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缩机
    1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63821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86227.4

    申请日:2008-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0215 F04C23/008 F04C29/12 F04C2240/808

    Abstract: 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包括具有进气口的壳体;用于压缩通过进气口引导到壳体内的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具有定子芯和线圈的电动机;用于驱动电动机的逆变器;以及由电动机旋转从而驱动压缩机构的旋转轴。压缩机构、电动机及逆变器沿旋转轴的轴向方向按顺序排列在壳体内。线圈具有从定子芯朝逆变器伸出并靠近壳体的内周面设置的线圈端。进气口定位成面对线圈端。在壳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进气口连通的凹部。凹部沿着旋转轴的轴向方向朝逆变器延伸超出线圈端。

    马达驱动式压缩机
    1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63819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86234.4

    申请日:2008-12-17

    Abstract: 一种马达驱动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其具有进入口;压缩机构,其用于对经由所述进入口从所述外部制冷剂回路引入到所述壳体中的制冷剂进行压缩;逆变器,其具有发热元件;电动马达,其由所述逆变器驱动;以及旋转轴,其通过所述电动马达而旋转从而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压缩机构以及所述逆变器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排列在所述壳体中。入口管道连接到所述进入口。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入口管道相接触的外周表面。所述逆变器的发热元件设置成邻近所述入口管道或者与所述入口管道相接触从而热联接到所述入口管道。

    电动压缩机
    1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63807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72768.1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该电动压缩机具有压缩机构、旋转轴、电动机、电动机驱动电路、连接端子和外壳组件。压缩机构、电动机和电动机驱动电路沿着具有第一至第三外壳的外壳组件中的旋转轴的轴向设置。第一外壳用于安装电动机和压缩机构。第二外壳具有用于固定连接端子的端子安装部。第一和第二外壳在其径向周边部处具有紧固部。第三外壳结合至第二外壳以形成用于容置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容置空间。通过借助于第一螺栓对第一和第二外壳的紧固部进行紧固并且将第二外壳连接至第一外壳的开口端而形成封闭机壳。

    涡旋压缩机
    1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07892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610008932.6

    申请日:2006-01-10

    Abstract: 一种用于压缩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的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排出通道、旋转轴、固定涡旋件、可动涡旋件、油分离器和储油器。壳体包括具有分隔壁的后壳体。排出通道被成形在壳体内。排出通道包括排出腔、排出孔和容纳腔。排出腔和容纳腔通过排出孔相连通。油分离器位于容纳腔中。油分离器具有分离件和储油区域。储油器确定为环绕分隔壁的整个周围,所述分隔壁内确定了排出腔。所述储油器被成形为与油分离器的储油区域相连通。

    活塞式压缩机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81C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01110837.1

    申请日:2001-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54

    Abstract: 一种活塞是压缩机,具有壳体、曲柄室和由壳体支撑的驱动轴。在壳体上形成前限位部和后限位部。前、后限位部限制驱动轴的轴向运动。前限位部限制驱动轴朝前方的运动。后限位部限制驱动轴向后的轴向运动。当驱动轴的受到前限位部的限制时,在驱动轴的后端和后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当驱动轴的运动受到前限位部的限制并当活塞处在上死点位置时,在活塞与阀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组装活塞的方法很容易调整第一间隙。

    压缩机
    1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88039A

    公开(公告)日:2004-04-07

    申请号:CN01809988.2

    申请日:200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是在机壳内设有排出室(22)和吸入室(21),前者是从压缩室(1b)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的、后者是被吸入到上述压缩室(1b)的制冷剂通过的。由排出路径通路连接上述排出室(22)和外部制冷剂回路(50),而且由吸入路径通路连接上述吸入室(21)和上述外部制冷剂回路(50)。在排出室(22)或排出路径通路上设有用于防止制冷剂从外部制冷剂回路(50)倒流到排出室(22)的止回阀、将与制冷剂混合的雾状润滑油分离的油分离器。由此能防止制冷剂从外部制冷剂回路向排出室(22)的倒流、能抑制润滑油向外部制冷剂回路(50)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