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215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60776.1
申请日:2009-0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82B1/00 , B82B3/00 , C01B31/02 , H01L31/0224 , H01L31/0216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导率透明金属型单壁纳米碳管薄膜,该薄膜主要由衬底和位于其上方的金属型单壁纳米碳管层组成,在透光率为85%的条件下,该薄膜的方块电阻小于100Ω;该薄膜由湿法工艺制得,其步骤包括混合型单壁纳米碳管原材料的获得、混合型单壁纳米碳管的分离、金属型单壁纳米碳管层的制备。本发明用透明的金属型单壁纳米碳管薄膜取代现有技术中通用的透明导电电极ITO,可以降低光电器件的制造成本,提高器件性能;与透明导电电极ITO相比,所述金属型单壁纳米碳管薄膜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和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特别适合应用于柔性衬底上光电器件的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69011.0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18/15 , G06F18/2433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Autoformer的盾构刀盘扭矩的多步预测控制方法,包括:选取多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参数,将刀盘扭矩作为输出参数,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原始样本集;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所述原始样本集中的冗余参数分析过滤,筛选出关键影响参数,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刀盘扭矩预测数据集;将所述刀盘扭矩预测数据集分批输入Autoformer模型中,以贝叶斯优化对Autoformer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构建BO‑Autoformer预测模型,对刀盘扭矩进行多步预测;采用SHAP方法对建立的刀盘扭矩多步预测模型进行全局解释,计算输入参数以及时间步对刀盘扭矩的Shapley值,获得不同特征对预测结果的贡献度。本发明建立的贝叶斯优化Autoformer模型,可实现刀盘扭矩高稳定、高精度的多步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807399.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Q30/0201 , G06F18/241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建筑绿色节能改造评价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S100,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获得各指标评价数据,并建立原始数据矩阵;S200,基于所述原始数据矩阵,计算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分配各评价指标权重,获得综合权重,并建立权重矩阵;S300,构建评价标准梯形云,建立关联度矩阵,并结合所述权重矩阵,获得评价向量,确定评价等级。本发明将模糊变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适应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评价需求,为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决策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795673.6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E21D9/093 , G06N20/20 , G06N7/01 , G06F18/243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5B13/04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盾构近接结构安全预测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盾构施工参数获取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引入BO方法对NGBOOST预测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根据所述归一化样本数据集构建并训练以所述输出变量为控制目标的BO‑NGBoost预测模型,通过所述BO‑NGBoost预测模型对所述输出变量进行预测,输出BO‑NGBoost预测结果;对比评估BO‑NGBoost、BO‑SVR、BO‑BP、BO‑RF以及BO‑LGBM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确定BO‑NGBoost预测模型的精确性;根据BO‑NGBoost预测结果划分盾构近接结构安全风险等级;根据盾构近接结构安全风险等级输出相应的安全控制策略,实现盾构施工过程中近接结构安全风险智能化预测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849752.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FEM自动化框架的智能化隧道参数化建模与仿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原位地质点云数据和图纸建立盾构隧道施工精细化BIM模型;将盾构隧道施工精细化BIM模型导入BIM‑FEM自动化集成框架中,进行数据传递、精细化网格划分和检查优化,获得满足ABAQUS分析要求的FEM近接工程网格模型;将所述近接工程网格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变形模式,生成FEM近接工程数值模型;通过FEM自动化预处理流程对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本发明提高了隧道开挖ABAQUS数值模拟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能够满足大规模精细化的地下工程计算要求,能够增强复杂地下工程的安全模拟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7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25712.8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N3/126 , G06N20/20 , G06F11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变形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盾构施工监测数据,并进行监测数据预处理;构建并训练BO‑NGBoost预测模型,引入SHAP方法,以既有隧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为预测指标,对所述BO‑NGBoost预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引入NGBoost既有隧道变形回归预测算法作为多目标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构建基于BO‑NGBoost‑SHAP‑NSGA‑Ⅲ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NSGA‑III算法对盾构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进行优化,获取Pareto最优解集;根据所述Pareto最优解集,通过TOPSIS法确定满足盾构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最优的盾构施工参数,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盾构下穿施工工程中的既有隧道变形的高精度预测,也实现了盾构施工参数的多目标智能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707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51316.8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砟轨道板多点联动注浆抬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无砟轨道板的所有注浆控制点的需求抬升量,根据所述需求抬升量中最大抬升量,将所述注浆控制点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阶段抬升区域;设置注浆模式,为每个所述阶段抬升区域分配相应的注浆模式,注浆工作开始后,获取每个阶段抬升区域内所有注浆控制点的需求抬升量,对需求抬升量进行排序并将与需求抬升量相对应的注浆点进行编号,首先对需求抬升量最大的注浆点进行注浆,待抬升至预设范围后,同时对需求抬升量最大的注浆点和下一个注浆点进行同步注浆,依次类推,直至所有注浆控制点抬升至下一阶段抬升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326801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842503.2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描方法,步骤是:A、建立数据库:建立立体二维码对应的平面二维码图形数据库;B、图像扫描:用手机摄像头对立体二维码进行图像扫描;C、识别每个像素点等灰度值:通过加权变换将三原色光模型的三分量转化为图像灰度值;D、将每一点的灰度值与周围八个点的灰度值对比;E、在灰度值发生骤变的点;F、根据骤变点计算回归线,即为凹凸方格交界线;G、将凹凸方格交界线与数据库对比;H、库中存在相似图形:库中存在与交界线相似的二维码图形,该图形为立体二维码的原二维码图形;L、得出相应数据。增强了二维码的使用寿命,方法易行,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用于识别颜色统一、自身厚度小的钢制品上的二维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44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510897606.4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式裂缝感知器,包括控制模块、编码器和裂缝放大感知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和/或外部接口。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编码器、显示模块与外界接口(可接RFID);裂缝放大感知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和机械式裂缝放大器。机械式裂缝放大器可以将微小裂缝宽度放大,放大后的裂缝宽度经由光电传感器感知,再经编码器传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编码器传输的数据,并处理后传输至外部接口,同时传输至显示模块显示。将本发明置于待测结构部位,借助裂缝放大和实时感知,并将数据传输给外部接口,本发明能方便现场管理人员实时、自动、高精度地了解监测结构的开裂裂缝状态,从而减少事故隐患,同时设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40620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845677.4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19/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标签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级联逻辑门控式有源电子标签的监测系统。该系统以事件监测层为最底层,逻辑门层为上层的倒立树状结构,事件监测层和逻辑门层都有多个节点,事件监测层每个节点安放电子标签A,逻辑门层每个节点上安放电子标签B,电子标签A将每个事件的安全状态进行呈现,并将每个事件的逻辑状态传递给上一层的电子标签B,电子标签B中的逻辑门控状态评估模块将下一层的逻辑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后将该逻辑节点的安全状态进行显示,并将该节点的逻辑状态传递给上一层的电子标签B,由此建立以逻辑节点为终点的多级级联逻辑式系统。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多个事件,多层次、多参数的对象的安全状态实时监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