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0595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53132.5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B2/00 , E04B2/02 , E04B1/00 , E02D29/045 , E06B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地下车站竖墙开洞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洞顶混凝土块、洞底混凝土块和框架本体,洞底混凝土块设置在混凝土墙上,且框架本体位于洞顶混凝土块和洞底混凝土块之间,洞底混凝土块包括第一洞底混凝土块、第二洞底混凝土块和第三洞底混凝土块,第二洞底混凝土块有若干个且依次设置在第一洞底混凝土块与第三洞底混凝土块之间;框架本体包括立柱和顶梁,框架本体为两侧的立柱顶部与顶梁两端焊接而成,框架本体管体内灌满混凝土,各个第二洞顶混凝土块底面预埋设置有槽钢,框架本体外侧壁均与相接触的槽钢焊接。本发明实现了竖墙开洞结构预制构件全装配,装配式构件混凝土质量可控、可批量生产、品质均一。
-
公开(公告)号:CN1096537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09187.2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明挖隧道渗漏水及裂缝区域性整体整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勘测渗漏水情况、确定钻孔位置并钻孔;清理钻孔;埋设注浆嘴;注浆形成新的防水膜;注浆后渗漏水检查;割除外露注浆嘴并封闭处理。本发明针对高速铁路明挖隧道特点,尤其是对于渗漏水裂缝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封堵一条裂缝易引起周边未封堵裂缝渗漏的复杂隧道情况,提出一种使衬砌形成完整结构强度的高速铁路明挖隧道渗漏水及裂缝区域性整体整治方法,采用全断面整体成环灌浆,每环均匀布置注浆孔,能够实现拱顶、拱腰及边墙等位置的均匀灌注,通过进行区域性整体整治,形成新的防水体系,为隧道结构的安全服役提供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8627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68796.4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7 , G09B9/00 ,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火灾及规划疏散路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火灾及规划疏散路线的方法和系统,构建火灾模拟场景,并将火灾模拟场景网格化;以着火点为起点,根据预设的烟雾浓度影响因子和风向影响因子,利用随机蔓延算法模拟火灾,确定各网格的点燃概率,模拟具有蔓延趋势的火灾场景;在具有蔓延趋势的火灾场景中,结合所述烟雾浓度影响因子、风向影响因子以及所述点燃概率,基于代价值最小原则,使用流场寻路算法,获得疏散路线。能够高效、合理的模拟火灾,并安全、准确的规划疏散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446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904543.X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7 , G06Q10/10 , G06Q50/40 , G06T15/00 , G06T17/00 , G06V20/40 , G06V20/52 , G01C21/20 , H04N7/18 , G07C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巡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路径优化的地铁车站智能巡检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地铁车站数字孪生模型;生成地铁车站中各设施设备的分类编码,建立地铁车站数字孪生模型与实际地铁车站中各设施设备的唯一映射关系;建立路径寻优算法,并利用路径寻优算法进行巡检路径优化,自动计算最优巡检路线;在模型内按照最优巡检路线自动对各巡检目标进行第一人称视角巡检,并获取各巡检目标的实时监控信息;巡检结束后,根据实时监控信息得到智能巡检结果,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本发明通过模型进行自动化智能巡检,规范了巡检流程,降低工作风险,提高了巡检效率,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保证了车站的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0737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1010635.9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包括安装于隧道拱顶之间变形缝上的方形外壳,安装于方形外壳内的圆形壳体;在所述圆形壳体上部设有槽道,槽道下方连接支柱和轻质弹簧,所述支柱上均匀分布倒刺钢片;所述圆形壳体下部设有固定钢片,固定钢片上形成供支柱穿过的圆孔;所述固定钢片下方连接硬质弹簧。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适应隧道拱顶变形缝的距离的扩大,为隧道行车安全监测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52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113086.8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 , G06Q50/08 , G06F30/13 , G06F3/04845 , G06F3/048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轨车站BIM模型中构件识别码数字化审查方法,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BIM模型的检查方式多为人工逐一检查BIM模型正确性、内容和深度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率极其低下,且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自动提取构件的构件类型识别码和几何顺序识别码,降低工作的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率;通过自动审查构件的构件类型识别码和几何顺序识别码,避免了对BIM模型进行人工进行审查的不客观性与随意性,进一步提高了审查效率及准确率,提高设计成果质量;根据审查结果将BIM模型中构件进行可视化显示,可以很好地实现审查过程与审查结果的互动关联,为后续整改工作指明了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56160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636570.0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信号的列车部件质检方法及系统,涉及列车安全性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在检测点上布置声发射传感器;在列车不同牵引速度、制动速度的检测情况下,利用声发射传感器获取目标列车待检部件的检测点的声数据;采用波形分析法,计算每个声发射源的坐标和风险等级,以确定目标列车待检部件的风险位置和风险等级;在列车运行一个检验周期后,通过布置在相同位置的声发射传感器测量声发射源,并将测量得到的声发射源坐标与上一次测量得到的声发射源坐标进行比对,根据新增的声发射源坐标,确定部件故障的拓展动态规律;本发明基于目标列车待检部件的声数据,实现对列车的质量检测,提高了列车质检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6396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38709.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需施工位置的两端的地面上施工端头井;步骤二,对端头井之间的土体进行加固;步骤三,在加固土体上划分抗拔区和间隔区,在抗拔区进行抗拔桩施工;步骤四,从一侧端头井将预制完成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交替推入加固土体两侧,其中,所述第一组件由若干第一拼接环组成,所述第二组件由若干第二拼接环组成,在第二拼接环上的相同位置开设有断口。该施工方法不需要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迁移管线、占地面积小,仅需超大断面顶管机即可施工,能够满足富水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的抗浮要求,弥补暗挖装配式车站的技术短板。
-
公开(公告)号:CN1134316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31164.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接缝止水条囊,包括条囊本体和遇水膨胀橡胶,所述条囊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卡装槽,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卡装于所述条囊本体的卡装槽内,所述条囊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大囊腔,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和大囊腔具有与条囊本体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大囊腔内连通有至少一根注浆管,用于在需要的情况下向大囊腔内进行注浆或充气。将本发明的止水条囊进行结构装配后,能够在应力松弛变小产生渗漏水的情况下,通过注浆或充气进行应力补偿,补偿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5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1002813.4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轨道交通BIM模型完整性审查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解构BIM模型规范,将使用人类语码的规范条文转译并集合为使用机器语码的审查标准库;对上传的初始BIM模型进行信息重构,重生成轻量级、可进行数据交换的BIM模型;构建元素信息库与审查标准库之间的映射法则,计算各审查元素的完整性指标和匹配系数;计算BIM模型信息完整性评价指标;输出BIM模型信息完整性审查报告。本发明在对城市轨道交通BIM模型规范进行转译和对BIM模型进行信息重构的基础上,构建规范与模型间的映射规则,实现对BIM模型信息完整性的自动审查,提高了审查效率,缩短了审查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