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立器件的射频混合双工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1285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10289884.9

    申请日:2010-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立器件的射频混合双工器,包括一个混合环和三个功分器;其中,混合环和功分器由分立的电感、电容及电阻组成,混合环与三个功分器的等分端依次串联成环,混合环的差端为该双工器的发射端,与混合环相邻的一个功分器的和端为该双工器的天线端,与混合环相邻的另一个功分器的和端连接有接地电阻,与混合环相对的功分器的和端为该双工器的接收端。本发明可用于单天线通信、雷达等系统中,特别对于射频频段,可有效提高发射端与接收端的隔离度,降低器件生产成本,减小双工器的面积,有利于通信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对推进通信系统的小型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高体积比能量密度微能源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47518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180049.6

    申请日:2011-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体积比能量微能源系统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由a)用金刚石钻头在玻璃衬底上打孔,孔为两个相对的空心圆台;b)在玻璃衬底正面和背面溅射Al薄膜,Al膜的厚度填满空洞深度,实现双面Al互联;c)在Al背面依次沉积氮化钴镍、LiPON薄膜、Li薄膜和Al薄膜;d)在未覆盖电池多层膜的Al膜表面安装能源管理模块和RF收发模块;e)在玻璃正面Al表面依次沉积n型微晶硅、i型GexSi1-x,0<x<1,p型非晶硅和含3%Al的AZO;f)用Au线连接AZO、Li电池阳极、能源管理模块输出端、RF收发模块输出端。采用方法为溅射沉积方法,制作微能源系统体积比能量密度大于291.9W/L,为物联网节点微型化、便携性、长时供电及野外应用提供技术手段。

    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参数自动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2353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39533.4

    申请日:2011-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参数自动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功率控制单元与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发生单元相连,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检测单元与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功率控制单元相连,待测件的输入端与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检测单元相连,输出端与待测件输出信号检测单元相连;待测件直流信号供给单元与待测件相连,测试系统控制单元分别与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发生单元、待测件毫米波激励信号检测单元、待测件直流信号供给单元、和待测件输出信号检测单元控制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多个毫米波功率参数自动测试,克服了测试设备缺乏的困难,避免了手工测试效率低、精确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缺点。

    毫米波段非接触式传输特性的自动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7070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139551.2

    申请日:2011-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段非接触式传输特性的自动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初始化毫米波段非接触式传输特性的自动测试系统;校准毫米波段非接触式传输特性的自动测试系统,完成无待测件情况下的空间传输特性测试,获得校准状态下的测试信息;完成有待测件情况下的传输特性测试,获得测试状态下的测试信息;获得发射端与接收端在每一个频率值下对应的功率信息;将测试状态下获得的功率信息减去校准状态下获得的功率信息,显示出待测件传输特性的测试曲线。本发明实现了76GHz~77GHz传输特性参数的自动测试,克服了毫米波测试手段与测试设备缺乏的困难,避免了测试设备成本昂贵,体积庞大,不易实现自动控制等缺点。

    一种全固态高循环寿命薄膜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059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80043.9

    申请日:2011-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固态高循环寿命薄膜锂电池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薄膜锂电池组成为:①在玻璃衬底表面溅射一层Al薄膜;②在Al薄膜表面溅射沉积一层氮化镍钴薄膜,作为阳极薄膜,氮化镍钴薄膜的组成通式为ComNi1-mN(0<m<1);③在氮化镍钴薄膜的表面溅射沉积组成通式为Li1+xMxTi(PO4)3薄膜(0<x<2),M为Al、Sc、Y、Fe或Cr;④在Li1+MxTi(PO4)3薄膜上沉积一层金属锂薄膜;⑤在Li薄膜沉积Ni薄膜作为阴极集电极;⑥在Li薄膜表面覆盖封装后,且分别在阴极和阳极集电极处引出Au处。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不需要高温退火过程,电池按国标测定充放电循环次数达1500次,且保持电池容量80%,且可通过沉积多层膜方法实现高电压输出,在微能源、传感器以及网络方面有广泛应用。

    数字模拟混合移相电路
    1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70977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097105.X

    申请日:2011-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模拟混合移相电路。该数字模拟混合移相电路包括相连接的模拟式移相器与数字式移相器。其中,所述模拟式移相器具有第一控制端及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端接入的相位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接入的信号进行相应相位的移相;所述数字式移相器具有第二控制端及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端接入的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接入的信号进行0度或180度的移相。本发明可实现360度连续的相位调制,具有良好的相位控制精度,能够解决毫米波频段下全角度(360°)的高精度移相问题。主要应用在毫米波通信、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等技术领域中。

    宽谱宽角吸收太阳电池类蛾眼减反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959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75937.4

    申请日:2010-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2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晶硅衬底的宽谱宽角吸收太阳电池类蛾眼减反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仿生学原理,采用类蛾眼微纳结构作为减反层,增加光能捕获;微纳结构是采用拉膜(LM)法形成密集单层硅或硅化物颗粒网络,作为掩模形成的;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单晶Si,形成微纳结构,避免了湿法腐蚀腐蚀深度受限的不足;调节掩模颗粒大小和密度,来调节类蛾眼微纳结构的光学折射系数梯度,实现0-60度宽入射光的宽角度吸收;采用调节微纳结构的尺寸(20-800纳米)、深度和周期性的方法,实现红外、可见、紫外(250纳米-2.5微米)的宽谱段光能吸收,从而提高电池效率。

    电阻分功率型小型化双天线引信

    公开(公告)号:CN100553028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10023117.7

    申请日:2006-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阻分功率型小型化双天线引信,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电路部分,电路部分为收发组件,其与中频信号处理系统相连;包括压控振荡器、第一驱动放大器、电阻、第二驱动放大器、混频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压控振荡器输出的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驱动放大器放大,大部分作为发射信号直接馈给发射天线;一小部分信号经电阻调配,再经第二驱动放大器放大,作为本振信号输入混频器;接收天线接收的回波经低噪放放大后输入混频器,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经过放大和滤波,传输给信号处理系统。本发明适合于各种国防武器的小型化应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且成品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一种双频宽带电磁带隙结构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0616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510025137.3

    申请日:2005-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频宽带电磁带隙(EBG)结构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的结构是一种穿孔结构和高阻表面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电磁带隙结构中介质基片呈矩形,介质基片表面上紧附着穿孔结构和高阻表面结构;其阻带中心频率分别为1.6GHz和2.4GHz。在介质基片表面上紧附的穿孔结构和高阻表面结构是由周期性金属贴片单元、贴片单元上的穿孔窄缝隙以及贴片单元上的金属圆柱构成。根据已知的工作频率、介质厚度及其介电常数初步计算出微带线宽度、介质基片大小、正方形金属贴片尺寸以及高阻表面间距;利用电磁场HFSS8.0版的仿真软件优化仿真确定最后尺寸。有望应用于双星定位收/发集成天线及相应工作频率的电路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