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22096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009012.X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C4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放开采多口同时放煤的工艺,主要内容包括放煤方式、顶板管理方式和配套设备参数三个方面,其具体操作可描述为:在放煤工序中一次打开多个相邻支架放煤口同时进行顶煤放出作业;各支架分别见矸关门后采用分组移架及时支护的方式进行顶板管理;提高割煤机牵引速度、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以及刮板链条速度来优化配套设备参数。本发明中的一种综放开采多口同时放煤工艺是对传统单口放煤工艺的改良,具有出煤快且煤量大的优点,同时减少了煤岩分界面的干扰次数,提高了出煤效率,降低了混矸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261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72209.0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放开采智能放煤机构,属于综合放顶煤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尾梁外箱、尾梁挡板、监控系统和控制器,监控系统包括煤矸识别仪、瓦斯监控仪和超声波破碎仪;尾梁外箱的上下两面均设有放煤口,尾梁插板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可伸缩的插入尾梁外箱内,用于打开或关闭放煤口;尾梁外箱下表面设煤矸识别仪和超声波破碎仪,瓦斯监控仪设于尾梁插板的前端下表面处。本发明可在液压支架尾梁不旋转情况下实现顶煤有效放出,可见矸自动关闭,对于块度较大无法通过放煤窗的煤块,采用超声波破碎技术,安全破碎,保证顶煤顺利放出,瓦斯监控仪对采空区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控,瓦斯过量时可控制设备停机,实现了安全、高效、智能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7569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895812.5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0/02 , E21D20/028 , E21D21/0026 , E21D21/008 , E21D21/00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全长锚固柔性注浆锚杆及注浆锚固方法,涉及采矿工程锚固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半环形注浆管单体,半环形注浆管单体的外壁上设有注浆孔,其内壁形成的凹槽内设置有所述柔性体;相邻的两个半环形注浆管单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通,连接件的形状与半环形注浆管单体的截面形状相同;锁紧装置用于锁紧连接件、柔性体和相邻的两个半环形注浆管单体;封孔挡板设于半环形注浆管单体的一端,用于防止钻孔内浆液外流,封孔挡板上设有注浆管插入孔,所述注浆管插入孔的形状与由所述柔性体和所述半环形注浆管单体组合形成的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本发明可以控制大采高、软煤层、仰斜开采和破碎顶板等煤壁或顶板破坏,提升采场围岩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305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510359294.1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煤矿覆岩破断预测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平台、应力补偿系统、热红外成像系统、声发射系统、液压支架载荷监测系统以及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实验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能量的聚积过程以及破断时的能量分布状态、支架工作阻力、煤层及顶板应力变化;通过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得到支架载荷及煤、岩层中的应力变化监测数据;经数据处理系统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对比,结合顶底板岩性及支架工作状态等基础参数对覆岩破断前兆信息进行预测,获得工作面矿压显现和覆岩移动规律,为采场围岩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317438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756361.3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特厚煤层中部预采分层破碎顶煤的采煤方法,属于煤矿开采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在煤层中部布置长壁工作面预采3~7m煤层,则煤层上部煤体在矿山压力和重力作用下充分破碎,破碎的煤体落在煤层下部未采煤体上;待稳定以后,在煤层下部预留2~3m顶煤布置综放工作面,进行放顶煤开采,割煤高度一般为3~5m,随工作面推进,预留的2~3m顶煤和破碎冒落的煤层上部煤体一并在煤层下部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放煤口放出,经支架后部输送机运出工作面,煤层一次采出厚度可达到40m。本发明方法充分发挥综采和综放开采的优势,具有分层少、巷道掘进率低、回收率高、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少等优点,对特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569150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310466777.2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力学参数测试仪及其测定煤岩力学参数的方法,包括单轴压力机,超声波检测仪。首先将超声波检测仪的发射极和接收极分别固定在煤岩试件的两侧,超声波信号通过煤岩试件后,超声波检测仪信号处理单元会显示出接收到的超声波参数。单轴压力机可以对煤岩试件产生不同的单轴压力,当超声波通过受到单轴压力作用的煤岩试件时,超声波检测仪信号处理单元会显示出不同的超声波参数。通过分析超声波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煤岩试件的力学参数。本发明的能测定煤岩力学参数检测仪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可以动态地检测煤岩力学参数变化,进而分析煤岩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裂隙演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4504988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410844044.2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9B25/02
Abstract: 一种模拟顶煤放出的四维透明可视化实验台及实验方法,属于矿山工程技术领域。液压千斤顶分别置于基座下方的四角,透明有机玻璃罩插于位于基座前后端的有机玻璃罩插槽内,并且其前端利用锚固螺钉通过锚固螺孔及锚固眼固定于位于基座前端的固定角钢上,运料盒置于基座中部运料盒槽中,放煤支架通过顶梁支撑立柱及顶梁支撑基座置于透明有机玻璃罩下端运料盒上部与基座相连;矸石模拟透明介质、顶煤模拟透明介质及发光标志点颗粒置于放煤支架与透明有机玻璃罩围成的封闭空间内,高清摄像机与摄像机支架相连置于透明有机玻璃罩前、侧、上三个两两正交的空间范围内。本发明可精确测量出任何煤层倾角条件下三维空间内顶煤位置、速度场随时间变化而变换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55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09890.1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模拟实验台及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台架体、放煤支架、支架底座、有机玻璃、槽钢、固结体材料和散体材料。在所述实验台架体上放置所述支架底座和所述放煤支架,用所述固结体材料模拟急倾斜煤层顶、底板岩层;在所述有机玻璃和所述槽钢之间,用所述散体材料模拟破碎顶煤和上分段采空区矸石。模型铺设完成后,打开所述放煤支架放煤口,透过所述有机玻璃对顶煤放出及顶板破断过程进行观测。本发明利用散体材料的颗粒组构特性和固结体材料强度可控的特点,同时实现了对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顶煤放出和顶板破断过程的模拟,为提高顶煤采出率和顶板控制水平的研究提供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100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1018451.9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方法提供一种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高采出率巷道布置与放煤方式,该方法从区段巷道布置、放煤方式和顶煤高压注水三方面的优化来提高顶煤采出率。水平分段综放工作面沿水平垂直走向布置,所述区段巷道布置是将回采巷道分别沿顶、底板布置于工作面两侧的煤、岩层中;所述工作面放煤方式是由底板向顶板间隔放煤;所述顶煤高压注水是对靠近底板的顶煤进行局部高压注水软化。本发明方法根据水平分段综放三维放出规律对放煤方式进行选择,利用放出体和支架位置关系进行合理的巷道布置,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增大了可放出区域。在水平分段矿压显现不明显的情况下,根据顶煤条件进行局部高压注水软化,帮助煤岩分离,降低混矸可能,提高采出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10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491050.5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制模拟承压水加载与底板破坏关系的实验平台,包括底部液压分离式加载系统、弹簧组、底部承载应力转化板、称重传感器、顶部承载应力转化板、顶部液压加载系统、应变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模型框架和电源;底部液压分离式加载系统置于模型框架底部,顶部液压加载系统置于模型框架顶部,底部液压分离式加载系统上部依次装有称重传感器、底部承载应力转化板和弹簧组;顶部液压加载系统下部装有顶部承载应力转化板,在顶部和底部承载应力转化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其内设置铺设材料;应变计设置在铺设材料中;称重传感器和应变计与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