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857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59406.2
申请日:2020-01-19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排气污染物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工控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装置、定位数据接收终端、气态污染物排放分析仪、颗粒物排放分析仪及排气流量计。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发动机转速、排气温度和油门开度信号,传送给工控计算机;工控计算机接收定位数据接收终端、气态污染物排放分析仪、颗粒物排放分析仪及排气流量计的信息;工控计算机对测得的船舶排放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不同工况下排放污染物瞬时排放浓度、船舶排气流量、不同排放物的排放量、发动机的瞬时驱动功率,并得到该船的基于船舶驱动功率、基于燃油消耗量或基于航行里程的排放因子,实现在船上对尾气排放物进行准确实时在线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842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563788.2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 , B01J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基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软化点≥110℃的沥青依次进行破碎和筛分,得到沥青原料;(2)混合步骤(1)得到的所述沥青原料、碳酸镁和碳酸钾,然后进行球磨,得到混合原料;(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混合原料升温至终点温度为750‑900℃并在保温的条件下进行煅烧,煅烧后的产物依次进行洗涤和干燥,得到沥青基分级多孔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沥青基分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所用化学试剂性质温和,对设备腐蚀较小,并且对于多种VOCs的吸附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32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7340.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位于所述活性炭的孔道中;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孔径为1.5‑5nm;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炭复合材料为介孔结构。本发明通过在活性炭中引入特定孔径范围的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通过二者的结构调控,一方面通过“占位”效应缩小活性炭中大孔的效应,另一方面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独特的孔结构提升丁烷的吸附量和脱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29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0862905.X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北京易兴元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359 , G16C20/2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建模的尿素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尿素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值以及各个成分的湿化学值进行结合关联,进而构建对应的数据库,形成近红外分析模型,这样,就可以利用近红外分析模型对待检测的尿素的各项成分含量数据进行检测分析,使得检测得到的各成分含量的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550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00244.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6 , C01B32/354 , C01B32/318 , C01B32/3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所述车用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包括高碳物质和碱金属复合盐;所述高碳物质的含碳量≥80%;所述碱金属复合盐包括碱金属氯盐、碱金属磷盐和碱金属硼盐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车用活性炭中金属离子与高碳物质的质量比为(0.5~5):10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高碳物质和碱金属复合盐结合物理活化,随后清洗成型,可得到车用活性炭。通过对不同功能性的碱金属盐进行复配和活化工艺调控,可实现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孔径分布的定向设计,从而达到车用炭的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31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32564.2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废碳资源化利用的碳硅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碳与水玻璃混合先进行加热预处理,然后进行活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将废弃活性炭及PET材料等废碳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利用水玻璃的碱性,采用微孔扩孔、大孔堵孔的策略,有效地将废碳中的微孔再活化扩孔,同时,水玻璃高温分解产生游离的SiO2,可以对大孔进行堵孔,所得碳硅复合材料的孔径分布窄,用于车用碳罐的汽油吸附效果好,工作容量大,结构稳定,且吸脱附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29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62905.X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北京易兴元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359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建模的尿素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尿素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值以及各个成分的湿化学值进行结合关联,进而构建对应的数据库,形成近红外分析模型,这样,就可以利用近红外分析模型对待检测的尿素的各项成分含量数据进行检测分析,使得检测得到的各成分含量的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238570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059406.2
申请日:2020-01-19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排气污染物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工控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装置、定位数据接收终端、气态污染物排放分析仪、颗粒物排放分析仪及排气流量计。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发动机转速、排气温度和油门开度信号,传送给工控计算机;工控计算机接收定位数据接收终端、气态污染物排放分析仪、颗粒物排放分析仪及排气流量计的信息;工控计算机对测得的船舶排放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不同工况下排放污染物瞬时排放浓度、船舶排气流量、不同排放物的排放量、发动机的瞬时驱动功率,并得到该船的基于船舶驱动功率、基于燃油消耗量或基于航行里程的排放因子,实现在船上对尾气排放物进行准确实时在线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0210678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93499.7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源排放标准升级路径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移动源排放标准升级的特点,构建了多因素多级指标的优化方法,通过对多级指标属性值的量化处理,将各类指标参数化,从而更直观的优化移动源排放标准升级路径;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量化,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排放标准升级路径的技术可行性、标准升级的成本、标准升级后带来的环境效益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3709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03577.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1 ,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校验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对多种监测手段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有效性检验;将多种检测设备采集的车辆工况信息以及污染排放信息进行特征融合,并基于Markov毯共性特征学习模型将不同监测数据的工况排放特征图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特征对齐;对多源污染监测数据的共性特征进行增量学习,实现多种监测数据污染排放因子水平的一致性估算。本发明利用Markov毯进行工况特征筛选,提取与污染排放相关的特征子集,并利用残差网络特征提取能力构建多源监测数据的共性特征空间,最后利用宽度学习结构增量式学习对多源污染监测数据的共性特征进行增量学习,有效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特征对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