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52003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044449.4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402 , B23K26/064 , B23K26/08 , B23K26/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激光束分离光学晶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利用高峰值功率、低脉冲能量的第一激光束在光学晶体内形成光损伤线形成的一个损伤截面,利用低峰值功率、高脉冲能量的第二激光束作用于所述损伤线所形成的损伤截面上,使光学晶体分离。装置包括二维工作台和两套激光加工系统,激光加工系统均包括Z轴移动机构以及依次位于同一光路上的激光器、扩束准直镜、第一反射镜和聚焦镜;聚焦镜固定在Z轴移动机构上。本发明利用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无机械作用力和对激光具有透明性的特点,对光学晶体进行分离,实现在分离光学晶体过程中无碎裂、分离精度高、可任意方向分离和无污染的目的。本发明特别适用于KDP光学晶体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032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118371.0
申请日:2012-04-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激光多点聚焦加工系统,结构为:激光器、扩束镜、导光镜、聚焦透镜和第一、第二全反射镜依次位于同一光路上,第一全反射镜为中间开有小孔的球面或非球面镜,其曲率半径小于二个全反射镜之间最小距离的一半;工作时,第一全反射镜凹面向xy两维工作台,其光轴与激光光轴重合;小孔的中心与激光光轴重合;聚焦透镜的位置上、下可调,二个全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可调。该系统可以将激光入射到透明材料的单聚焦点转换成同光轴多聚焦点,提高被切割分离的透明脆性材料沿厚度方向上激光能吸收的均匀性,从而使透明材料沿厚度方向上受热均匀增强,沿厚度方向产生的应力差别将急剧减小,实现激光对透明脆性材料高质量、高效率、高成功率地切割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030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118374.4
申请日:2012-04-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激光加工头,该加工头通过连接件将扫描振镜式激光加工头和喷嘴式激光加工头组合成一个封闭结构,使工作时激光束进入扫描振镜式激光加工头,经过扫描振镜式激光加工头投射到喷嘴式激光加工头,再汇聚到固定在两维工作台上的工件表面上。连接件可采用连接筒,位于所述两维全反扫描振镜与聚集透镜之间,或者位于聚集透镜与同轴加工喷嘴之间。本发明克服现有的两种激光加工头所具有的缺陷,充分利用它们的长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激光加工头,可以实现以上二种激光加工方式,不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增强了激光加工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011123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62229.6
申请日:2010-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微熔覆专用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激光加工系统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CCD监测定位系统和直写系统;CCD监测定位系统包括同轴CCD传感器、旁轴CCD传感器、变焦透镜、成像目镜、变焦光学系统、旁轴成像物镜和外接监视器;直写系统包括微细笔直写装置和微喷直写装置;微细笔直写装置包括支架,导轨、气缸、滑块、活塞杆、千分表、微距调节螺母和微细笔;微喷直写装置包括水浴锅、导气管、微压表和微喷工具;该设备合理设计了激光光路、微喷和微细笔的安装工位及工作方式,将激光加工与微细笔、微喷直写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上,实现多种加工手段的优势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0243085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03415.2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加工自动调焦装置,该装置包括Z轴移动系统、激光聚焦系统、控制系统和激光位移检测系统,控制系统与Z轴移动系统及激光位移检测系统电连接,激光位移检测系统与激光聚焦系统刚性连接在一起固定在Z轴移动系统上,随Z轴移动系统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控制系统根据激光位移检测系统提供的电信号的符号和幅值控制Z轴移动系统的位移。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不受材料性质的限制,即:金属和非金属均可应用,应用范围广;由于是非接触测量,不受材料表面情况限制,不会损坏材料表面;检测精度高,可达纳米级精度,故可用于纳米级的激光自动调焦高进度应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013332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57809.6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选择性烧结制备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阳极的方法及装置。方法采用波长为355nm~3.4µm的激光束作用于纳米半导体颗粒多孔膜,使纳米半导体颗粒多孔膜中的纳米半导体颗粒之间以及纳米半导体颗粒与导电膜之间由物理点接触转化为颈型化学连接;激光的功率密度为1-100瓦/cm2,扫描速度为1-900mm/s。该装置包括依次位于同一光路上的激光器、均分镜、扩束准直镜、光阑、导光镜和聚焦镜,光阑为活动安装,可以根据激光聚焦光斑的要求进行替换,均分镜为整形镜或积分镜。本发明可对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纳米半导体颗粒多孔膜进行高温烧结热处理但不会对光阳极的柔性塑料基板造成任何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2011123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62229.6
申请日:2010-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微熔覆专用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激光加工系统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CCD监测定位系统和直写系统;CCD监测定位系统包括同轴CCD传感器、旁轴CCD传感器、变焦透镜、成像目镜、变焦光学系统、旁轴成像物镜和外接监视器;直写系统包括微细笔直写装置和微喷直写装置;微细笔直写装置包括支架,导轨、气缸、滑块、活塞杆、千分表、微距调节螺母和微细笔;微喷直写装置包括水浴锅、导气管、微压表和微喷工具;该设备合理设计了激光光路、微喷和微细笔的安装工位及工作方式,将激光加工与微细笔、微喷直写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上,实现多种加工手段的优势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01786200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15968.0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由曲面上的投影式激光刻蚀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振镜和三轴坐标定位技术相结合,采用分块平行投影和高度映射原理,基于自由曲面零件的离散点云模型直接进行表面激光精密刻蚀加工。该方法利用激光加工在聚焦镜焦深范围内光斑形状尺寸、能量分布等加工特性保持不变的特点,将自由曲面转化为若干平面子块的加工,即便采用现有的激光刻蚀加工工艺也可以大幅度提高自由曲面高精度加工时的效率。激光束的聚焦光斑可达几个微米直径,比传统刀具加工部位的尺寸小很多,通过控制激光能量特性,可实现10微米左右的加工精度。该方法能够在满足自由曲面表面图案刻蚀加工的高精度、高效率要求前提下,实现自由曲面的高可靠性、柔性化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030325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910693520.8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8 , B23K26/402 , B23K26/046 , B23K26/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激光复合切割分离透明脆性材料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是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和连续激光两者同时作为贝塞尔激光光源,将两者同光轴合束得到贝塞尔合成激光束对透明脆性材料进行激光扫描,同时基于该贝塞尔合成激光束中超短脉冲激光部分对透明脆性材料的烧蚀改性机理、以及连续激光部分的热应力切割分离机理,实现激光复合切割分离透明脆性材料。本发明通过对切割方法的切割原理、加工工艺流程的整体设计,以及对应装置的各构成组件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等进行改进,可一次高速完成切割分离透明脆性材料,无需后续施加分离力或温差进行分离工序,能够简化工艺流程,提高激光切割分离透明脆性材料的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756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21742.3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记忆相变材料复合结构AFSS的变频方法及装置。通过制备一种金属材料与记忆相变材料的复合型频率选择表面,并采用一种三维脉冲激光扫描装置,输出特定范围脉冲宽度和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光束对复合单元阵列结构频率选择表面进行快速扫描,诱导复合单元阵列结构中的记忆相变材料在高阻态与低阻态之间快速切换,改变复合谐振单元的等效导电尺寸,实现调控频率选择表面电磁传输性能变化的功能,形成主动可变的谐振图案阵列和频率选择通带。本发明通过激光诱导金属‑记忆相变材料复合单元阵列中的记忆相变材料,实现频率选择表面的主动变频功能,具有快速、可逆、相变效果显著、非易失性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