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斜管污水沉淀池

    公开(公告)号:CN10867159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98297.7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黎剑鸣

    Inventor: 黎剑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21/02 B01D21/0006 B01D21/00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式斜管污水沉淀池,包括排污箱、电机箱、排污开关装置、刮泥装置、斜管沉淀池、抽泥斜管、抽泥箱、抽泥水泵、抽泥管路,所述排污箱内部设有电机箱,排污箱的顶面上固定着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与排污箱的交界处两侧设有排污开关装置,斜管沉淀池内底部设有刮泥装置,固定网板固定在斜管沉淀池内部四周侧壁上,固定网板的顶面倾斜固定着多排抽泥斜管,抽泥斜管由斜管本体、沉淀凹槽、抽泥腔和抽泥口构成,抽泥口通过抽泥管路与抽泥泵相连,本发明通过设有多个波浪式沉淀凹槽的新型抽泥斜管可以在无需停工和人力清洗的情况下,利用抽泥泵和抽泥管路快速高效的完成斜管的清洗工作,而且不会引起水体二次浑浊。

    一种塔式水平流沉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49643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620183.0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式水平流沉淀装置,包括:多组水平导流单元,所述水平导流单元为两块长条形的竖直导流板、两块长条形的倾斜导流板构成的下部开口的半封闭腔,竖直相邻的竖直导流板、倾斜导流板形成滑泥口;水平相邻的所述导流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单元分别相连,相邻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滑泥沉降通道。本发明的水平导流单元将待处理污水与已经沉降的污泥进行了区间分离,污水的流动不影响已经沉降下来的污泥,避免了污水对已沉降污泥的二次干扰,使悬浮物一次性沉降形成污泥经滑泥槽排出,提高了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效率。

    一种新型水平管沉淀池

    公开(公告)号:CN10594441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78510.9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贾贝尔

    Inventor: 贾贝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21/02 B01D21/0045 B01D21/0051 B01D21/2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平管沉淀池,包括上层的沉淀分离装置以及下层的沉淀排泥装置,沉淀分离装置包括水平管单元以及污泥滑道,水平管单元包括斜板以及间隔设置在斜板下侧面上的若干隔板,隔板为一由板面A和板面B组成的截面呈开口朝向斜板的V型板,板面A设置在斜板侧面,且每个板面A之间互相平行,板面B所在平面与斜板所在平面平行或相交设置,且每个板面B之间互相平行,在同一斜板上相邻两隔板间留有排泥口。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水平管单元由斜板和隔板组成,方便加工制造和安装;相邻的水平管单元之间的污泥滑道就形成上窄下宽的通道,适应了污泥滑道下部污泥多,上部污泥少的分布情况,保证沉淀分离装置的高效性。

    侧向流斜管沉淀分离装置及沉淀池

    公开(公告)号:CN106943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305733.X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刘文义 刘鹏

    Inventor: 刘文义 刘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向流斜管沉淀分离装置及沉淀池,包括至少一个沉淀分离单元,其中沉淀分离单元包括斜板、多个间隔设置的翼板以及多个腹板。其中,斜板具有用于引导沉泥下移的引导面以及与引导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每个翼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安装面。翼板具有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接部。腹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两个连接部中的一个相连且第二边缘与两个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之间留有供沉泥通过的第二间隙。形成的隔离区使得沉泥扩散区以及排泥槽内的浑水区均远离扰流区,且扰流区的水为净水,避免浑水在扰流搅动下对沉淀分离作业区内进行的沉淀分离产生不利影响,可改善沉淀澄清能力。

    一种反应沉淀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1071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27144.9

    申请日:2016-08-02

    Inventor: 周正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沉淀池,包括蓄水池、出水管、贮泥斗、配水泵、沉淀池、进水管、输水管、列管式混合器、投药器、斜板、网格、斜管和排泥管;本发明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入沉淀池池后,在列管式混合器的作用下絮凝剂被快速均匀地与反应器中混合液混合,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而长时间内呈现完全混合特征,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缓冲能力,反应池内采用网格反应,适应由快到慢的流速,使得其反应同比传统反应沉淀池大幅提高,沉淀采用斜板加斜管的方式,沉淀效果提高,符合承载量也有效提高,另外,使用紧凑的设计理念,缩小了占地面积,减小投入成本。

    一种浅层沉淀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37486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1156430.2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黄福芝

    Inventor: 黄福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浅层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一侧设置进水通道,另一侧设置出水口,进水通道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污水处理室;进水通道连通至污水处理室下部,污水处理室的底部设有多个污泥斗,各污泥斗内设有连通池体外部的排泥管;污水处理室的中部设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多个通水孔;安装板上部安装有斜板组件或斜管组件:所述斜板组件包括多个板面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板,相邻斜板之间形成沉降通道;所述斜管组件包括多个轴向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管,斜管内为沉降通道;安装板与各污泥斗之间分别设置有分离斗,分离斗上下均开口,且下端开口大于上端开口。本发明利用浅层理论在沉淀池容积一定时扩展沉淀池内的沉降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一种净水高效澄清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7524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27214.3

    申请日:2017-05-10

    Inventor: 严连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21/0051 B01D21/01 B01D21/286 B01D2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水高效澄清池,涉及给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区和澄清区,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混合反应区包括进水管,澄清区包括入口、斜管沉淀区和浓缩区,推流反应区与入口连通,斜管沉淀区位于澄清区的上端,浓缩区位于澄清区的下端,浓缩区内设有泥斗,还包括污泥循环系统和排污系统,污泥循环系统包括污泥循环管道和污泥循环泵,污泥循环管道一端与泥斗连通,污泥循环管道另一端与进泥管连通,污泥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排污系统包括排污管道和排污泵,排污管道与所述泥斗连通,排污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阀;出水设有采样第三开关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