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4088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0066714.5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仿生算法的高精度视觉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建立像素尺寸与待测物体实际空间几何尺寸映射关系;获取多张待测物体的低分辨率图像;通过基于残差网络的超分辨率算法进行超分辨率重构;对重构后的图像,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边缘点、运用希尔伯特变换提取角点,以边缘点和角点作为启发信息,通过果蝇算法进行边缘追踪;最后利用相关机制得到单像素边缘,推算待测物体的空间几何尺寸。该装置包括映射模块、图像采集模块、重构模块、边缘粗检测模块、果蝇检测模块和推算模块。该系统包括载物台、CCD相机、二维工作台等。本发明有效的扩大单次成像的视场,降低了测量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8828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810042093.2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基于视觉识别的精密轴尺寸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建立像素尺寸与待测精密轴实际空间几何尺寸映射关系;获取多张待拼接精密轴图像;建立参考图像与待拼接图像之间的转换模型,进行转换;基于CS和NSST算法相结合对转换后的待拼接图像进行拼接,融合成一张待测精密轴的整体图像;对融合后的整体图像,首先使用多级滤波的感兴趣边缘检测方法进行像素级边缘跟踪与初步定位,然后采用Sobel算子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相结合,得到亚像素精度的边缘,根据检测到的边缘和所述映射关系,推算待测精密轴的空间几何尺寸。该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降低图像拼接数据处理量,提高了检测效率,可实时在线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52563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0336386.1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备,再生或再活化的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纤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除磷材料,由生物质炭纤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组成,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以月牙片状生长在生物质炭纤维表面;生物质炭纤维是从生物质中提取纤维素然后炭化形成生物质炭纤维,长度为50~1500μm,直径为5~20μm,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二维片状铜铝双金属类水滑石氢氧化物,片状厚度为100nm~1μm,铜铝摩尔比为2:1~4:1。本发明的材料制备过程简单且可控,通过生物质炭纤维/LDH的双重吸附效应来提高吸附性能,达到高效快速去除的目的;去除率高达99.5%,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地理论和实际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99350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936057.0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B01J23/745 , C02F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降解氨氮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碳铝核壳@SiO2@铜铁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降解氨氮材料,由碳铝微球结构、SiO2包覆以及铜铁双金属氢氧化物所组成的四层核壳结构,其中,所述碳铝微球结构以碳球为基底,在其表面生长分级结构氧化铝;所述SiO2包覆是在碳铝微球表面包裹一层SiO2;所述铜铁双金属氢氧化物是在SiO2表面形成二维片状双金属类水滑石氢氧化物。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用作光催化剂,以降解水中氨氮。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且可控,通过核壳结构来增大材料比表面积增强其吸附性能,进而降解氨氮,达到高效快速去除的目的。结果表明,降解率高达89.9%,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际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09228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935151.4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B01J21/18 , C02F1/32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光催化降解氨氮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分级结构生物质炭纤维/TiO2光催化降解氨氮材料,由生物质炭纤维和分级结构TiO2纳米线构成,所述生物质炭纤维是以生物质为原材料经提取纤维素、炭化后形成,直径为2~10µm;所述分级结构TiO2纳米线是通过种子法水热原位生长所得,纳米线直径为100~200nm,长度为1~5µm。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用作光催化剂,去除水中氨氮。本发明制备过程可控且反应条件简单,通过将生物质炭纤维的高比表面积与TiO2的光催化性能相结合,达到高效快速去除氨氮的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去除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去除率高达97.3%,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际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99350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936057.0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B01J23/745 , C02F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降解氨氮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碳铝核壳@SiO2@铜铁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降解氨氮材料,由碳铝微球结构、SiO2包覆以及铜铁双金属氢氧化物所组成的四层核壳结构,其中,所述碳铝微球结构以碳球为基底,在其表面生长分级结构氧化铝;所述SiO2包覆是在碳铝微球表面包裹一层SiO2;所述铜铁双金属氢氧化物是在SiO2表面形成二维片状双金属类水滑石氢氧化物。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用作光催化剂,以降解水中氨氮。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且可控,通过核壳结构来增大材料比表面积增强其吸附性能,进而降解氨氮,达到高效快速去除的目的。结果表明,降解率高达89.9%,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际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525638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36386.1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备,再生或再活化的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纤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除磷材料,由生物质炭纤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组成,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以月牙片状生长在生物质炭纤维表面;生物质炭纤维是从生物质中提取纤维素然后炭化形成生物质炭纤维,长度为50~1500μm,直径为5~20μm,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二维片状铜铝双金属类水滑石氢氧化物,片状厚度为100nm~1μm,铜铝摩尔比为2:1~4:1。本发明的材料制备过程简单且可控,通过生物质炭纤维/LDH的双重吸附效应来提高吸附性能,达到高效快速去除的目的;去除率高达99.5%,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地理论和实际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6480.4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8/2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流态降维的简化高固厌氧消化水力调控难度的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反应器构建反应器和搅拌桨的几何模型;使用适应性相对较强的非结构网格对整个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采用流变仪对厌氧消化基质的流变特性进行模拟;使用CFD软件对厌氧消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收敛后导出结果;绘制二维累积流速分布归一化曲线并构建一维高固厌氧消化水力学特征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水力学特征参数与研究变量关系。本发明通过控制反应器内几何构型、转速,可以优化水力条件,降低搅拌所产生的能耗,为反应器内混合表征提供新的见解,能更好地控制反应器内混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05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010003143.3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式建筑雨水膜分离与智能反馈反冲洗系统,其包括屋面、排水管、叶轮弃流装置、污水管、满流蓄能装置、雨水膜分离装置、智能反馈反冲洗装置和蓄水装置。滤网与屋面平齐且位于排水管正上方,排水管与叶轮弃流装置相连,叶轮弃流装置上设有弃流管,弃流管连接污水管,满流蓄能装置安装在排水管上,保证充满管径的水流进入雨水膜分离装置中,智能反馈反冲洗装置与雨水膜分离装置相互连接配合使用,最后经雨水膜分离装置过滤的雨水由排水管传输至蓄水装置中。本发明实现了屋面雨水分离净化、雨水储存等多项功能,达到了获取高品质雨水的目的。整个系统体积小、安全系数高、结构简单、具备智能反冲洗功能,适合大范围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81392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57781.1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一种赖氨酸功能化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y@FeZn)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铁盐、锌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以NaOH调pH值至10~11,缓慢加入赖氨酸,搅拌均匀;混合溶液密封在衬有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60~120℃水热反应12~24h,取出、离心,固体用去离子水洗净,60℃干燥8~16h,即得。可将所制得Ly@FeZn吸附剂应用于抗生素的吸附。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条件可控,原料成本低廉。经实验表明,所制备成Ly@FeZn吸附剂能高效地去除高浓度抗生素,尤其是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50mg的Ly@FeZn吸附剂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50mL 200mg/L)的去除率高达98.48%和95.05%。本发明有望在水体去除抗生素进行实用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