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947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77175.X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包括封头、法兰、堆测管座,所述封头、法兰、堆测管座为一体式锻造成型;所述封头的下部设置法兰,所述法兰的上部开设主螺栓孔;所述封头的上部设置堆测管座、CRDM贯穿孔和放气管贯穿孔;所述堆测管座的上部开设IIS贯穿孔,所述堆测管座的上端堆焊镍基合金;所述CRDM贯穿孔和放气管贯穿孔根部设置J形槽,所述J形槽内堆焊镍基合金;所述法兰底部设置有锥面。本发明所述一体成型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可避免采用堆焊(电熔增材)制造的堆测管座的缺点,可降低后期顶盖的制造难度,减少顶盖堆焊工作量,可减少顶盖的在役检测工作量。本发明所述顶盖,可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电厂运营经济性、设备密封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8142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1811069010.5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其包括螺旋缠绕管束、中心筒、齿条、隔条、管箍、异形管和连接板。本发明提供的缠绕管式换热组件,在高效传热的前提下,保证组件的运行安全,提高组件的空间利用率,能实现良好的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181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607862.5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2B3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用旋扣式流水槽封堵装置及方法,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卡轴和压套,卡轴一端连接卡板,另一端贯穿压套,卡轴外侧套有与压套抵接的弹簧;卡轴两侧对称设有凸起部,压套外表面开设有阳槽,压套内表面设有与阳槽呈设定角度的阴槽,压套两侧设有外伸部;以凸起部位于阳槽内为第一状态,位于阴槽内为第二状态,旋转卡轴使其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以使卡板配合压套的外伸部封堵流水槽。本发明能够牢固安装于顶部支承板流水槽区,有效降低蒸汽发生器运行期间该区域的局部流速,保留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在役检查的内部通道,提升已部分完工或已完工或已运行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97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09542.5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明光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陈宇清 , 丁宗华 , 张伟 , 张翟 , 廖家麒 , 严锦泉 , 张明 , 刘刚 , 刘润发 , 艾卫江 , 黄磊 , 陈武 , 薛国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低流阻反应堆本体结构及反应堆系统。高安全低流阻反应堆本体结构,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包括底封头,所述底封头具有弧形内壁;所述堆内构件包括堆芯支承下板,所述堆芯设置在所述堆芯支承下板上,所述堆芯支承下板位于所述弧形内壁球心的下侧,所述堆芯支承下板外缘设置有导流角;所述堆芯支承下板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台阶孔,包括上侧的顶孔和下侧的底孔,所述底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顶孔的直径。本发明解决了淹没堆芯时间长不利于堆芯热量导出而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了反应堆功率增大需增大反应堆本体结构流量而引起阻力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3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107611.0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反应堆的测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棒位测量装置和方法,采用旋转变压器监测电机转子转动角度的闭环伺服控制,根据螺旋传动副螺距将电机转子角度折算螺杆上升/下降的距离,得到控制棒的棒位。同时采用一个棒位探测器实现棒位控制系统的零位标定,并在运行中识别芯杆上的多个棒位触发元件,可以直接得到控制棒组件实际位置,每个实际位置都可以校准通过电机转角测量的棒位。棒位控制精确度≤1mm,结构简单紧凑,引出线少,在高温、高辐照的堆内环境下,可实现反应堆各种工况下对棒位的精确测量也是反应性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1550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25812.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高压永磁同步屏蔽可控电机及其工作方法,外壳上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旋转变压器定子,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定子绕组和铁芯;转子轴上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旋转变压器转子,第四腔室内设置有转子铁芯;通过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设置的定子屏蔽套,以及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设置的转子屏蔽套,实现了耐高温高压的目的,满足了高温、高压和腐蚀介质中运行的环境要求,同时通过旋转变压器定子和旋转变压器转子实现了速度和位置的精确控制驱动目的,兼顾了电机在高温、高压和腐蚀介质中运行的环境要求,以及对电机精确控制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878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63379.8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杠去应力热处理校直装置及方法,属于细长杆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工装对丝杠变形部位进行预加载,通过弹塑性理论计算分析,此时丝杠变形部位的应力值高于热处理温度下材料屈服强度,再将工装连同丝杠一起放入加热炉中进行热处理,此时丝杠产生微小塑性变形并可控制在预设的变形阈值范围内,可多次进行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校直变形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丝杠加工过程中已达到成品尺寸要求,但仍存在变形,且表面硬度很高,无法采用机加工修整变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67430.8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9/04 , G21C15/18 ,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出口流量高度均匀的堆内构件及其设计方法,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堆芯出口冷却剂流量分配均匀性差的问题,平衡了堆芯出口各处流阻,降低了各流道之间的横向流,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堆芯上板和安装在堆芯上板上方的支承柱组件,所述堆芯上板上设有若干流水孔和安装孔,所述流水孔由圆形流水孔和方形流水孔构成,所述圆形流水孔分为功能不同的第一圆形流水孔和第二圆形流水孔,所述方形流水孔与圆形流水孔的面积比为1.1:1~1.3: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