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091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79521.3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该方法以幼嫩种胚为外植体,具体包括:(1)外植体制备;(2)愈伤组织的诱导;(3)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4)体细胞胚胎的分化;(5)植株再生。本方法探究出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各阶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及植株再生培养的最优条件,建立其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盐肤木体细胞胚胎诱导难的问题。本发明具有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质量高、培养周期相对较短的优点,为盐肤木良种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种高效途径,也为盐肤木遗传转化及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

    非牛顿流体衬砌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421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465074.5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牛顿流体衬砌支护结构,包括隧洞初次衬砌体,隧洞初次衬砌体与隧洞二次衬砌体之间设置有一定空间形成预留变形层,预留变形层内放置有非牛顿流体充填物;非牛顿流体充填物包括内部填充有非牛顿流体的全封闭袋体,橡胶阀上开设有注水孔以及卸压/注浆孔,封闭袋体与围岩相对应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二注水孔,第二注水孔与埋设于非牛顿流体充填物内部的非牛顿流体内的第二主注水管连通,第二主注水管每隔一段距离连接有拱形分注水管。本发明提供的非牛顿流体衬砌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可以解决二衬钢拱架受力不均匀、支护能力差的问题,将围岩对二衬结构所施加的点力或线力均化为面力,提高了二衬结构的利用率。

    一种楸树遗转化体系的构建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5837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31117.1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05 A01H4/00 C12N15/8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楸树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其中包含以楸树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进行潮霉素临界致死浓度的筛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辅以超声波处理进行侵染转化、抗性再生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检测等过程。本发明的遗传转化方法首次以楸树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侵染材料的转化群体大,胚性细胞再生能力强;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稳定的继代保存可满足周年进行遗传转化的需求;再辅以超声波处理侵染转化楸树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效率高。通过本发明成功地将载体T‑DNA区整合到楸树基因组中,并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转基因楸树再生植株。本发明适用于楸树的分子遗传改良和检测,以及由该转化事件获得的转基因楸树为供体进而获得各种转基因新品种。

    一种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145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22237.4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楸树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其中包含以楸树未成熟果实的种胚作为外植体,依次经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初级悬浮培养产物诱导、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植株再生过程。所述初级悬浮培养产物诱导培养基为1/2MS;所述楸树胚性细胞悬浮体系培养液是在1/2MS培养基上添加了聚乙二醇(PEG) 6000。本发明方法可建立稳定的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且体胚再生植株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无畸形。本发明可为楸树体胚发育、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及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和平台,为基于悬浮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产业化繁殖提供重要理论和实验依据。

    基于量子群智能优化的先导化合物发现与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978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811326880.6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基于量子群智能优化的先导化合物发现与合成方法,包括步骤1,组合预测新的先导化合物,初始建模,靶标确认,量子筛选;步骤2,活性评价和量子群智能优化,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量子群训练,计算测试集正确率;步骤3,药效优化和毒理活性消除,药效优化,毒理活性消除;步骤4,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本发明使用量子群智能优化构造先导化合物,可以准确的描述化学成份为主的活性成份和药理活性为主的有效成份;使用量子筛选和量子群智能优化设计新药的成功率更高,并有助于大大降低新药设计成本;量子群智能优化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先导化合物模拟实验,结合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药物设计模型和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