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骨架支撑的多孔注油防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297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2001.X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骨架支撑的多孔注油防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防冰表面工程技术领域。金属骨架支撑的多孔注油防冰材料包括带有多孔结构的金属骨架基底,基底内部填充有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油性注液与气凝胶物质组成的聚合物,油性注液占聚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7~22%,气凝胶物质占聚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6%;基底的表面涂覆有聚合物的涂层。本发明以多孔金属骨架为基底,利用气凝胶粉末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充分吸收相变油液,结合聚合物材料PDMS使用,通过对其结构进行设计调控,利用多孔金属骨架支撑周围的PDMS聚合物涂层以及相变液体在结冰温度区间呈现的固态形态,提升其机械耐久能力和防冰稳定性。

    一种多元难熔金属掺杂纳米多层结构Ni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5266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947648.X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难熔金属掺杂纳米多层结构Ni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Ni基纳米多层薄膜由两种不同成分的非晶‑非晶或固溶体‑非晶周期交替叠加形成,其中难熔元素掺杂NiAl薄膜为非晶层,难熔金属掺杂Ni薄膜为则呈现固溶体或非晶结构。其制备方法为首先以纯Ni、NiAl合金以及难熔元素合金作为靶材;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放置于样品盘中心位置;调整靶材聚焦于样品台的中心位置,抽真空,通入Ar气,随后沉积多元难熔金属掺杂纳米多层结构Ni基薄膜。本发明所设计和制备的薄膜,其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微小膜基器件、热电界面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多元难熔金属元素共掺杂纳米NiAl基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4584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011338850.4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难熔金属元素共掺杂纳米NiAl基合金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技术解决了NiAl基合金薄膜在高温下纳米晶热稳定性差、高温力学性能不足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元难熔金属元素共掺杂纳米NiAl基合金薄膜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少量的多元难熔金属元素掺杂,经700℃高温退火后高温纳米硬度可达14.2GPa,平均晶粒尺寸可达26.3nm,满足兼顾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纳米晶NiAl合金薄膜材料的应用需求,本发明为NiAl基薄膜在高温MEMS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一种多功能重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0667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1585754.4

    申请日:2021-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多功能重防腐涂层,由A、B两组分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其中A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水性环氧乳液60~70%,MgCr2O4‑TiO2陶瓷粉5.5~8.3%,聚合物非离子分散剂0.6~1.0%,有机硅消泡剂0.9~1.2%,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0.5~0.8%,DP‑10附着力促进剂0.3~0.4%,膨润土0.8~1.1%和去离子水15~30%;B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海贝壳粉复合锌铝鳞片粉40~55%,聚氨酯固化剂35~40%和正丁醇5~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多功能重防腐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保证了涂层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效抵制海水冲刷磨蚀。

    一种铜/高碳钢复合材料及其专用V型气体保护罩、激光辅助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89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00572.4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高碳钢复合材料专用V型气体保护罩,包括由基板(1)、覆板(2)和侧板围成的V型壳体(3);所述铜带和所述高碳钢带之间的夹角为30~4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铜/高碳钢复合材料及其激光辅助制备方法和在导电弹簧和/或精密垫片中的应用。本发明形成了熔化层,显著减小了铜/高碳钢轧制复合对变形量的依赖,可在极小轧制变形量下实现铜/高碳钢的界面结合,避免了变形协调性差的问题,并且熔化层在轧制作用下局部位置产生了“涡流区”,进而使界面局部位置形成了“波浪”形界面或铜钢过渡层,这与爆炸复合的过渡层相近,可进一步增强界面结合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