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水稻无土育秧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56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08310.2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水稻无土育秧装置,包括水培架和育秧盘;其中水培架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连接板;其中在各层所述连接板的底面设置有向下层照射的LED植物补光灯,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LED植物补光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培养箱;所述育秧盘为可漂浮在所述培养箱内培养液上的材料,其中在所述育秧盘上均匀开设有可容纳单个培育种的定植孔。本申请的育秧盘上规则排列有多个定植孔,分布更加均匀,更容易观察根部和植株的表型,方便幼苗期水稻抗性筛选,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定植孔为贯穿育秧盘的设计,让限位在定植孔底面的水稻种子能够直接在定植孔内就接触到营养液,更好的生长发育,且还能够便于观察所有水稻的育秧情况。

    一种新型水稻育苗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4182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272262.3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苗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水稻育苗装置,包括行走机构、车把、存土斗、种子斗和传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前车轮、后车轮、前轮轴、后轮轴和车架,还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轮轴齿轮、离合从动齿轮、主动摩擦盘、从动摩擦盘、活动爪、联动盘、联动弹簧、控制弹簧、从动盘、离合握把、离合拉线,所述轮轴齿轮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下方在所述后轮轴外侧,所述离合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轮轴齿轮前方。通过本发明采用的离合机构,相对于市面上常见的育苗装置,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切断车轮传动机构的连接,从而满足车轮转而不进行播撒工作的需求。

    一种水稻再生力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5300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28480.3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再生力鉴定方法,包括:(1)采集水稻头季及再生季有效穗数;(2)计算有效穗数比,有效穗数比=再生季有效穗数/头季有效穗数×100%;(3)根据再生力估算模型Y=951.95+24.68X估算水稻产量并鉴定再生力;式中:X表示有效穗数比,Y表示产量。本发明有益效果:根据有效穗数比,既考虑了头季有效穗数适宜中等的要求,又兼顾再生季有效穗数要求足够多的特点,达到早期准确鉴定品种再生力的要求;有效穗数比消除了品种间特性差异的影响,具共性特征,适合作为衡量指标;免去了依赖仪器检测或人工大量考种的过程;再生力估算模型与再生季产量相关系数达0.65**,预测产量平均精度达到90.04%。

    一种实验室用水稻无土壮苗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15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08588.X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水稻无土壮苗装置,包括壮苗盘和水培架,壮苗盘上规则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壮苗孔,各壮苗孔内分别拆装设置有壮苗筒;水培架包括主体支架和设置于主体支架外部用于存储营养液的营养液箱,主体支架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培养箱,各壮苗盘设置于所述培养箱上;营养液箱上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各个所述培养箱相连通。本发明能够方便实验过程中集中统一的观察和培养水稻苗,更容易观察根部和植株的表型,方便幼苗期水稻抗性筛选,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本发明能够在水稻苗的成长过程中维持稳定,防止水稻苗成长过高倒下,同时方便进行根部遮光实验。

    一种强再生力水稻恢复系新种质的创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855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17274.8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再生力水稻恢复系新种质的创制方法,属于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强再生力水稻恢复系新种质的创制方法,应用再生芽出鞘率(1周再生芽出鞘率和2周再生芽出鞘率)作为衡量再生力的指标,可以早期对种质或品种的再生力作出判断,减少工作量;当在非再生稻生态区无法测产时,也可作为间接鉴定和筛选的科学依据。再生力遗传效应可以全面对亲本的再生特性进行分析,有利于精确选择亲本和高效筛选后代。当前生产上水稻品种更新换代较快,授权品种的平均寿命仅为10.013年,在育成推广品种中筛选强再生力的品种显然不能满足再生稻发展的需求,本发明有效弥补了再生稻品种选育方法的缺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