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8886974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21203146.6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空调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离式热管蓄能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气液分离器、翅片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蓄能模块和释能模块,所述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通过工质管路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通过工质管路连接,所述套管式换热器一侧并联有蓄能模块,所述释能模块分别和套管式换热器以及蓄能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南方有削峰填谷政策地区,主要适用于写字楼、办公楼等在白天工作时间有空气调节需求,而夜间较少或没有空气调节需求的环境,能够有效利用夜间电能而降低白天电能消耗,从而优化电网电源结构,减少高峰用电需求,有效节约能源,缓解城市电网的负担。(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471665U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21316420.6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导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热管导热装置。一种太阳能热管导热装置,包括冷凝段、绝热段、蒸发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段为冷凝管,所述蒸发段为太阳能集热管,所述冷凝段与蒸发段之间为绝热段,所述绝热段与冷凝段、蒸发段均垂直或呈一定夹角。实用新型的热管模块可应用于建筑领域中,将其应用于建筑环境中,本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对夏季炎热天气环境下,对建筑所受的太阳辐射能充分吸收利用的设计装置。可有效传递太阳辐射在建筑外墙的热量,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工质在蒸发模块(集热器)内部蒸发,带走需要排除的热量,变成气态。当气态工质进入冷凝段时,由于圆柱体内外温差,开始冷凝进行放热,将热量带进结构内部,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625086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20985764.6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554 , H01M50/524 , H01M50/249 , H01M50/26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散热模组,包括电池组上盖板、散热铝板、柱形锂电池组、电池组下承板和多根热管,所述电池组上盖板设置于柱形锂电池组顶部,所述电池组下承板设置于柱形锂电池组底部,所述柱形锂电池组由若干锂电池呈矩形排列而成,中间通过两块散热铝板分隔为三个散热区域,所述散热铝板内设有两条冷却流道,两条冷却流道间留有可供热管穿过的空隙,所述热管为“L”型扁状热管,所述热管一端穿过电池组下承板插入到散热铝板两冷却流道的空隙内,另一端与电池组下承板底部平贴。本实用新型具有泵功耗小、占用空间小,冷却性能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保障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
公开(公告)号:CN215231002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061888.1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的多功能输液架,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输液架使用不便的问题。所述一种简易的多功能输液架,包括杆套,所述杆套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滑杆,且滑杆与杆套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外部的一侧安装有套环,且套环与滑杆转动连接,所述套环外部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沿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杆,所述连杆外部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框和固定底座,且固定框和固定底座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和固定底座外部的一侧均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固定框和固定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杆位于固定框和固定底座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和限位钩,所述连杆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卡槽,且限位钩与卡槽相适配。
-
公开(公告)号:CN214795858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657282.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块、散热翅片、散热风扇和固定底座,所述散热块两端通过循环管路相连通,所述循环管路上套设有多块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固定底座有两个,分别套设在散热块两端,所述散热块通过固定底座安装在CPU上,对CPU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利用散热块平行网状流道的特殊结构,具有启动温度低和启动时间短的特点,进一步地,分支流道所产生的毛细管力将会给循环管路带来更大的压差,促进工质循环,同时网状散热块还具有散热均匀、换热面积大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散热装置整体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0143203U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822217701.7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自调节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端的冷却液引导模块和下端的微通道原件模块;所述微通道原件模块由多个微通道原件阵列排布构成,所述微通道原件包括微通道元件外壳、设置在微通道元件外壳内的的电子器件,所述微通道元件外壳为六面均设置有腔壁的腔体结构,所述微通道元件外壳的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两侧的微通道元件外壳顶部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由于本实用新型微通道元件的长度极短,因此在此结构上产生的压降要远小于常规的微通道换热元件,泵送功率较小,可以节约能源。(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978680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407779.7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冷凝端、蒸发端以及连通冷凝端、蒸发端的制冷剂输送管,所述冷凝端为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腔体内设置有微通道冷凝器;所述蒸发端为吸热箱,所述吸热箱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腔体结构,所述吸热箱的空腔内设置有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顶端设置有贯穿吸热箱顶端的制冷剂出孔以及制冷剂入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散热器是由制冷剂气体冷凝后造成的负压和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的受到重力作为循环动力,因此在得到强大的换热性能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节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561579U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21717706.X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2 , H01M10/6563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微通道重力热管的电池组散热结构。包括机箱,设置在机箱内的热管,所述机箱内水平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机箱的内部空腔分为散热槽以及电池箱;所述热管为呈板状的扁平微通道重力热管,所述扁平微通道重力热管主要分为蒸发段与冷凝段以及绝热段。有效的解决了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问题,在传统的直接风冷和导热散热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导热性能优异的扁平微通道重力热管,并结合热电偶反馈调控风扇功率系统,以及合理排布方式有效防止电池内部热量的堆积,解决高热负荷散热问题以及电池组温度均匀性问题,节约散热时能量损耗,同时实现废热的回收利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3856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1218351.X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R31/06 , H01R13/04 , H01R13/717 , H01R13/7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普通手机充电器缺陷的辅助装置。包括插头、电源转换装置以及连接插头和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电线,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插头一侧均设置有接线孔\接线头,所述连接电线两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接线孔\接线头相匹配的插接头\接线孔;所述电源转换装置一侧设置有充电器插口,所述充电器插口所在的面上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与散热装置连通,所述电器插口对应的位置上的吸热板设置有两个与充电器插口形状相同且长宽均均大于充电器插口的插电槽。本设计转换装置上的散热装置是的在手机长时间充电时,电源转换器不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的充电过慢、寿命减少以及产生烧坏等一系列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3739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1400181.7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cpu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包括cpu散热贴合端,热管,吸热水箱,所述热管包括散热端和吸热端,所述热管侧面呈“U”形,所述热管下端的弧形部分为热管的吸热端,所述吸热端向cpu散热贴合端处弯折并插设与所述cpu散热贴合端内,所述热管两自由端为热管的散热端,所述散热端插入所述吸热水箱并密封,所述吸热水箱一侧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吸热水箱与散热装置连通。该CPU散热器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冷却热管的冷凝端,与传统的风冷式相比具有热负载能力强,热波动小等优点,同时,由于该CPU散热器同时结合了热管散热和水冷散热的特点,因此其具有极高的散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