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组份可水乳化异氰酸酯混凝土底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2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0220764.0

    申请日:2023-03-09

    发明人: 张苏洋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组份可水乳化异氰酸酯混凝土底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水乳化异氰酸酯包含以下组分:(a)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b)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与聚氧化乙烯醇的加成物。所述可水乳化异氰酸酯用于混凝土底涂,具有良好的施工操作性,涂刷过程中基本没有可挥发物,绿色环保,底涂提供与基材及涂料良好的粘结性及防水性。

    提升水泥混凝土质量的智能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084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723098.9

    申请日:2023-12-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水泥混凝土质量的智能控制方法,通过将自修复‑内养护凝胶通过负压超声的方式渗入孔隙率高的高强度泡沫铁镍合金,并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以减少孔隙和强度下降;同时,在混凝土成型后喷洒光敏控温材料,实现温度调控和水分保留;最后,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精确调整水分补充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发明方法实现了智能化、自修复和环境适应的水泥混凝土养护系统,具备自修复能力、湿度控制和温度调节功能,可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其耐久性和稳定性,为水泥混凝土养护领域带来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为混凝土结构的可持续性和延长寿命做出贡献。

    一种透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3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0391.0

    申请日:2023-10-1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透光混凝土技术领域,透光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90‑110份白水泥、200‑280份石英砂、45‑60份水、1‑3份聚羧酸减水剂、0.5‑1.5份消泡剂、0.5‑1.5份稳定剂、7‑9份可再分散性胶粉、0.7‑1.6份碳纤维和6‑15份环氧树脂;透光混凝土中还包括透光材料,透光材料选自光导纤维和亚克力棒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制备的透光混凝土,在具备高透光性的基础上,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且不容易开裂,防渗水效果更佳,再利用环氧树脂对透光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封层后,有效提高透光混凝土的表面能,使其表面光滑平整,更耐脏,不容易受污染,便于清洁。

    一种基于气凝胶粉体的异形绝热件的3D打印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6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10094.5

    申请日:2023-10-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凝胶粉体的异形绝热件的3D打印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按质量份数计,称取20~100份改性剂加入到150~2000份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40~850份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搅拌分散均匀后,干燥、研磨;(2)使用3DP打印设备对步骤(1)所得粉体通过喷洒粘结剂进行逐层打印;(3)将步骤(2)所得的样品放在80~120℃环境下,保温1~6h;(4)将步骤(3)所得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保护层。本发明通过3D喷墨打印机喷洒粘结剂对气凝胶粉体进行逐层打印,可以制造任何复杂结构的隔热保温零件,解决了传统气凝胶玻璃纤维毡难以适用复杂精巧结构隔热保温及气凝胶隔热涂料需要除去溶剂且导热系数较高的问题。

    一种仿生水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0569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93646.6

    申请日:2023-07-2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C04B41/63 C04B28/04 C04B38/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水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初始水泥浆体,利用冰模板法定向冷冻初始水泥浆体,随后进行低温解冻,冰层融化过程中进行原位水化,获得定向孔隙及层状结构的仿生水泥坯体,脱模后进行养护,然后浸渍在醇溶液中终止水化,接着烘干;将烘干后的水泥坯体浸入高渗性环氧树脂溶液中,采用真空负压填充法使环氧树脂溶液充分填充进水泥坯体的层间孔隙中,得到固化的仿生水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将近19.9MPa提升近197%,弯曲韧性提升近464%,抗压强度提升近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