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08438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30655.1
申请日:2010-1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顺铂主动肺靶向隐形类脂质体给药系统。是由顺铂与自制聚合物-单抗F(ab’)2片段修饰物、自制胆固醇-聚合物结合物、胆固醇等通过自组装方式制备得到的注射液或冻干品,应用于治疗人肺鳞癌实体瘤。该给药系统的包封率为(71.25±1.14)%,载药量为(8.81±0.23)%,细胞试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并在血中可规避RES的清除,对荷相应肺癌裸鼠癌块生长的抑制率比顺铂溶液提高80.34%,靶向性地发挥治疗相应肺癌的作用显著,尚未发现有明显的毒性,还可降低原药的局部刺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08438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30655.1
申请日:2010-1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顺铂主动肺靶向隐形类脂质体给药系统。是由顺铂与自制聚合物-单抗F(ab’)2片段修饰物、自制胆固醇-聚合物结合物、胆固醇等通过自主装方式制备得到的注射液或冻干品,应用于治疗人肺鳞癌实体瘤。该给药系统的包封率为(71.25±1.14)%,载药量为(8.81±0.23)%,细胞试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并在血中可规避RES的清除,对荷相应肺癌裸鼠癌块生长的抑制率比顺铂溶液提高80.34%,靶向性地发挥治疗相应肺癌的作用显著,尚未发现有明显的毒性,还可降低原药的局部刺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19808B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010257404.0
申请日:2010-08-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06 , A61K9/50 , A61K31/513 , A61P35/00 , A61P31/12 , A61P17/12 , A61P17/00 , A61P17/06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是由氟尿嘧啶与PlronicF68、Span等表面活性剂、胆固醇等以自主装方式制备得到泡囊混悬液后,再与卡波母等辅料制成的泡囊凝胶剂,可皮肤局部运用,治疗各类病毒疣、角化病、皮肤癌、银屑病(牛皮癣)、瘢痕疙瘩及黑色素瘤等疾病。制备的泡囊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包封率为23.48%~51.14%。泡囊凝胶均匀度好,性质稳定,经大鼠、小鼠离体皮肤试验结果证明,药物的皮内滞留量显著增加,且具有缓释性。表明氟尿嘧啶泡囊凝胶剂的用药局部的药物利用率高,药物贮库缓释效应显著,有利于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4291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910739592.1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斯特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32 , H01L3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塔姆等离子的平面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包含二氧化硅基底、布拉格反射器和金属薄膜;布拉格反射器和金属薄膜依次设于二氧化硅基底上;布拉格反射器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布拉格反射器与金属薄膜的接触面为高折射率薄膜层且设置为二氧化钛;金属薄膜的顶部设有顶部导电电极,位于顶层的高折射率薄膜层的底部设有栅状底部导电电极。提高了光子吸收率、热电子的输运效率和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并能够通过与金属薄膜相邻的二氧化钛的厚度调节可改变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和实现多窄带的光电探测;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429144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39592.1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斯特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32 , H01L3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塔姆等离子的平面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包含二氧化硅基底、布拉格反射器和金属薄膜;布拉格反射器和金属薄膜依次设于二氧化硅基底上;布拉格反射器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布拉格反射器与金属薄膜的接触面为高折射率薄膜层且设置为二氧化钛;金属薄膜的顶部设有顶部导电电极,位于顶层的高折射率薄膜层的底部设有栅状底部导电电极。提高了光子吸收率、热电子的输运效率和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并能够通过与金属薄膜相邻的二氧化钛的厚度调节可改变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和实现多窄带的光电探测;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09087884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2171481.9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L31/101 , H01L31/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探测和传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金属吸收的光探测器光吸收不高和吸收波段调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制作红外探测器的复合结构,利用金属微纳米孔阵列层/半导体薄膜/金属薄膜复合结构构筑基于金属吸收的热电子红外探测器;通过激发顶层金属微纳米孔阵列的局域等离子共振、底层金属薄膜的表面等离激元,以及将两者耦合起来形成的杂化型等离子共振来极大增加金属对入射光的吸收,并将上下两层金属吸收光产生的热载流子均注入到中间半导体层,从而得到可观的光响应度;通过调控顶层微纳米孔的周期和直径、中间半导体层的厚度和折射率可以实现从近红外到中红外的可调光谱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209981234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1298301.1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L31/0232 , H01L3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塔姆等离子的平面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包含二氧化硅基底、布拉格反射器和金属薄膜;布拉格反射器和金属薄膜依次设于二氧化硅基底上;布拉格反射器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布拉格反射器与金属薄膜的接触面为高折射率薄膜层且设置为二氧化钛;金属薄膜的顶部设有顶部导电电极,位于顶层的高折射率薄膜层的底部设有栅状底部导电电极。提高了光子吸收率、热电子的输运效率和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并能够通过与金属薄膜相邻的二氧化钛的厚度调节可改变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和实现多窄带的光电探测;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