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镍支撑的光电阴极材料检测乳腺癌DN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2182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468054.6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泡沫镍支撑的光电阴极材料检测乳腺癌DNA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传统的光电化学电极多采用ITO或者FTO玻璃电极,光敏材料在这种电极在上修饰时容易团聚,造成光电响应的减弱。本发明依托结构鲜明的泡沫镍作为支撑电极,将Eu掺杂的Co3O4原位生长在泡沫镍上,获得了形貌姣好的连续排列的针状结构,消除了材料团聚的可能,同时用连续离子层吸附的方式将CuS修饰在泡沫镍电极的表面,针状的Eu:Co3O4为CuS的吸附提供了大量的附载位点,提高了阴极光电流的响应。同时,本发明采用浸泡的方式构建防污界面,操作过程简单,简化了电极的修饰步骤,防污的界面消除了干扰物质的干扰,实现了传感器的灵敏检测,对乳腺癌DNA的检测限达到0.3 fM。

    一种双猝灭原降钙素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088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495084.3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抗体定向固定双猝灭电化学发光策略应用于原降钙素的检测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三氧化钼对三联吡啶钌具有良好的猝灭效果,金纳米粒子与三氧化钼成功的复合,进一步增强了三氧化钼对三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猝灭作用。采用HWRGWVC多肽链作为特异性捕获体,实现抗体的定向位点捕获。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加标回收法来检测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在人类血清中的样品回收率,以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得回收率的范围为100.3~104.2%,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一种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09245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40786.9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以铈和银掺杂的钨酸锑为基底材料,其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加光的捕获和生物分子的负载,铈和银元素的掺杂可提供电子通路,引起等离子体效应,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采用浸蘸法在铈和银掺杂的钨酸锑上原位消耗部分银离子生长硫化银,同时,将硫化铟修饰在铈和银掺杂钨酸锑/硫化银上形成的能带匹配结构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另一方面,利用具有优异导电性的硫化镉/聚多巴胺作为信号标记物,聚多巴胺可以通过Michael加成或Schiff碱直接结合生物分子,硫化镉可以与铈和银掺杂钨酸锑/硫化银/硫化铟更好的进行能带匹配,有效提高传感器的光电转换效率。基于此构建的生物化学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对小细胞肺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SiO2载体灵敏检测Hg2+的释放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

    公开(公告)号:CN11045589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808085.9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介孔二氧化硅通过分子释放原理对Hg2+进行灵敏检测的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利用二氧化硅作为载体封装甲苯胺蓝分子,特定适配体修饰的Au NPs作为封装介孔二氧化硅的分子门,从而合成了具有对Hg2+灵敏信号响应的金纳米颗粒封堵的包覆甲苯胺蓝的氨基化二氧化硅SiO2‑NH2‑DNA‑Au NPs@TB,基于特定适配体对Hg2+的特异性识别,通过电化学检测方法实现了对Hg2+的灵敏检测。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Hg2+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三维碳化钛-二硫化钼复合物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6629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571728.5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碳化钛-二硫化钼复合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通过混合-干燥法制备三维多孔碳化钛-二硫化钼(Ti3C2Tx/MoS2)复合材料,并以鲁米诺作为还原剂制备铂功能化三维Ti3C2Tx/MoS2(Lum@Pt/Ti3C2Tx-MoS2)作为传感基底,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标志物CYFRA 21-1的高灵敏检测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Ti3C2Tx/MoS2具有高导电性、高电化学活性、大比表面积与生物相容性,可高效催化水中的溶解氧转化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从而增强鲁米诺与O2•−之间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实现信号高效稳定输出,该传感器检出限低至18 pg/mL,线性范围50 pg/mL-50 ng/mL,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二硫化锡/硫化镉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6628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483184.7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硫化锡/硫化镉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二硫化锡/硫化镉为基底材料以可见光做光源来获得光电流;基底材料的两种组分能带匹配良好,大大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从而获得大的输出信号。待测β-淀粉样蛋白溶液的量不同,导致形成不同量的免疫复合物,进而导致了对光电信号不同程度的影响;该传感器对目标物表现出了高的灵敏度,宽的检测范围以及低的检出限,能够实现人体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的快速灵敏测定,对临床上患者感染类型的判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三氧化钨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黄曲霉毒素B1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845015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687088.7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氧化钨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黄曲霉毒素B1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利用湿化学法在氟掺杂的氧化锡FTO衬底上合成矩形的WO3纳米片,再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将结构独特的TiO2纳米刺紧密的结合在WO3纳米片上,WO3和TiO2的能带结构和晶格结构间的双重匹配,增强了WO3的光电响应和稳定性。再采用原位生长法结合上p型窄禁带半导体Ag2O纳米颗粒,得到光电活性显著提高的三氧化钨复合材料WO3/TiO2/Ag2O,该材料在谷胱甘肽存在的条件下,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活性。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牛血清白蛋白和黄曲霉毒素B1抗原组装到WO3/TiO2/Ag2O复合材料上,利用WO3/TiO2/Ag2O优异的光电活性以及黄曲霉毒素B1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检测,这对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