初采阶段的回采工作面顶板岩层微震事件、地表实时位移情况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地表塌陷情况。有效控制巷道在巨厚煤层和坚硬顶板双重影响下的工作面回采地表塌陷坑治理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