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729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652776.6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 A01G9/02 , A01G27/00 , B63B2035/4493 , C02F3/32 , C04B28/04 , C04B2111/00284 , C04B2201/50 , C04B16/0633 , C04B26/26 , C04B24/24 , C04B18/146 , C04B18/12 , C04B18/08 , C04B24/0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包括:植生装置:由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制作,植生装置四周为带空腔的箱形结构,空腔内填充聚苯板,植生装置中部区域为空洞,空洞的底部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置多个上下贯穿的连通孔,支撑装置上部设置纤维布,纤维布上放置土壤,土壤内种植水生植物;喷淋装置:抽取植生装置附近的含有鱼类排泄物的水,喷淋在水生植物上;曝气装置:用于制造氧气;人工礁石;支撑管:设置在植生装置的下部,用于支撑植生装置,支撑管下端固定设置在人工礁石中的孔洞中。本申请采用水泥乳化沥青制备生态乳岛,可保证水工环境下生态乳岛长期稳定的工作,不需另作防水处理,不需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948527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25083.0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4B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煤矸石为原料的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计,该胶凝材料含有以下成分:熟料92~95份、石膏3~7份和减水剂0.5~1.5份;其中,按质量份计,熟料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活化煤矸石粉60~75份、生石灰25~40份、激发剂0.5~2份、水70~90份。将煤矸石进行机械-微波复合活化后,与生石灰均匀混合,通过化学强化、水热合成和低温煅烧法,并用超细水泥磨磨细,制得新型胶凝材料。本发明大量利用堆存的煤矸石,减少煤矸石占用的土地;又能节约自然资源,有效解决水泥原材料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制备方法简单、能耗低、凝结快、强度高、耐蚀性好,该胶凝材料各龄期的强度达到P·F 32.5水泥相应强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68040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37607.X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6 , G01N2001/28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切口梁试验的切割装置,包括夹持块、滑动板、固定架、云石机、升降机构、水平滑动机构;所述夹持块固定在滑动板的前端,所述固定架内部设有空腔,空腔一端设有操作口,所述夹持块通过水平滑动机构沿操作口滑进或滑出固定架内部的空腔;所述夹持块内部设有夹持槽,夹持槽两端设有可拆卸的挡板;所述夹持块上端中间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云石机切割时切割片通过的切割缝;所述切割缝深入夹持槽内,且切割缝与云石机的切割片对齐;所述云石机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固定架上端,通过升降机构可设置云石机与夹持块之间的相对距离;本发明解决了手持试件切割试件导致的人为因素太大切口深度、切割长度及切割偏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00278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385403.2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办公桌隔断上的仿鸟窝固化生土组合花盆,设有支架、横板、托盘、水培花盆、土培花盆、导水绳,所述支架和横板为表面带螺栓孔的金属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托盘、水培花盆、土培花盆由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固化生土复合材料制成,外表面粗糙、枯枝状纤维外露,托盘四周向上折起,左右两端设凹凸插接口,水培花盆与土培花盆为鸟窝形状,水培花盆置于土培花盆内,上端设穿绳孔,导水绳穿过穿绳孔一端浸没在水培花盆水中,另一部埋在土培花盆土中。本发明生态环保、有效利用了办公桌隔断上方空间;而且通过导水绳向土培花盆供水,不需像传统花盆那样为防浇水过量而在底部设孔,从而避免了浇水溢出污染办公桌面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6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64146.2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8 , G01N3/06 , G01N2203/0019 , G01N2203/0064 , G01N2203/0075 , G01N2203/0226 , G01N2203/0658 , G01N2203/0676 , G01N2203/0682
Abstract: 热-力耦合作用下建筑结构材料测试试验方法,利用伺服加载装置、高温设备与声发射检测系统组成热-力耦合系统,通过将试件放入上下外伸臂之间,调控伺服系统对试件进行预设加载,而后利用高温设备按照国际升温曲线ISO 834对试件进行实时升温,同时开启声发射检测系统对试件进行全程监测,以模拟实际火灾发生时建筑结构材料已受一定荷载的现实情况,待达到目标温度后,对试件进行承压实验,通过伺服系统测试试件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热膨胀变形、应力、应变、残余承载力、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以研究建筑结构材料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47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10391.2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混凝土高温火灾后遇水作用试验的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为相关消防模拟试验提供技术支持,属于混凝土材料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设有工作台、冷却装置等。该装置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测试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性能稳定、适用性强。测试方法中的装置能精确地调节受火试件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可研究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不同冷却时间、不同冷却面积对高温火灾后混凝土损伤影响。根据检测各个冷却制度下高温后混凝土试件,研究该条件下混凝土内外部的损伤情况、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混凝土变形规律、以及耐久性变化规律等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004613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473541.0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泥与混凝土用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测试的方法,属于纤维强度测试方法技术领域。在一平面纸张上设置一根对折直线记号,对称地将纸张裁制成具有等距的多个锯齿长条,将纤维单丝粘合在位于对折直线同一侧的各个锯齿长条中;将平面纸张对折并使纤维单丝包裹在纸张中;对各个相邻的锯齿长条中部进行剪切,取得纤维单丝拉伸试样;将两只试验夹具分别夹持在分别具有纸张包裹的纤维单丝的两端,两层闭合纸,对纤维单丝拉伸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本发明解决了夹具在夹持过程中损伤纤维的问题,还可有效防止夹具夹持不牢而造成纤维单丝滑脱的现象,使检测出的数据客观、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693045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91181.4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E04B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5/00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木竹轻骨料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包括倒T形圈梁、木竹轻骨料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该组合楼板的端部搭在倒T形圈梁的翼缘上部并连接在一起,连接缝隙通过水泥砂浆灌浆料填充;所述组合楼板包括铺设于顶部和底部的木竹板、中间层的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格栅,在木竹板与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格栅之间各贴一层防潮薄膜,所述轻骨料钢筋混凝土格栅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本发明生态环保、保温隔热、自重小、生产及吊装方便、结构整体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006995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231600.9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纳米力学及纤维混凝土的微观试验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扫描显微环境的纤维净浆试件成型方法,主要特点是用激光雕刻机雕刻具有三个试件形状的上模和底板;用水泥净浆先后填满底板上的凹槽,再将纤维顺着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放在被填充的凹槽表面,将上模对应放置在底板上,用水泥净浆填满通槽,养护数天后即可,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试件的形状、尺寸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2)试件的成型不需要浇筑标准试件,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能源消耗;(3)试件模具可多次重复利用,且成本低廉;(4)人为控制纤维的深度,更有利于扫描电镜的观察。
-
公开(公告)号:CN104030640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288567.3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粗骨料用量占71.77%~73.16%,水泥用量占18.88%~19.04%,水用量占6.58%~8.14%,硅灰用量占1.21%~1.22%。其中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均须符合Ⅱ类用石标准,再生骨料掺量可根据实际性能指标自定。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灰的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6%。制备方法:搅拌、振捣成型、抹平。采用体积法设计配合比,按照预定的制备流程制备混凝土。这种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生利用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补给地下水,收集、净化以及重复利用水资源,缓解“热岛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