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9831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94931.2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10,其在把手20的握持部26内具备天线40、第1传感器50、第2传感器70和电路基板80,上述第1传感器50具有第1驱动电极51和第1检测电极55,上述第2传感器70具有辅助检测电极71,上述电路基板80安装有传感器控制部81。电路基板80相对天线40在握持部26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第1驱动电极51和第1检测电极55分别具有固定于天线40的内侧部45的主固定部52、56和固定于电路基板80的副固定部53、57。辅助检测电极71具有固定于天线40的外侧部46的主固定部72、和固定于电路基板80的副固定部73。

    门把手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4771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1549847.7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把手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伴随把手握柄分别向收容位置、展开位置的移动的线束的过负荷。门把手装置(1)具备把手握柄(2)、移动臂(7)、线束保持部(8)、电气部件(4)和线束(9)。门把手装置(1)还具备线束钩挂部(415)。线束钩挂部(415)配设在把手握柄(2)内,使绕组的中心轴(C‑C)方向与把手握柄(2)的长边方向一致,并缠绕从电气部件(4)到线束保持部(8)为止的线束(9)的一部分。

    门把手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477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549847.7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把手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伴随把手握柄分别向收容位置、展开位置的移动的线束的过负荷。门把手装置(1)具备把手握柄(2)、移动臂(7)、线束保持部(8)、电气部件(4)和线束(9)。门把手装置(1)还具备线束钩挂部(415)。线束钩挂部(415)配设在把手握柄(2)内,使绕组的中心轴(C‑C)方向与把手握柄(2)的长边方向一致,并缠绕从电气部件(4)到线束保持部(8)为止的线束(9)的一部分。

    车门把手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9831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0394931.2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10,其在把手20的握持部26内具备天线40、第1传感器50、第2传感器70和电路基板80,上述第1传感器50具有第1驱动电极51和第1检测电极55,上述第2传感器70具有辅助检测电极71,上述电路基板80安装有传感器控制部81。电路基板80相对天线40在握持部26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第1驱动电极51和第1检测电极55分别具有固定于天线40的内侧部45的主固定部52、56和固定于电路基板80的副固定部53、57。辅助检测电极71具有固定于天线40的外侧部46的主固定部72、和固定于电路基板80的副固定部73。

    线圈装置的接线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55083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510837244.X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的接线结构,在线圈的卷绕中,可减少喷嘴的插入方向变更、夹具的移动工序,避免自动卷线机的复杂化。其形成下述结构,包括:固接卷绕于骨架(29)上的线圈天线(24)的卷绕起始端部分(24a)和卷绕终端部分(24b)的第1、第2接线柱(35、36),在第1接线柱上设置卷绕起始端部分(24a)的第1、第2缠绕部(37a、37b)和对卷绕起始端部分(24a)接线的融合部(37c),在第2接线柱(36)上设置卷绕终端部分(24b)的第1、第2缠绕部(38a、38b)和对卷绕终端部分(24b)接线的融合部(38c),第1、第2接线柱(35、36)的缠绕部(37a、37b、38a、38b)和融合部(37c、38c)与上述骨架(39)的圆柱部(39b)的轴向正交,并且于同一方向形成。

    开关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2516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410426040.2

    申请日:2014-08-26

    Inventor: 三浦玲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除了在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的同时进行接通以外,即使在作为活动触点的导电部倾斜而与固定触点接触的情况下,与导电部的接触也基本同时进行接通。固定触点(19)由共同触点部(21)和第1、第2触点部(22、23)构成,该共同触点部(21)由呈辐射状设置的带状图案构成,该第1、第2触点部(22、23)夹持该共同触点部(21)的特定的带状图案(21ab)而对称地设置,第1触点部(22)由设置于上述带状图案之间的第1触点图案(22a、22b)和与上述第1触点图案(22b)电连接的第1分离触点图案(22c)形成,第2触点部由设置于上述带状图案之间的第2触点图案(23a、23b)和与上述第2触点图案(23b)电连接的第2分离触点图案(23c)形成。

    门把手装置
    7.
    发明公开
    门把手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75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255575.2

    申请日:2022-03-15

    Inventor: 三浦玲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把手装置(10),其中,线束(42)的被保持部(42A)由线束保持部(36)保持。此外,基端侧线束部(42B)从接近传感器(40)的线束导出部(40B)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出并钩挂于线束钩挂部(30E),形成为环状。即,能以使基端侧线束部(42B)的基端部与中间部之间的部位和中间部与被保持部(42A)之间的部位呈松弛状态的方式对基端侧线束部(42B)进行布线。由此,即使在移动臂(30)移动时线束导出部(40B)与线束钩挂部(30E)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动,也能通过基端侧线束部(42B)的松弛来吸收该相对距离的变动。因此,能降低把手握柄(20)移动时的线束(42)的超负荷。

    线圈装置的接线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5508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37244.X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的接线结构,在线圈的卷绕中,可减少喷嘴的插入方向变更、夹具的移动工序,避免自动卷线机的复杂化。其形成下述结构,包括:固接卷绕于骨架(29)上的线圈天线(24)的卷绕起始端部分(24a)和卷绕终端部分(24b)的第1、第2接线柱(35、36),在第1接线柱上设置卷绕起始端部分(24a)的第1、第2缠绕部(37a、37b)和对卷绕起始端部分(24a)接线的融合部(37c),在第2接线柱(36)上设置卷绕终端部分(24b)的第1、第2缠绕部(38a、38b)和对卷绕终端部分(24b)接线的融合部(38c),第1、第2接线柱(35、36)的缠绕部(37a、37b、38a、38b)和融合部(37c、38c)与上述骨架(39)的圆柱部(39b)的轴向正交,并且于同一方向形成。

    开关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2516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10426040.2

    申请日:2014-08-26

    Inventor: 三浦玲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3/10 F02N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除了在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的同时进行接通以外,即使在作为活动触点的导电部倾斜而与固定触点接触的情况下,与导电部的接触也基本同时进行接通。固定触点(19)由共同触点部(21)和第1、第2触点部(22、23)构成,该共同触点部(21)由呈辐射状设置的带状图案构成,该第1、第2触点部(22、23)夹持该共同触点部(21)的特定的带状图案(21ab)而对称地设置,第1触点部(22)由设置于上述带状图案之间的第1触点图案(22a、22b)和与上述第1触点图案(22b)电连接的第1分离触点图案(22c)形成,第2触点部由设置于上述带状图案之间的第2触点图案(23a、23b)和与上述第2触点图案(23b)电连接的第2分离触点图案(23c)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