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方格金属网栅结构的电磁屏蔽光学窗

    公开(公告)号:CN101222840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988.0

    申请日:2008-02-04

    Inventor: 谭久彬 陆振刚

    Abstract: 一种具有双层方格金属网栅结构的电磁屏蔽光学窗属于光学透明件电磁屏蔽技术领域,电磁屏蔽光学窗由两层结构参数相同的方格金属网栅或金属丝网平行放置于光学窗或透明衬底两侧构成,双层方格金属网栅的方格边长大于传统单层方格金属网栅方格边长的2倍,且其两层方格金属网栅的间距为其方格边长的2~4倍,相对于传统单层方格金属网栅,采用双层方格金属网栅结构的光学窗在不降低透光率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微波以及毫米波的屏蔽效率,解决了已有光学窗电磁屏蔽技术中高透光率和强电磁屏蔽效率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适用于航空航天装备、保密设施和医疗诊断仪器等军用、民用光学透明件的电磁屏蔽。

    一种在曲面光刻圆环微结构阵列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28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23759.2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一种在曲面光刻圆环微结构阵列的方法和装置,属于激光直写曝光机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在球面等曲面基底表面上,制造圆环微结构组成的超表面、频率选择表面、金属网栅等应用时,存在加工困难、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曝光方法和相应的光刻装置。本发明装置的光路结构由空心圆环光束生成部分和空心圆环光束微缩部分组成,将入射的准直光束调制为曝光用空心圆环光束。本发明的曝光方法所调制的曝光光束具有圆环环宽更细、焦深更长、工作距离更长的优势,减少基底高度变化对曝光圆环的影响,降低对机械位移台的定位误差的需求,脉冲式激光束可直接曝光完整的单个圆环,极大地提升曝光效率。

    基于共速沉积模型的曲面超薄金属共掺杂镀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29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152399.3

    申请日:2025-0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真空溅射镀膜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共速沉积模型的曲面超薄金属共掺杂镀膜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预生成的膜厚确定两种靶材的溅射功率,利用在工作件上多溅射角度多点贴硅片沉积,测得沉积速率,并对同一水平半径带上的速率求平均值得到设定溅射角度下工作件上的点速率分布;对点速率分布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设定溅射角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并通过改变溅射角度多次重复前述过程,得到多天顶角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最后以平滑水平直线式的均匀速率为组合目标,找到令速率方差最小的一组权重因子,并根据组合出的均匀速率以及权重因子,分配不同溅射角度下的沉积时间。本申请可以实现在大面积复杂曲面上的高效单溅射或共掺杂均匀镀膜。

    基于电磁诱导透明的多功能太赫兹可调谐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816990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060199.0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基于电磁诱导透明的多功能太赫兹可调谐器件属于吉赫兹和太赫兹屏蔽及太赫兹波段通信领域,该多功能钙钛矿可调谐器件由多个阵列排布的单元组成,该基本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调控层、金属微结构层,设置于光窗表面,其中调控层为化学式MAPbBr3的钙钛矿薄膜。该新型结构通过使用波长为808nm的激光器调控钙钛矿薄膜的电导率,可以在0.59THz处调节透过率的变化,实现一种可同时满足光学透过、太赫兹波段低损耗传输及屏蔽状态的切换以及微波波段屏蔽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光学器件,可用于宽带屏蔽及6G通讯等领域。

    一种基于双低秩分解的金属网栅缺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113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94440.1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低秩分解的金属网栅缺陷检测方法,步骤如下:利用光学成像系统采集金属网栅图像作为输入,进行灰度变换和均值滤波,得到均匀的灰度图像;将SCp范数和γ范数双低秩分解模型引入鲁棒主成分分析中,构造LNRPCA模型,采用ADMM法求解,得到最优化的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将稀疏矩阵进行灰度拉伸,实现图像增强,然后进行显著图生成并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化的缺陷图像。本发明的LNRPCA模型使用SCp范数和γ范数联合优化低秩项,增加调参自由度,可对大奇异值赋予较大权重而过滤小奇异值,实现精准的缺陷提取;且LNRPCA无需训练过程,对金属网栅和织物等周期结构的多类型缺陷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基于相变材料的高透光宽带微波吸收可调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78952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678990.X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高透光宽带微波吸收可调光窗属于光学透明电磁屏蔽及微波吸收领域。该光窗由两层透明介质层、相变材料贴片阻抗层和透明微波屏蔽层共同构成,相变材料贴片阻抗层位于两层透明介质层中间,与透明微波屏蔽层间隔一层透明介质层。相变材料在绝缘态时,光窗无吸收;相变材料在金属态时,光窗通过相变材料贴片阻抗层引入电谐振弥补双法布里‑珀罗腔谐振产生的吸收鞍点,实现宽带吸收。本发明扩展了相变材料在宽带微波吸收可调领域的应用,且具有设计灵活、可调控、宽带、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一种可见光透明激光非对称传输的多功能防护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7590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93554.5

