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辆驾车者的错觉消除方法及其错觉消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74210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2112865.0

    申请日:2002-04-11

    Abstract: 一种公路驾车者的错觉消除方法,在公路的凹形竖曲线路段内插入多根立柱,第1根立柱位于后切线直坡路段的中部,最后1根立柱位于前切线直坡路段的中部,位于变坡点之后的多根立柱中的前一根立柱的路面以上高度高于后一根立柱,位于变坡点之前的多根立柱中的前一根立柱的路面以上高度低于后一根立柱,且立柱的顶端构成凹形曲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公路驾车者的错觉消除装置,由多根立柱组成,立柱的顶端构成凹形曲线,立柱的高度自位于后切线直坡段中部的第1根立柱起到变坡点处的立柱逐根增高至变坡点立柱后逐根降低直到前切线直坡段中部的最后1根立柱。本发明能消除车辆驾驶者的错觉,避免驾驶者的紧张和恐惧感,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度。

    基于隧道口行车安全仿真研究的安全管控措施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8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110198185.1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程建川 董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隧道口行车安全仿真研究的安全管控措施确定方法,通过确定在高速公路隧道口风致车辆的力学响应及环境风模拟方法,根据力学响应及环境风模拟方法构建仿真计算模型,采用仿真计算模型分析单车以及双车并行驶入隧道过程中气动力及安全状态变化规律,根据气动力及安全状态变化规律建立各类行车工况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根据各类行车工况的安全性评价体系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口的安全管控措施,能够得到更为安全准确的安全管控措施。可以解决单一行驶仿真无法输入环境风的缺陷,同时也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面向建、管、养提出了系统性改善对策,为新建项目安全设计以及已建项目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和问题整体解决思路。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可视化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9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40586.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可视化评价方法,通过采集道路交叉口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路面识别分割处理,将路面部分于其他离散的平面点区分开,以得到完整的路面点云数据,建立平面格网点阵,以识别到的路面点作为基准插值参照,利用邻近点插值算法获取到平面格网点的高度信息,构建数字高程模型,以驾驶员视线起点为原点构建坐标系,将三维坐标系转换成二维坐标系,再将二维直角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系,确定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位置,本发明利用圆柱形透视投影模型,实现将三维问题转换为二维问题,构建可视域模型,分析确定影响驾驶员可视性的障碍物位置并对交叉口的可视化进行分析。

    公路车辆驾车者的错觉消除方法及其错觉消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756C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02112865.0

    申请日:2002-04-11

    Abstract: 一种公路驾车者的错觉消除方法,在公路的凹形竖曲线路段内插入多根立柱,第1根立柱位于后切线直坡路段的中部,最后1根立柱位于前切线直坡路段的中部,位于变坡点之后的多根立柱中的前一根立柱的路面以上高度高于后一根立柱,位于变坡点之前的多根立柱中的前一根立柱的路面以上高度低于后一根立柱,且立柱的顶端构成凹形曲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公路驾车者的错觉消除装置,由多根立柱组成,立柱的顶端构成凹形曲线,立柱的高度自位于后切线直坡段中部的第1根立柱起到变坡点处的立柱逐根增高至变坡点立柱后逐根降低直到前切线直坡段中部的最后1根立柱。本发明能消除车辆驾驶者的错觉,避免驾驶者的紧张和恐惧感,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度。

    基于微观仿真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94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36492.5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程建川 沈嘉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观仿真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代表车型,并确定大型车交通量对最小间距值计算的影响域;建立互通式立体交叉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理论计算模型,基于SUMO(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搭建仿真场景;基于TraCI接口获取选取仿真输出数据,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九级标度法与专家评分法对最小间距方案开展综合评分,基于综合评分选出最小间距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实际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新建、改扩建中可能出现的连续入出口最小间距确定的方法论指导,以保障车流交织运行的安全。

    基于车载激光点云数据的城市道路横坡和超高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152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21423.8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激光点云数据的城市道路横坡和超高值计算方法,包括:将原始点云数据重构为对齐的扫描格式网格;提出一种分层道路提取算法将包括周边建筑物、路灯和标牌在内的非地面点分离出去,包括高度直方图、平面划分及欧式聚类;建立点云空间索引,采用两步自适应高度阈值法去除包括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植被在内的地物点;采用基于虚拟格网的插值算法对点云空洞进行填补;按预设间距提取道路横断面,采用随机一致性抽样算法对高程和横向数值进行回归,求取横坡值。本发明能够在大量地物噪音存在的情况下,从高密度的激光点云数据中将道路部分完整提取出来,并计算出道路横坡和超高值,验算路段指标安全性。

    一种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29450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385540.4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方法,通过收集基本相关信息、基础变量计算、数据归一化处理、考虑选用的高斯径向基核函数、采用交叉验证选择最佳参数、对整个训练集进行训练获取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任一状态下的尾气排放量的预测模型,并选择部分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将预测模型的结果与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本发明方法综合考虑了速度、加速度、行驶坡度、载客量等多个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因素影响的预测模型,通过部分数据对预测模型的验证说明,本发明可以为LNG公交车的尾气排放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方法,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推广LNG公交车在城市中的应用。

    公路车辆驾车者的错觉消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535267Y

    公开(公告)日:2003-02-12

    申请号:CN02219870.9

    申请日:2002-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公路驾车者的错觉消除装置,由多根立柱组成,立柱的顶端构成凹形曲线,立柱的高度自位于后切线直坡段中部的第1根立柱起到变坡点处的立柱逐根增高至变坡点立柱后逐根降低直到前切线直坡段中部的最后1根立柱。本实用新型能消除车辆驾驶者的错觉,避免的驾驶者产生的紧张和恐惧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驾驶者的舒适度。

    防追尾车载装置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13552U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20227391.2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追尾车载装置,包括单片机、测距模块、加速度探测模块、测速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加速度探测模块、测速模块和报警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其中测距模块用于测量自车和前车的距离,加速度探测模块用于检测自车的加速度,测速模块用于检测自车的速度。本实用新型防追尾车载装置参数容易获得、准确率高,考虑了驾驶员的主观感受,能有效预防追尾事故发生,且性价比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