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4417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19248.0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4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模块化屏蔽体结构的核动力航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天器包括:反应堆(1),屏蔽体框架支撑舱(2)、支撑舱网罩(3)及展开机构支撑(4)、航天器太阳能电池帆板(5)以及航天器平台仪器设备舱(6);其中,所述反应堆(1)在航天器的一端,所述屏蔽体组件位于所述反应堆(1)与展开机构(4)之间;展开机构(4)将反应堆与航天器平台分隔开开,航天器平台位于与反应堆相距最远的另一侧,包括航天仪器设备舱(6)、太阳能帆板(5)。
-
公开(公告)号:CN106557090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80662.9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线圈结合动量轮的航天器姿态联合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航天器的姿态信息,同时获取航天器所处轨道环境的磁场信息;求解期望的姿态控制力矩;求解磁力线圈的期望输出;求解磁力线圈的实际输出;求解动量轮的期望输出;求解动量轮的实际输出;根据磁力线圈的实际输出和动量轮的实际输出进行姿态控制。本发明的磁力线圈结合动量轮的航天器姿态联合控制方法,控制方式简单,对航天器的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无额外需求,可综合利用星上资源,节约工质,具有算法先进、控制精度高、姿态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1237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59259.6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轨道面内自然伴飞条件下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其包括:设计观测星的初始轨道,使其与目标星满足自然伴飞条件;初始时刻,设定目标星相对于观测星的视线方向为观测方向,观测星的姿态在绕飞过程中保持空间惯性定向;选择观测相机的视场角;确定观测方向与目标星连线夹角的长周期发散模型;根据长周期发散模型,调整所述观测星的姿态。本发明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可降低对观测星在空间绕飞轨道姿轨耦合的机动要求,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51148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75617.2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83 , B64G1/1085
Abstract: 鸟巢式星座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星座设计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颗卫星在空间中的分布式设计方法,在不影响星座性能的前提下,解决传统walker、δ星座设计采用相似轨道、生存能力弱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将卫星设计分布在轨道参数近似的几个虚拟轨道面内,近似同轨道面的几颗卫星以松散形式近似均匀分布,通过卫星间的多重协同覆盖完成特定任务。本发明使用复杂星座构型完成协同覆盖任务,在不影响星座性能的同时可提高星座运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940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0695145.2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V10/82 , G06V10/77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20/13 , G06T7/00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内外双反馈的空间目标部件智能识别方法,包括1)基于空间目标智能识别与损失函数构建的内反馈网络;2)基于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的空间目标图像质量评价和图像质量提升构建的外反馈网络。其中,内反馈智能识别基于VGG16神经网络搭建21层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网络中进一步扩大神经网络感受野以提升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外反馈链路中,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空间图像常用4大类18项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空间目标图像质量与部件识别准确率的关系模型,针对影响部件识别准确率的敏感项开展图像质量提升,实现消除空间环境固有“低质”影响因素下目标部件识别准确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5593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07016.9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13 , G06N3/04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端设备的空间目标部件分割开发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空间目标雷达图像数据集,对构建的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步骤2、配置MLU服务器开发环境;步骤3、调用量化接口,将步骤1训练好的深度学习网络权重量化为int8精度的权重;步骤4、设计在线推理软件,使用MLU270设备运行逐层推理模式,验证int8量化精度的权重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步骤5、使用MLU270设备运行融合推理模式,生成MLU270版本和MLU220版本的离线模型;步骤6、通过CNRT运行时库进行离线推理软件设计,加载MLU270版本离线模型测试离线推理结果;步骤7、将离线推理程序部署在智能微服务器,加载MLU220版本离线模型,测试边缘端设备下的离线推理结果。本发明能够在嵌入式边缘端设备上实现对空间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部件进行高效实时检测与分割,具备识别率高、处理速度快、实时性强等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515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44097.2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复旦大学
IPC: G06T7/73 , G06T15/04 , G06V10/776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目标自适应位姿估计系统。主要包括空间非合作目标数据集单元、图像预处理单元、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单元、模型跨域自适应单元和非合作目标高精度位姿估计单元。本发明将3D卫星模型通过渲染后获得图像数据集,通过去噪、数据增强、校正与配准等技术进行图像预处理,利用深度学习构建高鲁棒性的位姿估计模型,同时将模型参数进行跨域自适应优化,从而实现了跨域自适应的非合作目标位姿估计。本发明同时公开了空间非合作目标位姿估计的实现方法,经济、高效地实现了空间非合作目标的高精度位姿估计,为我国在空间自适应非合作目标位姿估计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7799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20362.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碟片式批量上行飞行器,包括:一体化推进系统,用于提供轨道机动和轨道维持所需的推力,一体化推进系统包括一体化贮箱及一体打印推力器,一体化贮箱与所述一体打印推力器配合;一体化贮箱与安装板、帆板共同组成飞行器主承力结构,提供飞行器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强度、刚度并保持飞行器基本形状,一体化贮箱内部包括3D打印贮箱,用于存储飞行器推进剂;一体化打印推力器用于产生额定推力;电子学模块,设置于飞行器内部的+Y面,用于整星的综电、能供配电、测控通信;MEMS敏感元件,设置于飞行器内部的+Y面,用于提供飞行器惯性敏感信息;功能复用星敏感器,与MEMS敏感元件及所述电子学模块配合,用于对飞行器姿态轨道进行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590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83136.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目标雷达/可见光联合感知信息处理的方法,当目标处于距离为100km~20km的远距阶段时,对目标进行雷达/可见光联合定位;当目标处于距离为20km以内的近距阶段时,分别对目标进行雷达成像和可见光相机成像;在雷达成像和可见光相机成像的基础上,同步执行4种识别和测量模式,其中模式1为雷达识别和测量,模式2为雷达融合识别和雷达测量,模式3为雷达/可见光单源识别和雷达/可见光融合测量,模式4为雷达/可见光融合识别和测量;将4种模式的测量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最终输出当前时刻目标的姿态测量结果。本发明通过联合雷达和可见光传感器,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目标感知,大大提高了应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388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45527.8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联合IPP和分辨率分析的天基ISAR最优成像时间段预测方法,包括建立卫星轨道仿真模型,计算目标星相对于雷达探测星的相对速度和位置;建立仿真卫星三维散射点模型;划分成像区间并获得所有区间的方位向分辨率变化曲线和投影面积曲线;根据方位向分辨率变化曲线和投影面积曲线得到最优成像区间,获得天基ISAR最优成像时间段预测结果;利用归一化分辨率衡量最优成像区间的成像质量,输出最优成像区间及对应的归一化成像分辨率。本发明可以在雷达开机之前预测出成像平面较好及分辨率较高的时间段,避免长时间开机导致平台能源消耗,同时保证了雷达在开机时间段内得到易于后续目标识别和部件分割的ISAR图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