    申请日:2023-11-10

    Inventor: 陆振刚 徐贵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透明激光非对称传输的多功能防护光窗,由非对称激光防护结构置于透明光窗表面构成,该非对称激光防护结构由五种介质SiO2、低折射率TiO2、高折射率TiO2、LiNbO3和Nb2O5排列构成,设SiO2、低折射率TiO2、高折射率TiO2、LiNbO3和Nb2O5五种介质分别为A、B、C、D、E,则非对称激光防护结构排列为A(BA)NDA(CA)MEA(BA)N,N和M分别为介质对(BA)和(CA)的重复周期数,且M=N+1。适用于1064nm激光非对称防护的介质层A、B、C、D和E的厚度分别为180.9nm、131.4nm、112.7nm、238.6nm和240.7nm。本发明可有效用于1064nm波长激光非对称防护系统中,实现对弱光的高透过率和不同方向入射强光的非对称防护,并同时实现可见光400‑780nm波段高透明。

    一种基于石墨烯和透明介质与超薄掺杂金属的透明完美微波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1305618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061244.0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一种基于石墨烯/透明介质与超薄掺杂金属的透明完美微波吸收器属于光学透明件电磁屏蔽领域。该器件利用共掺杂沉积方法在超薄厚度条件下得到表面连续、粗糙度极低的高质量掺杂金属膜。将石墨烯与透明介质组成石墨烯/透明介质单元,进而与超薄掺杂金属构成微波谐振腔。由于超薄掺杂金属薄膜厚度在几十纳米以下,远远小于微波段电磁波波长,可以提供稳定的宽频段强电磁反射,解决了传统微波谐振腔中反射层电磁反射率存在频率依赖性的问题,为微波吸收器提供了新型的电磁反射结构。进一步,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得到相应透明介质层厚度可以实现对设计频点微波的完美吸收,并可以使用多层石墨烯/透明介质单元与超薄掺杂金属组成多频点谐振腔,引入多个频点的吸收谐振,极大地拓展了微波吸收器的吸收带宽,实现高性能的宽频带微波吸收。

    一种可见光透明的红外/激光兼容隐身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52367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54713.9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见光透明的红外/激光兼容隐身器件,包括若干个周期性排列的吸波单元,每个吸波单元由上层图案贴片层(1)、中间介质层(2)和下层导电薄膜层(3)组成,所述的上层图案贴片层(1)由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绕贴片层的中心点经90°的四重旋转后形成。本发明在10.6μm处实现高吸收,同时在8~14μm长波红外探测波段控制杂散吸收峰的影响,解决了长波红外与激光隐身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在5~8μm红外非探测波段设计宽频多峰吸收,实现红外辐射散热功能;通过器件各层材料的选择,在实现多频段隐身功能的同时保证器件的表面高透光特性。

    一种基于介质-超薄掺杂金属-介质的网栅结构电磁屏蔽光学窗

    公开(公告)号:CN1130561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061247.4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一种基于介质‑超薄掺杂金属‑介质的网栅结构电磁屏蔽光学窗属于光学透明件电磁屏蔽领域。该光学窗利用共掺杂沉积方法在超薄厚度条件下得到表面连续、粗糙度极低的高质量掺杂金属膜。并进一步利用透明导电的介质‑超薄掺杂金属‑介质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制作网栅结构,大幅提升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并相对于金属网栅结构,抑制了其可见光波段的强光学衍射效应,解决高级次衍射能量分布集中带来成像质量退化的问题。同时开孔状的网栅结构增强了红外波段金属薄膜的通透性,扩展了金属薄膜在红外波段应用的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