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0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063843.0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电磁‑摩擦风能采集器,包括:电磁发电单元、摩擦发电单元以及旋转凸轮组件,旋转凸轮组件的一侧与电磁发电单元转动连接,旋转凸轮组件的另一侧与摩擦发电单元接触或分离设置;风能驱动旋转凸轮组件旋转时,旋转凸轮组件与电磁发电单元发生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磁发电电能;旋转凸轮组件与摩擦发电单元发生往复运动,产生摩擦发电电能。本申请集成了摩擦以及电磁两种换能模式,通过风能驱动能量采集器工作,在有限的体积内最大限度的收集风能。风能采集器打破传统单能量采集模式,将摩擦与电磁进行复合,以一种最高效的方式收集能量,且本申请减少摩擦层之间的损耗,使得风能采集器更加经久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76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575308.4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深水机械延时的多配重舱连接分离装置,包括:连接舱、多个吊环以及多个配重舱,其中,所述连接舱中设有连接分离机构,所述吊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分离机构可分离连接,所述吊环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配重舱。本申请具有稳定性高,连接牢固,分离有效、灵活、方便,保证了配重舱的稳定连接和多级分离;本申请中的连接分离机构能够保证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较小的扰动,在分离时,按照预定时间分离配重舱,在尽量减少配重舱损失的情况下,保证测试仪器的主要部分和数据载体的可靠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33212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11308.X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碳材料微纳制造领域,涉及聚焦电子束高分辨图形加工、碳基新材料元素结构分析、微纳结构形貌观测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束诱导石墨烯纳米条带原位生长制造技术,即,使用高能电子束(30μm光阑、30kV牵引电压、280 pA电子束流)对铜基底表面有机高分子薄膜进行辐照以获得石墨烯的方法。一方面,电子束与有机分子碰撞过程中会驱动碳原子重新排布形成石墨烯晶体结构,且电子束1~3nm尺寸光斑有助于高分辨石墨烯结构的制备;另一方面,电子束轰击有机高分子薄膜将在局部产生数百度高温,铜金属在高温环境下会对有机高分子中的碳原子产生解析作用,电子束真空曝光系统有助于铜基底对石墨烯的高温催化作用,提升石墨烯纳米条带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978622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1482391.X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在常温下实现不同晶圆材料实现良好键合的晶圆键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第一晶圆以及第二晶圆,第一晶圆具有满足预定条件的第一键合面,第二晶圆具有满足预定条件的第二键合面;步骤2,对第一晶圆以及第二晶圆在常温下进行键合前预处理;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第一晶圆的第一键合面与第二晶圆的第二键合面进行键合,其中,步骤2中,键合前预处理包括等离子活化和预定清洗;步骤3中,是在常温条件下,并在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进行预键合得到预键合体,再将该预键合体,在压力范围为1000N‑12000N以及真空度为9.8×10‑3‑1.1×10‑8Pa的条件下,保持0.5‑20h,完成最终键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26617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356928.6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2K35/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外壳,其内具有筒形结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安装位,第一磁铁仓,其与所述外壳底部的安装位可抽拉式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仓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磁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三磁铁,其与所述第一磁铁同极相对设置并悬浮设置在所述筒形结构内部,以及,至少一个线圈仓,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线圈仓内容纳有发电线圈。本申请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三磁铁的匹配关系,确定第三磁铁最佳的平衡位置、切割磁力线位置、振幅及谐振频率,以实现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电能的输出最大化,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其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的高适应性和谐振频率最佳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12527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62862.8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B81C1/00 , B81B7/02 , H01L41/33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力学传感器用铌酸锂单晶薄膜图形化刻蚀方法,包括:制作铌酸锂薄膜;清洗上述铌酸锂薄膜;在上述铌酸锂薄膜表面涂覆光刻胶或溅射金属薄膜,使用紫外光刻技术得到刻蚀用掩膜层;使用丙酮浸泡铌酸锂薄膜,剥离薄膜表面光刻胶;使用离子束刻蚀机对铌酸锂薄膜刻蚀;将刻蚀后薄膜进行标准清洗清除表面光刻胶残留获得铌酸锂薄膜图形化结构。本申请实现了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完成了铌酸锂单晶图形化刻蚀,获得了低粗糙度、高深宽比、高可靠性的铌酸锂图形化结构,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优化,实现了铌酸锂的高质量长时间连续刻蚀,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样品的成品率,为力学传感器的后继工艺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02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88599.1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密度MEMS微纳线圈柔性异质集成方法,包括:准备刚性基底并清洗;在刚性基底上生长剥离层;在剥离层上沉积多层MEMS微纳线圈,相邻层的MEMS微纳线圈之间沉积薄膜隔离层,将多层MEMS微纳线圈互连,并在最顶层沉积薄膜绝缘层;在薄膜绝缘层上沉积薄膜种子层,再电镀金属应力层;调节金属应力层的厚度,将MEMS微纳线圈剥离;将MEMS微纳线圈与柔性基底进行集成;依次将金属应力层、薄膜种子层去除;在薄膜绝缘层上开孔;将多层MEMS微纳线圈进行互连并折叠。本申请通过可控剥离方法将刚性基底上多层互连的MEMS微纳线圈转移至柔性基底上,并通过柔性基底折叠形成多层堆叠结构,大幅提升线圈匝数,解决狭小空间下MEMS电磁能量采集器的低输出电压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8061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926146.1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基于温度采集器的第一控制方法以及基于上位机的第二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方法和所述第二控制方法配合使用。本申请主要应用于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通过轮询的方式,实现了温度采集器的工作状态监测,且防止了数据传输的冲突,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在实现高温预警,工作状态监测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温度采集器的功耗;还可以实现上位机多种警示方式,温度数据图表显示以及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3644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358946.8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电压电复合微能源采集器,包括:外壳,磁电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在外界振动刺激下,所述磁电模块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以及压电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磁电模块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发电效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高,通过将具有互补工作模式的压电模块、磁电模块两种发电模块集成设计,从而实现对机械能的高效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026617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356928.6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2K35/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外壳,其内具有筒形结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一安装位,第一磁铁仓,其与所述外壳底部的安装位可抽拉式连接,所述第一磁铁仓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磁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三磁铁,其与所述第一磁铁同极相对设置并悬浮设置在所述筒形结构内部,以及,至少一个线圈仓,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线圈仓内容纳有发电线圈。本申请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三磁铁的匹配关系,确定第三磁铁最佳的平衡位置、切割磁力线位置、振幅及谐振频率,以实现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电能的输出最大化,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其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的高适应性和谐振频率最佳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