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正色散腔锁模全光纤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40995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31681.1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正色散腔锁模全光纤激光器。它利用掺稀土光纤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工作在全正色散区、利用偏振分束器分光、带通型长周期光纤光栅滤波器作为锁模激光中心波长选择和锁模激光的光谱滤波光脉冲压缩和半导体可饱和吸收体作为锁模元件等产生高重复率、高功率、结构简单、高效率的光纤激光器结构,是环境稳定、新型结构可以实现全光纤化的锁模超短激光脉冲激光器。具有皮秒和飞秒光脉冲宽度偏振激光输出,波长>1μm激光。经高功率光纤放大器放大后可用于分子系统的泵浦-探测超快光物理实验或环境监测和微波光子学及生物物理学探测、双波长的泵浦-探测超快光物理实验、合频光辐射产生、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和微机械加工等。

    双三角回音壁光谐振模式的半导体六边形微米碟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2918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1911124274.0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微腔激光器领域,为解决六边形回音壁模式品质因子低与三角形回音壁模式出射难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双三角回音壁光谐振模式的半导体六边形微米碟激光器,该装置利用高折射率增益材料的受激辐射物理特性,通过反射衬底提供底面的光反射来降低微腔激光器垂直方向光学损耗,半导体六边形微米碟作为光学谐振腔与激光增益物质,激光器作为光学泵浦源提供光学增益,当泵浦源功率超过微腔激光器阈值后产生激光出射;通过控制泵浦源激光光斑位于六边形微米碟角落,在受激辐射后产生双三角回音壁光学谐振模式的激光出射。本发明相比较常规六边形和三角形回音壁光谐振模式的激光器同时具有高的品质因子和易于激光出射的优点。

    基于嵌套双螺旋面形的圆二色性超透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915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0087341.7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王晨乾 王钦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嵌套双螺旋面形的圆二色性超透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底,基底上端固定设置有PMMA支撑层,PMMA支撑层端面设有镀金层,镀金层厚度相同,PMMA支撑层由内螺旋面与外螺旋面构成,清洗基片,清洗干净后用胶水粘合在样品支架上,采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超透镜,导入直写系统进行直写加工,取出样品进行显影,然后吹干,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同样的左旋光入射条件下,基于内外嵌套双螺旋面形结构的圆二色性超透镜的焦点强度是基于普通单螺旋面结构的圆二色性超透镜的焦点强度的10倍,本发明可以使光入射时干涉相长产生较大的圆偏振转化,有效提高了有效聚焦能量的占比,提升了聚焦效率。

    一种具有准直超表面结构的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778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69285.5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Micro‑LED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准直超表面结构的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该Micro‑LED包括:Micro‑LED发光结构与准直超表面结构;准直超表面结构设置于Micro‑LED发光结构的出光面一侧,用于对Micro‑LED发光结构出射的光进行准直滤波,以使得Micro‑LED的出射光的角度小于设定角度;其中,准直超表面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设置于Micro‑LED发光结构上,第一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一准直柱体,相邻两个第一准直柱体之间具有凹槽;第二介质层设置于凹槽的底部与第一准直柱体的顶部;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通过采用本方案,可提高正入射光的强度以及透射率,降低斜入射光的强度和透射率,实现光的准直效果,且可提升发光效率。

    激光直写方法、控制设备及激光直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5724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445687.0

    申请日:2022-11-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激光直写方法、控制设备及激光直写系统,属于激光直写光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设定光刻的灰阶等级N、扫描像素步距M、灰阶曝光循环次数Q;将待加工的灰阶图像划分为复数个等宽度的图像条带;设定曝光时滑动提取窗口的大小;对于每个图像条带,根据N、M和Q进行滑动提取窗口灰阶提取和数据重组,得到新的图像条带;运动平台在Y方向上完成一个新的图像条带曝光后,在X方向移动一个移动步距XStep,移动步距XStep为图像条带宽度W与光学分辨率R的乘积,并对下一个新的图像条带进行曝光,直至完成对所有新的图像条带的曝光,X方向与Y方向正交;可以提高扫描速度、激光直写效率,实现灰阶的额外灰阶曝光循环次数。

    数据处理方法、光刻处理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05290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1422070.7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凹版印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光刻处理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预设的立体模型进行高度方向上的数据压缩处理,得到位于二维平面的矢量线条数据;生成透光模板集T={T1,T2,…,TN},获取立体模型表面在各采样点位置处的法向量,并根据各采样点的法向量与二维平面的夹角,确定各采样点的透光级;根据各采样点的透光级与各透光模板的对应关系,确定各采样点对应的透光模板;叠加矢量线条数据与各采样点对应的透光模板,得到光刻数据。由于线条之间填充有不同疏密度的透光网点,因此可以在体现3D景深的变化的同时,实现透光率的渐变效果,体现出立体模型的光影变化,立体效果的表达方式更多元,更能体现真实立体感。

    一种可调谐圆二色性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49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52059.6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王晨乾 王钦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谐圆二色性超表面及其设计方法。超表面由正方形单元结构在二氧化硅基底水平面上的两个正交方向呈周期性延拓,形成多晶硅光栅结构层得到。正方形光栅单元包括主梁和一对呈相似状的块状外延体,块状外延体关于中心旋转对称,设置于主梁两侧,底边分别于主梁贴合,它的设计参数包括光栅周期、厚度及主梁的宽度,块状外延体的形状、相对位置和相似比调节因子;以圆二色性为优化目标,经数值仿真软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光栅结构。本发明利用旋转对称块状体扩展的二维光栅结构产生的圆二色性模式实现了近100%的圆二色性,通过引入相似比调节因子,进一步实现了CD光谱动态调制与单器件输出偏振态的集成。

    一种白光衍射光学元件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5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64327.X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衍射光学元件及其设计方法。采用激光LD白光光源,依据球面波入射光口径确定衍射光学元件输入平面参数,在衍射光学元件一定距离处为输出面,定义输出平面目标图像;激光LD白光光源照射在DOE输入平面,DOE表面相位面型对入射光进行匀光整形,在输出平面得到目标图像;采用GS/平滑优化算法对DOE面型进行初步优化,迭代计算得到单波长入射时衍射元件相位面型;将得到的相位面转换为高度值,加入多波长入射条件,利用全局优化算法对高度值进行优化,获得衍射光学元件每个像素点不同的高度分布,得到输入与输出图像相匹配的DOE面型。本发明提供的白光衍射光学元件可有效提高整个波段和入射角范围内的衍射效率。

    基于石墨烯银纳米狭缝阵列的近红外偏振调控器及其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857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66940.2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王瑞 王钦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石墨烯银纳米狭缝阵列的近红外偏振调控器及其调控方法,首次在近红外波段提出了基于石墨烯金属等离子体共振的偏振调制器件,结构采用简单的一维超薄银纳米狭缝阵列来激发SPPs共振同时获得集中的电场分布,从而增强石墨烯在近红外的调制能力。对于偏振方向与狭缝方向呈35°夹角的正入射光,可以通过施加栅极电压来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以实现反射光斯托克斯参量S3从1到‑1的连续可调,即偏振态从RCP连续地调节为LCP。该器件在偏振操控和偏振复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