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精密设备气浮隔振与阻尼防护转运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1789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835016.9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精密设备气浮隔振与阻尼防护转运装置与方法,属于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车架、隔振平台、气浮隔振单元、被动阻尼器、限位单元、高度检测与控制装置和处理器,所述隔振平台支撑被转运设备;所述气浮隔振单元、被动阻尼器、限位单元和高度检测与控制装置分别在车架的上底面和四个内侧面与所述隔振平台间并联间隔设置若干个。通过隔振单元的三向布置实现了三向隔振,能够保证转运过程中姿态恒定的同时有效抑制摇摆晃动,添加阻尼单元和限位单元提高了隔振性能,实现了强冲击作用下的安全防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大型精密设备转运过程中三向精密隔振与冲击防护的转运问题。

    一种环境参数自动调控的低损失率细胞培养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7516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475155.X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一种环境参数自动调控的低损失率细胞培养设备属于生物学设备技术领域。在支撑架台面上安装控制系统、混合模块、培养模块和样本处理模块,在所述支撑架内部安装循环模块和气体导入模块,在所述培养模块上端部上固装压力调节模块,循环模块连接混合模块和培养模块,使培养基在二者之间循环流动,压力调节模块可以给细胞培养罐内施加周期性变化的压力场;本发明实现了细胞‑营养物质混匀过程低损失率的细胞培养,并通过对环境多物理场解耦方法,实现了仿人体内环境的细胞培养环境关键参数的控制;具有大幅度提升体外培养细胞数量和质量的特点,为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种面向源直线扫描CT的深度学习Hilbert逆变换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454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66106.4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一种面向源直线扫描CT的深度学习Hilbert逆变换重建方法,属于CT成像技术领域,包括:初始化直线扫描段数T、旋转角度间隔Δθ,待重建图像零空间利用直线扫描探测器微分DBP算子依次重建T段DBP图像;将获取到的T段DBP图像加权叠加,获得全角度完整DBP图像;由虚拟几何直线扫描的滤波反投影图像获取真实标签图像;利用数据扩充方法增加两类数据的样本数量;将扩充后的数据集作为pix2pix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输入进行模型训练,最终输出高质量CT重建图像。本发明能有效减少因引入插值运算而导致图像高频信息损失,可提高由DBP图像复原图像的质量。

    一种斜线扫描螺旋轨迹的高分辨率立式CT装置与扫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02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66095.X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一种斜线扫描螺旋轨迹的高分辨率立式CT装置与扫描方法,属于射线断层成像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射线源、平板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机械运动系统、控制系统、计算平台、机柜;本发明扫描方法的基本实现步骤为:S1:射线源射束沿轴向倾角γ的斜线轨迹平移,平板探测器不动,完成一段斜线轨迹锥束扫描;S2:被测物沿轴向相对平移间距l,且被测物旋转角度间隔Δθ;S3:继续步骤S1的一段斜线扫描;以此往复形成由多段斜线组合的螺旋扫描,直至覆盖被测物。计算平台部署控制系统软件和图像重建软件。相较以往CT,本发明不仅具备直线扫描结构简单易控制的优点,还能够实现对平板状长物体的全覆盖成像和多个平板状物体的一次性成像。

    双模复合低压超精密温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63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218933.9

    申请日:2022-10-07

    Abstract: 双模复合低压超精密温控装置属于微环境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密封箱和设置于密封箱内侧的核心发热部件;在密封箱的外侧,设置有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将密封箱内部的压强稳定在低压状态;在密封箱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对所述密封箱内侧的温度进行调控;密封箱内侧设置有对密封箱内侧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组件;在密封箱外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获取所述监测组件的测量结果,并基于测量结果控制所述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对密封箱内侧的温度进行调节。通过抽真空装置、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机构实现对密封箱内侧环境温度的复合控制。

    多模复合双层超精密温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86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18937.7

