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66425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290617.3
申请日:2010-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带有V型排水槽的超滤膜池,它涉及一种超滤膜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超滤膜池液面漂浮着大量的泡沫,无法去除以及侧向进水造成膜丝的断裂,严重恶化出水水质的问题。所述超滤膜池还包括V型排水槽,所述V型排水槽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V型排水槽设置在池体内的一侧壁上,且均与超滤膜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V型排水槽的底部沿长度方向为锯齿形,且V型排水槽的底部与超滤膜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池体的底部,且进水管的出水口向下,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与池体的长度方向一致设置。本发明的超滤膜池采用V型排水槽进行表面扫洗,能收集池体的表面污染,延长池体的放空周期,提高产水率2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915824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46081.5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浸没式膜池出水水质快速巡检装置,它涉及一种巡检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水质巡检装置需要在每个膜池均安装一套水质监测设备,大大增加了膜池的成本问题。多个连接膜池支管道均与两个主管道中的一个相连通,每个连接膜池支管道上安装有一个自动阀门,所述两个主管道通过连接管道相互连通,所述抽吸泵安装在连接管道上,所述浊度仪、pH计、颗粒计数仪和余氯检测仪分别各通过一根巡检管道与两个主管道中的剩余一个相连通,每个自动阀门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浊度仪、pH计、颗粒计数仪、余氯检测仪分别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的巡检装置大大降低了膜池的成本;本发明的巡检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063897.7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吸附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与吸附药剂投加系统向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和吸附剂以去除中、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吸附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0429159C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610010536.7
申请日:2006-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高锰酸钾和氯联合控制超滤膜藻类污染的预处理方法。向水库含藻水中投加高锰酸钾和氯两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3~2mg/l,氯的投加量为0.2~3mg/l,两种氧化剂同时投加,快速混合后,经过5~20分钟絮凝反应,上清液用提升泵打入超滤膜,经膜组件的错流过滤得到饮用水。本发明方法通过吸附和共沉降作用提高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从而减少进入超滤膜的藻类数量,从而有效控制膜的藻类污染。与单独预氯化相比,本发明可减少超滤膜进水藻类数量40%以上,对有机物、铁、锰去除率均可以提高20%以上,延长超滤膜反冲洗周期15~45分钟。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单,减少基建投资和初期投入,控制膜的化学清洗频率,有效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9.6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和装置。是一种针对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而开发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将生物活性炭滤池和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联用来深度净化饮用水。待处理的原水首先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水中颗粒物被部分截留,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被部分降解,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负荷得以降低;滤池出水再进入到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当中;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对滤池出水再次进行生物处理,水中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再次得以降解;最后,经两级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由抽吸泵从超滤膜组件中抽出,超滤膜强大的去除水中颗粒物、截留两虫、水蚤、红虫、藻类、细菌甚至病毒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安全卫生的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6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7.7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吸附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与吸附药剂投加系统向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和吸附剂以去除中、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吸附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97361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35249.1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智能调控陶瓷膜微藻回收系统和方法。本发明涉及微藻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微藻培养池中接种目标微藻品种,并依据微藻的生长特性设定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物质添加量初始培养条件;通过智能监测模块对微藻培养池内的各项参数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通过反馈控制单元对陶瓷膜过滤单元进行控制,改善培养液的过滤性能,维持膜通量的稳定。较于传统陶瓷膜回收方法,微藻回收效率显著提高了30%以上,膜污染程度降低了4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微藻回收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微藻资源的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4745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200684.3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局部增强电场纳滤饮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饮用水消毒剂氧化性能强、纳滤膜耐氧化性弱、消毒工艺与纳滤工艺难以兼容的问题。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原水箱、LEEFT单元和纳滤单元;所述原水箱用于将原水输送给所述LEEFT单元;所述LEEFT单元用于去除原水中的颗粒物和细菌,并将去除颗粒物和细菌后的原水输送给纳滤单元;所述纳滤单元用于将原水深度处理出清水和浓水,还用于重复对所述浓水进行处理。本发明适用于饮用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21021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1403223.9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二硫化钼油相掺杂的纳米薄膜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属于膜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纳滤膜渗透性与截留性相互制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1:将聚醚砜超滤膜置于异丙醇溶液中浸泡浸泡过夜;步骤2:室温下配置哌嗪水相溶液;步骤3:室温下配置均苯三甲酰氯的正己烷溶液,然后加入二硫化钼纳米片粉末,得到二硫化钼纳米片掺杂油相溶液;步骤4:依次将膜在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中浸泡,得到改性膜材料;步骤5,干燥固化,得到二硫化钼油相掺杂的纳米薄膜复合膜。本发明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膜材料的渗透性、亲水性,实现了截留能力、通量、抗污染能力的综合提升,其在苦咸水淡化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1781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454784.9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偏氟乙烯氧化锰双层复合催化超滤膜的制备方法,涉及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层复合催化超滤膜的制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方法制备出的超滤膜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效果差的问题。制备方法为:分别配制出聚偏氟乙烯铸膜液和氧化锰催化剂铸膜液;采用双刀刃刮膜刀在无纺布上进行刮膜,刀刃高度高的一侧倒入所述聚偏氟乙烯铸膜液,刀刃高度低的一侧倒入催化剂铸膜液,静置后放入去离子水中进行相转化,获得双层复合催化超滤膜。本发明适用于水处理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