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0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86131.6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A61L26/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GelMA和CMCS通过多氢键相互作用进行物理交联,并且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等非共价作用力物理结合VEGF,并嵌合于GelMA‑CMCS动态物理交联网络,构建具有创面修复及成血管活性的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不仅保证生长因子在生理环境中的长效作用和有效控释,同时兼顾水凝胶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高利用度和良好的生物活性等生物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75208.2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微球选择性富集分离载有FoF1‑ATPase的载色体囊泡的方法,包括:将TiO2微球与chroma溶液混合,调节pH至2.38~6.48,所得混合液静置,离心,得到表面吸附了chroma的TiO2微球和上清液①;将吸附了chroma的TiO2微球置于PBS缓冲液中,静置使chroma解吸附,离心,得到TiO2微球和上清液②;所得上清液②即为解吸后游离的chroma;其中,chroma表示载有FoF1‑ATPase的载色体囊泡;本发明较传统的超速离心法可以更快速、高效的分离chroma,且分离得到的chroma具有更高的ATP合成活性与比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95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32151.9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定制与目标角膜贴合的曲面微针模具、或者与巩膜贴合的柔性微针模具;S2制备针尖溶液,针尖溶液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纤维素钠;S3制备背衬溶液,背衬溶液包括透明质酸或明胶;S4将针尖溶液和背衬溶液分别填充至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和背衬区域中,依次真空干燥成型后,脱模,得到眼用微针。本发明解决了经角膜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以及经巩膜给药治疗眼后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制得的眼用微针能实现角膜上皮层和巩膜层的有效穿刺、打破泪膜屏障和角膜屏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更贴合角膜和巩膜从而进行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1443223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93505.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皮递送脂质体治疗银屑病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首先通过逆向蒸发法制备了载药脂质体,并且将其制备成MTX脂质体冻干粉末,继而将粉末载入微针空穴中。本发明中的微针通过两步法制备,将脂质体冻干粉装载于可溶性微针的空穴中,经皮递送药物到达皮肤并提高药物在炎症部位的滞留时间。制得的微针机械性良好,可以突破角质层的屏障,并可以直接附于银屑病病变附近,提高药物疗效,且达到无痛微创的效果。本发明方法提高了药物的经皮渗透能力,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生物相容性,实现缓慢释药充分发挥药效,同时减少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43002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0436911.2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四己内酯‑季戊四醇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季戊四醇、ε‑己内酯、辛酸亚锡混合,升温至120~160℃反应8~24h,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后,滴加到乙醚中,沉淀析出,过滤收集沉淀,重结晶纯化,真空干燥,得到聚四己内酯‑季戊四醇星状聚酯;将其与姜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脂相;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形成水相;将所得脂相滴加到水相中,搅拌6~12h,真空抽滤,收集滤液即为成品;本发明制备的聚四己内酯‑季戊四醇给药纳米粒明显改善了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使其具有缓控释特性,载体材料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口服及静注等多种给药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744503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694241.4
申请日:2017-08-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酶敏感性两亲性聚酯(MePEG‑Peptide‑PER‑CL)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分两步进行:1)两亲性聚酯(MePEG‑Peptide‑PER‑CL)的制备;2)姜黄素与MePEG‑Peptide‑PER‑CL按比例混合,加入丙酮溶解形成脂相;吐温‑85、泊洛沙姆‑188(P‑188)、聚乙烯醇(PV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形成水相;将脂相慢慢滴入水相,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搅拌0.5~8h,制备纳米粒。目的得到平均粒径100~280nm,多分散指数(PDI)小于0.30,包封率大于65%的姜黄素‑纳米粒。该类纳米给药载体可作为一种载姜黄素缓释载体系统,具有靶向性强、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适用于静脉注射、口服等多种给药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74451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694245.2
申请日:2017-08-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02 , A61K9/0019 , A61K9/0053 , A61K9/5169 , A61K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酶靶向性和缓控释特性的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第一步,制备MPEG-Peptide-PCL;第二步,纳米粒的制备: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将mPEG-Peptide-PCL和姜黄素溶于丙酮为脂相溶液,优选吐温-85、泊洛沙姆188(P-188)或十二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水相,将脂相慢慢滴入水相,持续搅拌,形成载姜黄素-星状纳米粒原液,将制得的纳米粒溶液真空抽滤1h除去有机溶剂,6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即为纳米粒溶液。本发明的mPEG-Peptide-PCL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酶响应靶向和缓释特性载体系统,可用于疏水抗癌药物的注射或口服缓释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0774451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694178.4
申请日:2017-08-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酶靶向性的星状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MePEG-Peptide-Tri-CL的制备;第二步,纳米粒的制备: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将MePEG-Peptide-Tri-CL和姜黄素溶于丙酮为脂相溶液,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为水相,按不同的脂相/水相比将脂相慢慢滴入水相,持续搅拌,形成载姜黄素-星状纳米粒原液。将制得的纳米粒溶液真空抽滤1h除去有机溶剂,6000r/min离心20min后,获得溶液纳米粒溶液。发明实现了姜黄素水中溶解度的提高,同时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缓控释和靶向特性,适用于静注及口服等多种给药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2430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436911.2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四己内酯‑季戊四醇给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季戊四醇、ε‑己内酯、辛酸亚锡混合,升温至120~160℃反应8~24h,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后,滴加到乙醚中,沉淀析出,过滤收集沉淀,重结晶纯化,真空干燥,得到聚四己内酯‑季戊四醇星状聚酯;将其与姜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脂相;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形成水相;将所得脂相滴加到水相中,搅拌6~12h,真空抽滤,收集滤液即为成品;本发明制备的聚四己内酯‑季戊四醇给药纳米粒明显改善了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使其具有缓控释特性,载体材料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口服及静注等多种给药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89291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48785.9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8G63/664 , C08F299/04 , A61K47/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环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聚乙二醇和己内酯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ε-己内酯),然后与甲基丙烯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制得甲基二丙烯酸酯-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ε-己内酯);以甘油为引发剂,己内酯和丙交酯为接枝原料,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聚(ε-己内酯-co-D,L-丙交酯),然后与甲基丙烯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制得甲基三丙烯酸酯-聚(ε-己内酯-co-D,L-丙交酯);甲基二丙烯酸酯-聚(ε-己内酯-b-聚乙二醇-b-ε-己内酯)与甲基三丙烯酸酯-聚(ε-己内酯-co-D,L-丙交酯)在紫外光照射下交联反应,制得聚环酯弹性体。本发明制得的聚环酯弹性体作可用于蛋白类药物的植入式缓释给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