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091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79521.3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该方法以幼嫩种胚为外植体,具体包括:(1)外植体制备;(2)愈伤组织的诱导;(3)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4)体细胞胚胎的分化;(5)植株再生。本方法探究出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各阶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及植株再生培养的最优条件,建立其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盐肤木体细胞胚胎诱导难的问题。本发明具有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质量高、培养周期相对较短的优点,为盐肤木良种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种高效途径,也为盐肤木遗传转化及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

    一种楸树遗转化体系的构建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5837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31117.1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05 A01H4/00 C12N15/8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楸树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其中包含以楸树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进行潮霉素临界致死浓度的筛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辅以超声波处理进行侵染转化、抗性再生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检测等过程。本发明的遗传转化方法首次以楸树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侵染材料的转化群体大,胚性细胞再生能力强;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稳定的继代保存可满足周年进行遗传转化的需求;再辅以超声波处理侵染转化楸树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效率高。通过本发明成功地将载体T‑DNA区整合到楸树基因组中,并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转基因楸树再生植株。本发明适用于楸树的分子遗传改良和检测,以及由该转化事件获得的转基因楸树为供体进而获得各种转基因新品种。

    一种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145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22237.4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4/0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楸树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其中包含以楸树未成熟果实的种胚作为外植体,依次经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初级悬浮培养产物诱导、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植株再生过程。所述初级悬浮培养产物诱导培养基为1/2MS;所述楸树胚性细胞悬浮体系培养液是在1/2MS培养基上添加了聚乙二醇(PEG) 6000。本发明方法可建立稳定的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且体胚再生植株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无畸形。本发明可为楸树体胚发育、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及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和平台,为基于悬浮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产业化繁殖提供重要理论和实验依据。

    一种神农香菊的离体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94845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298286.6

    申请日:2014-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农香菊的离体培养方法,以经灭菌的带芽点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经过丛生芽的诱导、壮苗培养、生根、炼苗和移栽后获得神农香菊再生植株,其中:所述带芽点幼嫩茎段在灭菌前进行清洗,使用浓度为0.2-0.8%的洗洁精溶液浸泡20-40min,之后刷洗再用水冲洗1-2h;所述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时均在培养基中加入了野古草提取液和活性炭;并且在生根培养时对再生植株进行声波刺激。本发明所述方法可高频率地诱导出大量的神农香菊丛生芽,再生植株成活率高,可达100%,为提高神农香菊的繁殖系数、为该物种的种质保存及其遗传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重组葡激酶及其高效分泌表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40284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710053340.0

    申请日:2007-09-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葡萄球菌激酶及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分泌表达重组葡萄球菌激酶的方法。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DNA为摸板,通过PCR扩增,获得含信号肽的葡激酶(Sak)基因。该基因序列第33、34及36位氨基酸,不同于已报道的Sak基因。将该基因与载体pGEX-4T-1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获得的重组工程菌,经TPTG诱导可分泌表达具有纤溶酶原激活作用的重组葡激酶。采用本发明方法表达重组葡激酶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高,表达产物主要为分泌型蛋白,并以活性状态存在于菌体外胞质及胞外,因此,纯化工艺简单,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植物短枝单芽嫁接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36438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710051903.2

    申请日:2007-04-1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植物短枝单芽嫁接方法,属于植物嫁接技术领域。主要通过砧木制取、取短枝单芽、嵌芽绑缚等工序完成植物嫁接作业。本发明将嫁接技术中枝接的多芽改为单芽,利用植物形成层愈合原理和植物亲和力原理,得到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该技术具有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质量好,节省繁殖材料,嫁接工效高的特点,可广泛适用于植物嫁接领域。

    一种魔芋细胞液体培养葡甘聚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5784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31540.2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液体培养法产葡甘聚糖的方法,对影响魔芋细胞液体培养产次生代谢物葡甘聚糖产生的几种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魔芋细胞液体培养生产葡甘聚糖的过程中,MS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第15天左右葡甘聚糖的含量达到最大值,pH为6.0时利于葡甘聚糖的合成,25g/L的乳糖为最适碳源,2,4-D在1.0mg/L时葡甘聚糖的积累效果明显,其它浓度的2,4-D和NAA对葡甘聚糖积累效果不明显,细胞分裂素6-BA使葡甘聚糖积累明显高于KT,且1.5mg/L时葡甘聚糖积累量最高。最后得到MS+2,4-D(1.0mg/L)+6-BA(1.5mg/L)+乳糖(25mg/L)为魔芋细胞培养生产葡甘聚糖的较优培养基,其最高葡甘聚糖积累量可达125.70mg/100mL。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