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盐分有机废水焚烧的整体式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068625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911101752.6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进气组件一、进气组件二和废水喷枪;壳体包括风箱前板、风箱背板、风箱分割板、风箱侧板、中心筒、喷枪固定管Ⅰ、旋流器、内喉口固定板、内圈喉口直段、内喉口扩口段和外喉口;风箱侧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分割为两个进风通道;中心筒垂直于风箱分割板,喷枪固定管Ⅰ设置在中心筒内且与中心筒同轴线设置;旋流器套设在喷枪固定管Ⅰ上;进气组件一包括喷枪固定管Ⅱ、套管、内圈枪、外圈枪和面板,废水喷枪的喷枪杆穿过喷枪固定管Ⅱ和喷枪固定管Ⅰ。本燃烧器是适合高盐分有机废水焚烧的整体式燃烧器,结构紧凑,废水雾化效果良好、着火和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

    一种能量匹配间歇式甲烷裂解制氢耦合富集CO/CO2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788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16536.9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匹配间歇式甲烷裂解制氢耦合富集CO/CO2反应方法,该方法通过四条带有调节阀的管道将气体通入填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通过调控CH4直接催化裂解制氢反应、CO2消碳反应及O2消碳反应来达到能量匹配的目的。该方法首先将通入CH4进行CH4直接催化裂解制氢,之后将进行消碳反应使得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在能量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CO2来完成消碳反应进而获得纯净的CO,该反应耗能量较大;当能量供应不足时则利用O2来完成消碳反应并且达到富集CO2的目的,该反应耗能较少。本发明主要应用于CH4裂解制氢反应,在催化剂再生的过程中与能量供应进行匹配,实现能量供应充足时可以将CO2反应生成CO进行储能、在能量供应不足时也可以富集CO2目的。

    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热质传输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66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33961.7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响应芯片热点的自适应热质传输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基板和上盖板,上盖板中心位置刻蚀有通孔,散热器基板上刻蚀有与通孔对应且相同半径的中心流体进口,散热器基板上还刻蚀有与中心流体进口相通的多个分形微流道,每个分形微流道中且在两个分支流道内嵌有梯形体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且该嵌入的水凝胶贯通于两分支流道中。该散热装置换热能力强,流动压降小。嵌入的热缩型温敏型水凝胶能智能响应芯片的局部热点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体积变化及水分扩散和输运,实现流道分流时的自适应调控和分支流道内的流量交换,实现流量的自动重新分配,快速带走芯片局部热点热量,有效防止局部热失效问题,维持芯片表面温度的均匀。

    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72639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330834.8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包括共轴线顺序连接的二次空气进气分流预热段、火焰稳定凹腔段、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段和渐扩渐缩出口段。本发明在装置头部采用分流板,主流通道壁面采用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和渐扩渐缩出口段,将燃烧室内燃烧区进行分割,分流板两侧的斜孔进气进入凹腔内,与凹腔前后壁面进气进行掺混扰动,促进凹腔内主燃区的燃烧过程,分流板中心进气与两股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形成的气流墙,将主流通道内燃烧区分割为三个燃烧区,使得在进气量较大时仍能保证火焰良好的稳定性,提高燃烧效率,拓宽了装置的稳燃范围,同时温度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延长了使用寿命。

    一种燃烧室渐缩的微型回热弥散式均匀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46583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511014550.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室渐缩的微型回热弥散式均匀燃烧装置,包括点火装置、外套筒、内套筒和上面板;内套筒位于外套筒中,内套筒内为燃烧室,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形成预热预混腔;上面板设置在外套筒的顶端上,内套筒的下端设置多孔底板,内套筒的下部圆周壁为多孔壁,内套筒的上端口作为排气口,燃烧室与预热预混腔通过多孔壁和多孔底板相通;外套筒的侧壁顶端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空气进气口和燃气进气口。本发明的燃烧室呈倒扣的圆柱式内陷喇叭形,使燃烧室内的燃料扩散,内部燃烧以及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均匀,本发明在烟气余热利用的同时,采用多孔材料多面进气,强化燃烧,温度场更均匀进而提高装置功率。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污染零排放的密集型烤房

    公开(公告)号:CN10656246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13522.X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Y02P70/66 A24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污染零排放的密集型烤房,该烤房包括房体、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器和循环风机,房体包括加热室和装烟室,空气源热泵包括室外主机、相变蓄热式冷凝器及连接管道,室外主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及毛细管。空气源热泵作为加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污染排放且全程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烟叶烘烤的劳动强度,变频式压缩机可以灵活调节热负荷;相变蓄热式冷凝器使得热空气温度输出稳定,烤房内温度波动小,同时蓄热材料可以较大程度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大小;余热回收器可以有效利用排湿过程中的散热损失;装烟室下方的地面的保温隔热层可以大大减少地面散热损失。

    脱硫废水浓缩及烟气干燥综合处理的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77794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008084.9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脱硫废水浓缩及烟气干燥综合处理的系统与方法,包括设置在脱硫塔底部的脱硫废水池,与脱硫废水池连接、用于脱硫废水预处理的三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连接、用于液固分离的过滤器,与过滤器连接、用于脱硫废水浓缩的蒸发器,与蒸发器连接、用于存放浓脱硫废水的废水池,与水池连接、用于输送浓脱硫废水的水泵,与水泵连接的浓脱硫废水蒸发结晶装置,还包括与烟囱和浓脱硫废水蒸发结晶装置连接的旁路烟道系统,所述的旁路烟道系统包括用于气固分离的旋风分离机和除尘器,用于输送旁路热烟气的风机。本发明结构、工艺简单,解决脱硫废水排放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同时可以降低烟气温度,以及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

    火电厂脱硫废水综合治理及粉尘颗粒物减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982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361990.1

    申请日:2014-07-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综合治理及粉尘颗粒物减排方法,适用于火电厂烟气湿法脱硫后产生废水及其它含盐量高废水,其在废液蒸干塔中利用烟气的热量及高温调节热风对雾化喷嘴喷入废液进行蒸发固化处理,废液蒸干后残余物跟烟气中粉尘颗粒物混合在一起,聚集为大颗粒物在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沉积在废液蒸干塔底部,经灰渣系统排出;烟气中细颗粒物则随烟气一起通过废液蒸干塔顶部进入电除尘器而被除掉。该方法处理脱硫废水简单有效,细小颗粒物与液滴聚集形成大颗粒物沉降于废液蒸干塔的底部,可减少电厂粉尘颗粒物排放,具有工艺简单,增加除尘器入口烟气湿度,实现电厂脱硫废水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和减少粉尘颗粒物对大气环境污染。

    一种具有倾斜式双层炉排的烤房燃烧室

    公开(公告)号:CN10400637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82266.X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倾斜式双层炉排的烤房燃烧室,包括炉墙墙体、炉门、弹簧、圆形顶盖、上炉排、可移动除灰门、下炉排和排渣板;圆形顶盖能使烟气回旋,增加了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使其燃烧更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飞灰排放量;上炉排呈倾斜状,采用分段送风结构;排渣板与上炉排相连且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当煤渣超过一定质量时,煤渣板会向下倾斜,煤渣滑落到灰渣室,除渣后排渣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复到水平位置;下炉排间隙比较密,这样设置能有效防止来自上炉排的未燃烧或者燃烧不完全的细小煤颗粒直接掉进灰渣室内,可使其在下炉排继续燃烧,达到提高煤炭燃烧效率,节约资源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