    申请日:2022-10-07

    Abstract: 多模复合双层超精密温控装置属于精密微环境控制技术领域;在密封良好的一级钢板密封箱外侧安装一级高效保温层,内侧安装循环介质管;在一级钢板密封箱内部,安装密封良好的二级钢板密封箱,在二级钢板密封箱外侧安装二级高效保温层,内侧安装辐射对流双模复合控温板;在一级钢板密封箱、二级钢板密封箱内侧均安装除湿装置、过滤净化装置及传感器组合,在二级钢板密封箱内安装冷却组件;传感器组合将实时监测到的环境参数送到总控制器,总控制器以传导辐射对流复合方式调控一级钢板密封箱和二级钢板密封箱内部的温度;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兼顾微环境温度的控制精度和效率的问题。

    导向与驱动一体的永磁体向心励磁立方形电磁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258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140.3

    申请日:2022-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向与驱动一体的永磁体向心励磁立方形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运动部件;电磁驱动部件包括方桶形下磁轭、设置于下磁轭内侧的呈回字形的永磁体;下磁轭的内侧和所述永磁体的内侧和下侧围合形成运动腔;在下磁轭上且位于运动腔内侧安装有中心磁轭;中心磁轭和所述永磁体之间设置有气隙;运动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磁轭上侧的工作台面,在工作台面靠近中心磁轭的一侧面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滑动套接于中心磁轭的外侧;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缠绕有直流线圈和激励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动部件装配难度,减小了运动部件自重,有效提高了电磁驱动装置的装配精度和驱动能力。

    导向与驱动一体的两端中心励磁圆柱形电磁执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542480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141.8

    申请日:2022-08-21

    Abstract: 导向与驱动一体的两端中心励磁圆柱形电磁执行器属于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由电磁驱动器和运动组件构成;所述电磁驱动器由圆柱形永磁体、圆筒形长磁轭、圆桶形端磁轭、圆柱形中心磁轭和圆筒形非导磁材料框构成,它们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运动组件由骨架、激励线圈、翅板构成,在骨架上设有气室、进气孔和排气孔,运动组件上的骨架可将运动组件整体轴向滑动地套装在电磁驱动器的圆柱形中心磁轭上,在骨架与圆柱形中心磁轭之间采用气浮导轨结构。本发明完成了精密导向与驱动一体化的电磁执行器,实现了高精度装配和电磁执行器的小型化,提升了电磁执行器的运动精度和负载能力。

    导向与驱动一体的单端侧边励磁立方形电磁执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54204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4018.X

    申请日:2022-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向与驱动一体的单端侧边励磁立方形电磁执行器,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运动部件;电磁驱动部件包括下磁轭、设置于下磁轭上侧的呈回字形的永磁体、设置于永磁体上侧的呈回字形的上磁轭;下磁轭、永磁体和上磁轭内侧形成运动腔;在下磁轭上且位于运动腔内侧安装有中心磁轭;中心磁轭和上磁轭之间设置有气隙;运动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磁轭上侧的工作台面,在工作台面靠近中心磁轭的一侧面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滑动套接于中心磁轭的外侧;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缠绕有直流线圈和激励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动部件装配难度,减小了运动部件自重,有效提高了电磁执行器的装配精度和驱动能力。

    驱动与导向一体的单端侧边励磁圆柱形电磁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203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02139.0

    申请日:2022-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振动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与导向一体的单端侧边励磁圆柱形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运动部件;电磁驱动部件包括下磁轭、设置于下磁轭上侧的呈环形的永磁体、设置于永磁体上侧的呈环形的上磁轭;下磁轭、永磁体和上磁轭内侧形成运动腔;在下磁轭上且位于运动腔内侧安装有中心磁轭;中心磁轭和上磁轭之间设置有气隙;运动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磁轭上侧的工作台面,在工作台面靠近中心磁轭的一侧面设置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滑动套接于中心磁轭的外侧;线圈骨架的外侧壁缠绕有直流线圈和激励线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运动部件装配难度,并减小了运动部件自重,有效提高了电磁驱动装置的装配精度和驱动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