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67224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4410.7
申请日:2008-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69
Abstract: 基于多域协同多址技术的脉冲超宽带通信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多域协同的脉冲超宽带系统多址的通信方法,以解决随着用户数增多,超宽带系统中不同用户信号碰撞的概率增大,导致系统误码率较高的问题。首先计算线性叠加系数并存储于发射端叠加系数存储器中;生成的切普波形经过平移加权叠加得到基本脉冲波形gn(t)对信息b(t)进行调制;基本脉冲波形根据跳时序列跳时得到发射信号sn(t);在接收端sn(t)分为两路,分别做pn阶和2-pn阶分数傅立叶换,分数傅立叶变换域滤波后分别做-pn阶和pn-2阶分数傅立叶反变换;两路信号相加得到时域重构;根据与发端相同形状的脉冲波形和跳时序列,模板信号产生器产生积分模板信号并与重构后的信号相关,根据相关结果及调制方式进行判决,信息输出器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262652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64264.8
申请日:2008-04-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移动自组网的多媒体分布式指挥调度系统,它涉及的是通信技术中移动网络多跳通信和多媒体流传输方法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采用现有的传统的集群式的指挥调度系统所带来的只能进行语音传递和指挥系统不能灵活、快速移动等问题。该系统由多个同样配置的移动终端组成,这些终端可以快速、自发组织,形成移动自组网;各个移动终端通过多跳路由来实现多媒体流的传输;可以通过向各个移动终端输入控制指令从而达到对其他终端进行指挥调度的目的。在这种分布式组网方式中,允许指挥者或是移动终端在无基础通信设施的环境中进行无缝的互连互通;该系统支持单播、多播等传播方式,本系统的终端具有对等性,所以本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566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64286.4
申请日:2008-04-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27/26
Abstract: 频域直扩-分数域跳频混合信号的产生和接收方法及装置,它解决了现有频域直接序列扩频与分数域跳频这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信号产生方法为:由信号源获得两路二进制数字信号;对第一路发送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获得直扩信号;对第二路发送信号进行跳频获得分数域跳频信号;将上述两路信号相加获得混和扩频发送信号。本发明的信号接收方法为:将接收信号进行解跳获得解跳信号;将接收信号先后进行p阶傅立叶变换、去峰值、离散2-2p阶分数傅立叶变换、去峰值、离散p-2阶分数傅立叶变换、解扩、解调获得到解扩信号;将上述解扩信号和解跳信号通过并/串转换获得到原始发送的用户信号。本发明将现有两种扩频技术结合到一起,增强了系统隐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406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64197.X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抗多址干扰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它涉及直接序列扩频无线通信领域,它是为了解决多址干扰高,新加入的用户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息的问题。在现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送器上增加了多址干扰计算模块(11),用于计算出初始相位值;并将计算后的初始相位值发送到第一初始相位发生器(12);第一初始相位发生器(12),用于产生初始相位,接受多址干扰计算模块(11)的计算出的初始相位参数并发送到第一载波发生器(13)。在现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接收器上增加了第二初始相位发生器(17),用于产生与发射装置中的第一初始相位发生器相同的初始相位参数,并发送到第二载波发生器(18)。本发明在原有直扩通信系统基础上提高系统容量,实现简单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37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910350329.3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3M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联合块稀疏模型的信号重构方法,属于分布式压缩感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建立基于混合支撑集模型的联合块稀疏模型,然后利用了基于混合支撑集模型的联合块稀疏模型的结构特点对信号的公共部分进行重构,再使用BOMP算法,逐个重构出每个信号的特有部分,最后将原信号公共部分与特有部分的重构结果相加,完成对原信号的重构。本发明解决了在多天线以及信号稀疏系数成块分布的情况下,接收端如何以低量测值、低信噪比,精确地重构原信号的问题。本发明可用实际通信场景中接收端的信号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1174147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568484.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W24/02 , H04W24/08 , H04B7/045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大尺度衰落跟踪的业务卸载方法,它属于Cell‑Free Massive MIMO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得到在t=0时刻下所有用户与所有接入点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信息β0,并利用这一数据信息对用户下一时刻的大尺度衰落信息进行预测,接着依据大尺度衰落信息估计结果进行降序排列,对下一时刻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接入点集合进行筛选。在获取接入点集合后,将用户所需业务向对应接入点进行卸载,这样当用户下一时刻更新与其通信的接入点集合后,可以直接进行对应业务的卸载。这一方法通过筛选与用户进行通信的接入点,相较于标准Cell‑Free Massive MIMO系统可以降低约70%的回程链路负载量。本发明可以应用于Cell‑Free Massive MIMO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3847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0430447.5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7/3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稀疏表示最大分量的频谱感知方法,属于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OMP算法第一次迭代,得到稀疏表示的最大分量,对最大分量进行平方操作得到检验统计量;然后,根据要求设定虚警概率,按照设定的虚警概率计算感知门限,最后把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和感知门限进行比较得到频谱感知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频谱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低信噪比情况下频谱感知性能低的缺点。本发明可用于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0768212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710993712.1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1/00 , H04B17/336
Abstract: 多用户共享接入技术上行链路的先并后串多用户检测方法,本发明涉及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MMSE‑SIC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高、处理时延大;MMSE‑PIC检测算法检测性能差;以及准并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和处理时延相比MMSE‑SIC更小,检测性能相比MMSE‑PIC更好,但是检测性能仍然较差的问题。一、每个用户将各自的调制符号通过一条高斯白噪声信道传输,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二、计算每个用户的SINR;三、设置门限值M;取SINRk≥M的情况做PIC检测;四、将SINRk≥M的所有用户从K个用户中除去,计算剩余用户的SINR,执行三,直至剩余用户为0。本发明用于多用户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12475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710283940.X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W52/24
Abstract: 基于无偏广播Gossip算法的双层网络功率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双层网络功率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有向图网络中收集基站节点所属用户的信干噪比存在偏差,导致功率控制过程无法获取平均信干噪比的问题。具体过程为:步骤一、初始化,设定t=0时刻各个基站的发射功率为最大发射功率;步骤二、采集步骤一中各个基站所属用户的SINR信息;步骤三、利用无偏广播Gossip算法对步骤二得到的SINR信息进行分布式平均共识,得到各个基站t时刻的参考SINR值;步骤四、利用参考SINR值调整各个基站的发射功率,直到各个基站所属用户的SINR相同。本发明用于移动通讯网络控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915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18381.0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阵列式探地雷达的高速异步串行数据传输方法,它属于阵列式探地雷达系统的板间数字信号高速异步串行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高速异步串行传输方法中存在码元串位,导致采集板和主控板之间数据传输的速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仅仅采用五倍于码元传输速率的采样时钟就能实现数字通信的位同步,就能克服现有方法容易出现码元串位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而且,在没有随路时钟的条件下,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节省传输通道,在阵列式探地雷达系统中,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大于80Msps的传输速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阵列式探地雷达系统的板间数字信号高速异步串行传输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